江苏人的中秋节究竟有多圆(上海人过中秋节的仪式感在哪里)(1)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中秋前夕,为什么上海人总喜欢去南京路排队买月饼?吃大闸蟹喝黄酒,为何必推王宝和?沪上最早的正宗京帮烤鸭是哪家,煲老鸭汤又有哪些诀窍?日前,“与名家对话——南京路步行街读书分享会”首场活动拉开帷幕,海派作家沈嘉禄,《爱情神话》沪语指导钱小昆做客现场,与读者分享南京路上的中秋美食文化。

  临近中秋,月饼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沈嘉禄回忆说,一直觉得小时候吃过的苏式小百果、小苔条味道最好。长大后,吃到杏花楼的上等五仁、新雅的玫瑰细沙和三阳的苔条月饼后,方知天外有天,小街南货店里酥皮斑驳的小月饼不能望其项背。

  在钱小昆的记忆里,儿时中秋访客“终极”礼物必是杏花楼。他最爱杏花楼的豆沙月饼,因为那时唯有这款因为油脂丰富,用刀切出的横截面是飒飒平的,吃起来更是软糯轫滑。月饼吃完后,好看的嫦娥铁盒还会被长辈“二次利用”变身收纳盒,几乎每户都有一只。

  秋风起,蟹脚痒,秋天吃蟹是上海人的心头好。沈嘉禄表示,吃大闸蟹在旧上海,已成一时之风,老吃客扳蟹脚,首选王宝和,因为这里的大闸蟹和黄酒都是上乘的,这一传统延续至今。但很少有人知道,百余年前,王宝和只卖黄酒,但由于食客欢喜,其顺势做起了大闸蟹生意,由于品质过硬,便“一发不可收拾”,被誉为“酒祖宗、蟹大王”,众人无不买账。

  “吃蟹不但要蟹本身好,蘸料更是极为讲究。比如王宝和的醋里放的不是一般的白糖,而是冰糖,这样吃起来更鲜口。”但在钱小昆的心中,最美味的当属家传秘方,“我外婆是镇江人,也是镇扬帮的民间传人,在她的方子里,有上好的花雕、冰糖、生抽,但精髓是纯手工镇江醋,方能把大闸蟹肉的细腻和丰富提炼出来。”

  鸭子,也是中秋餐桌上的必备美食。好吃的鸭子千千万,但烤鸭、酱鸭、老鸭汤却得到了许多上海人的偏爱。沈嘉禄介绍说:“上海最早经营北京烤鸭的是燕云楼,选用山东产的填鸭,个头硕大,光鸭坯就足有3公斤,在上海掀起了一阵品尝烤鸭的潮流,相传梅兰芳、俞振飞等各界知名人士经常光顾,生意极为红火,有着‘欲尝烤鸭香,必到燕云楼’的说法。”

  钱小昆对煲老鸭汤颇有心得,“挑上一只绿头老公鸭,配上芋艿、扁尖、火腿,煲成一锅老鸭汤,要选用砂锅慢煲,这样才能在肉质酥嫩的同时,更熬出鸭骨里的鲜味。火腿、扁尖这些配料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我喜欢去三阳南货店选购,不但可以选部位,还能现场看着师父斩,手起刀落非常精准,浓郁肉香扑鼻而来。”

  两个小时的读书会,堪称一场“食色味”俱全的名家对话盛宴,现场读者座无虚席、大呼过瘾。

  近年来,南京路步行街从未停止不断创新的步伐。为让街区概念更加丰富,其陆续推出了如电竞、瑜伽、多元艺术等一系列主题ip活动。此次读书分享会,是南京路打造“遇见美好”系列活动,深挖海派文化魅力的又一重要探索。

  南京路步行街企业联合会会长、新世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湧表示,“打造读书分享会的目的,不仅仅一本好书的赏读、一次时令美食的盘点、一片历史街区的回顾……百余年间,南京路上涌动过无数的璀璨瞬间,我们希望通过名家与大众之间,以南京路为圆心,辐射出文学、美食、影视、风俗、历史等话题,进行一次次文化交流和碰撞,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这条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乡愁记忆的商业街,多元化呈现南京路的人文艺术氛围,使之成为多种文化汇聚的流动盛宴,确立南京路‘中华商业第一街’的海派文化地位。”

  据悉,未来南京路将持续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更多上海知名人士汇聚于此访谈互动,在轻松、诙谐、有知识内涵的氛围里,全面、立体地展现南京路的人文底蕴、历史文脉、街区魅力,塑造南京路步行街“有历史,有传承,有底蕴”的海派人文新形象,形成文化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