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新高考改革措施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从2021年开始,针对新高考教育部要求各个高校都要调整专业的选课指引。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学生也需要根据新高考的选课指引要求来进行选科。

这次我们的主题就是来一起看看高中的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怎样在政策之下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未来长远的发展来进行新高考的选科规划。

新高考后最新的选科指引变化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下新高考政策:

2014年新高考启动,先是在上海和浙江推进,当时选科组合是3 3:上海市是3 6选3,浙江省是3 7选3。

2017年第2批省市启动,北京、天津、山东省、海南省4个省市主要模式还是3 3。

2018年之后的第3批和第4批省市启动高考改革,模式就变成了3 1 2,从3 3到3 1 2实际上就是新高考改革不断的在进行调整。

3 1 2模式从整体改革政策来看,前面一个3是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2选1是从物理或历史2选1,然后是4选2,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里面自由选择2门,文科和理科可自由搭配,这就是3 1 2的科目组合形式。

然后,我们必须要了解3 1 2模式两个重要概念:

一是文理不分科

很多学生和家长可能会认为选物理不就是选理科,选历史不就是选文科,跟之前有什么区别?其实这种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不一样:

传统的文理分科是历史、地理和政治这3门为文科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理这3门为理科综合。

现在是首选物理,然后是4选2;首选历史,然后又是 4 选2。很明显是文理科自由选择,也可以选物理、地理和政治,也可以选历史、生物和化学,这就跟传统的文理分科不再一样了。因此3 1 2模式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4选2,在科目里面自由搭配。

另外一点是前面的3里面有包含数学,之前传统的的是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进行考试,现在不再进行区分,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数学,也就是说前面的3,语文、数学和外语完全一样,大家都考相同难度的试卷,而后面4选2是文理科自由组合。

所以新高考改革模式的第一个概念是文理不再分科,但是分为物理类和历史类。

二是增加学科选择权

之前我们分文科和理科,所有学生分科的时候就是2选1,要么选文科综合,要么选理科综合,那么如果一个学生只喜欢物理,不喜欢或者也不擅长化学或生物,那他是否可以选择地理和政治呢?在传统高考下学生是不能选的,但是在新高考改革后就可以选了。因此3 1 2模式实际上是扩大了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学科组合来自由进行选择。

接着,我们看下选科中出现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3 1 2模式为学生提供了12种学科组合选择,物理类和历史类各有六个学科组合选择,但是在具体选择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一个问题:学生缺乏学科的兴趣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课,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我们之前的基础教育倾向于应试化教育,用单一的分数排名来选拔学生,这就导致了高考改革之前所有人都关注学生分数,没有人在乎学生的个性兴趣,这样就影响到学校对学生个性及创新的培养。因此新高考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来促进学校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培养,来培养拔尖人才。

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大报告里面也提到国家要造就拔尖人才,那什么才是拔尖人才?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然后是具有创造力。因此新高考希望通过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来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但是从现实来看,有很多的高一学生是没有学科兴趣的,或者不能非常明确的讲出自己对哪些学科感兴趣。

例如首选科目物理和历史,很多学生选了物理后,后面4选2怎么选?现在的高一学生,能清晰说出自己学科兴趣的学生应该不多。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以前在初中学习阶段,是义务教育,学校或者家长根本就不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都是为了考试才选容易考的科目,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新高考的改革,要促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学校和家长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国家也在推进综合改革,推进小升初改革,推进整体义务教育的教学改革,加快步伐让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摆脱应试化教育,积极关注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

这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有自己的兴趣,导致选科变难,学生自己不知道选什么科目。那些有自己明确兴趣的学生就清楚知道自己选什么,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个问题:学生选科比较短视和功利

新高考的改革是希望学生在高一选科时能够初步确定自己升大学的目标和选专业的目标,这也是大学提出选科指引的原因,有了选科指引,学生想报某个专业,就会根据专业提出的科目要求来选择高一的学科组合。但学生或家长经常会存在一个固有思维,就是高一选科时跟学生未来上大学选专业没有密切联系,因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在选科时考虑的是怎么考好分数,高考结束后再选择大学或专业,反正是高考成绩出来后再去填志愿,就会导致现在很多学生认为既然现在还不知道以后能考多少分,那么现在考虑大学和专业的选择太早了,所以很多学生在选科时就只看眼前,不会考虑未来想上的大学和专业。

由于这个原因,学生在选科时就会存在一些盲目性,关注更多的还是怎么提高分数,特别是首选科目和自选科目,学生首先考虑的是哪个科目能够考出更高的分数,获得更高的名次,用这个标准来进行选科。由于目前我们整体的高考录取还是按照分数和名次来进行录取,学生和家长有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没有好分数是不可能进入好大学。但是之前的高考我们太过于看重分数和名次,没有考虑到兴趣和未来大学与专业的关系,因此选科时就出现了功利的现象。

