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伟大征程,耕耘正美
——记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展“美在耕耘”
庆丰收(纸本水墨设色)丰子恺
“红花两朵插牛头,辛丑新春应属牛。祝你今春耕种好,风调雨顺应丰收。”这是丰子恺曾作于辛丑春节的《庆丰收》中的小诗。画上,一只黄牛驻足青草地间,两只角上分别插着一朵大红花,很是惹眼。这幅画正在2021辛丑年即将到来之际,在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中陈列,幽默、喜庆的样子引来了观赏者纷纷驻足、留影。
勤恳地在田间耕耘,是人们对牛通常的印象,一步一脚印地努力也使得牛的形象广受人们喜爱。本次展览中国美术馆从馆藏品中遴选出许多与“牛”相关的各门类艺术精品,把经典、喜庆、祥和融为一体以烘托辛丑新年的氛围。潘鹤的“开荒牛”干劲十足、伍明万的“耕牛”勤奋努力、熊秉明的“跪牛”默默付出、李可染的“水牛”一派悠然自得……当性格不同、姿态各异的牛汇聚一起,在以牛的形象作为引领的海报下,新年大展主题“耕耘”由此揭开。
耕耘的收获属于广大的劳动者。“如果说,即将到来的牛年春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那么,耕耘者就是最美丽的音符。我们赞美耕耘者,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我们感恩耕耘者,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人民。”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以朴素的画风和真挚的感情表现西藏农奴翻身作主人,在自己土地上耕耘的喜悦心情。就像他自己曾说:“被犁头铲起的新土,闪闪发光,熟褐色的湿土,可可色的干土需经形象加工,使它们散发出难以形容的芳香”。前方的牦牛昂首奋蹄的姿态和黑土地笔触的走向,搭配人物后仰的动势,使画面充满了行进感。在雪山和蓝天的映衬下,那略带寒意的西藏春天令人心旷神怡。同样描绘藏族人们牛耕画面的还有潘世勋的《开犁》,稳步向前的耕牛、认真的耕种人、田地间散落的鸽子,讲述着劳动者是美丽的。据吴为山介绍,在这些诸多“牛”题材作品中有很多故事,比如李可染的“牛”和齐白石的“牛”放在一起陈列,“齐白石是李可染的老师,李可染的斋号叫‘师牛堂’,从这里可以看到艺术的传承,也可以看到在造型、用笔、用墨以及表达意境方面,民族文化是一代代如何以师徒关系传承下去的。”他说。此外,黄胄的《帐篷小学》、陈衍宁的《渔港新医》、广廷渤的《钢水·汗水》、吴云华《乌金滚滚》、孔凡博的《远航——中国自由贸易区》、王利的《飞天港》……尽管跨越的时代久远,但各行各业劳动者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默默奉献,践行着孺子牛的精神。
正是一代代的劳动者的辛勤耕耘,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无论是‘嫦娥五号’上天,还是‘蛟龙号’入海;无论是穿山跨江的高铁,还是矗立在都市里的楼宇;无论是飞速旋转的机器,还是千家万户的佳肴……特别是全体医务工作者为抗击疫情、挽救生命所做出的牺牲——这一切,都是不同行业耕耘者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耕耘者,展开了小康社会的画卷,奏响了劳动的赞歌,他们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把大地描绘得五彩缤纷。”吴为山说。
耕耘的收获也属于广大的艺术家。精彩纷呈的作品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的思考、求索。“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人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这是唐寅在《论画用笔用墨》中的摘录。一同陈列着他的《行书落花诗》可供比对,书写线条粗细变化有致,笔力雄强浑厚。结体妍美,章法行距疏朗,气象恢弘。石涛也有着类似的观点,他在《画语录》中留有:“字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中国画离不开用笔,书法和绘画在本质和功能上有共同之处,都是依靠笔墨存在。石涛的书法以绘画题跋居多。每画,石涛必有题,或咏怀、或叙事、或言画理,或论古今。这种思想在其《江干访友图》中就可见一斑,画面浓淡墨色相破,以树和石着重突出笔墨之骨,在肃杀的秋风中,凸显浓烈的访友惜别之意。显然,石涛对该作品颇为满意,在画面上部书写了长篇题跋。此外,还有郑燮,他在《题画兰竹》中书:“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同样道出了书与画的关系,诗句一旁配有其画《兰竹》,比对品味间,也读出了郑燮的艺术感悟。
这种对艺术的思索同样体现在20世纪艺术家的笔端。中国画于20世纪初开始寻求变革,新中国成立后,画家们将对祖国的热爱、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和对中西方融合的探索付诸笔端,诞生出一批反映社会生产建设的现实题材作品。傅抱石的《黄河清》以宏大视野展开内容,并没有拘泥工地繁忙的劳动场景,在“圣人出,黄河清”典故之下,画面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吴冠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细劲的墨线枝条,几乎飞舞着充满整个画面与飞舞其中的绿点、红点、黑点交相呼应。将江南的一角抽象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经验,化为点、线、面之间的舞蹈。在东方意境中展示出了抽象美与形式美。而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梁世雄的《油城明珠》也都是用笔墨将新时代人们的形象生动的展示。砚田牛未歇,正是艺术前辈这群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将生活的趣味与美、人民的形象、精彩的劳动瞬间以艺术的美留存下来,留给了后人以艺术的硕果。
耕耘的“收获”还属于全国各民族同胞。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有关节日的喜庆也是喜闻乐见的题材。展览中有《苗