例如首批高考改革的省市,浙江省、上海市,第二批的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在推进3 3模式时,就出现了放弃物理科目的考试这样短视和功利的问题,后来从3 3调整到3 1 2,其实就是应对学生选科过程中出现的功利现象。3 3模式下,物理科目本身比较难,很多学生就不选物理,后来调整为3 1 2模式后,就变成了首先必须物理或历史其中一个,来解决放弃考试物理的问题。另外一点是3 1 2模式比之前3 3模式的选科组合更少一些,更有利于学校来开展教学。

推进3 1 2模式之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不选物理的问题,但是4选2又出现了功利现象,有的省份的学生开始放弃化学考试,因为化学相对于其他几个可选科目来讲又是比较难的,那么很多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一般的都放弃化学科目了,这些省份选化学专业组科目的学生有的只有15%上下,这跟新高考改革的目标又违背了。

面对上面的问题,国家在 2019年出台文件《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解决师资建设、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问题来满足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同时要求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高一时选好学科。而高中整体生涯规划,包括高一选科、高二综合素质发展和高三升学规划,是所有高中都应该面向新高考学生所推进的。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高一选科,因为高一选科不仅关系到学生高中的整体学习,也关系到学生高三的升学选择,以及高考结束之后大学和专业选择,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上大学之后的长远发展。

新高考选科的正确方法 新高考选科怎么选(1)

最后,我们再来了解选科模式调整的内容

高考改革后首批3 3模式下,大学的选课指引还没有进行很好地设计和推进,部分大学理工科专业当时并没有要求报理工科必须考物理,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选大学和专业时报考了理工科专业,但没有进行物理科目的考试,上了理工科之后才发现物理根本跟不上大学的课程,出现了高中学习与大学发展严重脱节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对新高考之下的高校选科做出了两轮很大的调整。

第一轮调整是2018年,针对的是以前实行3 3省份,以及马上要推进的3 1 2省份,要求大学理工科专业必须提出选择物理的要求。因为之前有的大学理工科专业提出的是物理、化学、生物3选1,或是物理、化学任1门,甚至是科目不限,没有提出必须选择物理科目,所以2018年的重要变化就是要求大学理工科专业提出必选物理科目的要求。这就解决了3 3模式下学生放弃考试物理科目的现象,以引导3 1 2模式下的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选科。

另外是要求部分大学专业提出两门必选,例如物理和化学必选,有少数专业可以提出三门必选,例如物理、化学和生物都必选等。根据2018年的选科指引,各个省份开始明确要求大学提出首选科目的要求,即物理或历史,有50%左右的专业提出首选的科目必须是物理,还有2-3%的专业提出首选的科目是历史,另外就是物理和历史都要选择的专业。这样一来,首选物理科目的学生在选专业时就具有很大优势,就是要引导大家更多的选择物理。后来的结果是大部分省市选择物理科目的学生是60-70%,选历史科目的学生是30-40%,选择物理和历史的比例是7比3或6比4,基本上达到了国家整体设计。

解决了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后,接着是次选科目要求。次选科目要求从整体设计上没有特别强调学生必须选择化学科目,大学专业在做选科指引时,可以要求化学必选,也可以不要求。那这样一来又导致了部分省份的学生开始放弃化学考试的现象。

所以在 2021 年国家又进行选科调整,要求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所有大学对大部分专业的录取都必须要提出物理和化学必选的要求。这是 2021 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这样就很多人在讲,如果学生选物理的话,又回归到了传统的理科。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一下:

现在大学的专业在国内总共是771个,

其中提出物理必选专业有414个,占比53.7%;

提出化学必选的是376 个,占比48.8%;

物理和化学两者加在一起必选的有 373 个,占比48.3%。

这些主要针对的就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大部分专业提出的物理和化学科目必选。在理工科专业中,可能只有心理学和建筑学没有提出这个明确的选科限制。

提出政治必选的有33个专业,占4.28%。主要是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类。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提前批里有很多公安类院校和政法律院校招生,提出政治必选要求,随后是生物或历史必选各占一个。可以看到历史必选和生物必选的都很少,物理和化学必选是占到了很大比例。因此根据这样的一个选科指引的变化,得到以下总结:大多数专业都提出了物理必选的要求,理工科专业提出了化学必选的要求,将近半数的大学在理工农医专业提出了物理和化学同时选择的要求。

新高考选科的正确方法 新高考选科怎么选(2)

必选科目要求简况

这次我们了解了选科模式的调整以及选科中的问题,下次我们再来一起看下各个组合在全部专业中的覆盖率,更深入的去看如何选科能够选择更多的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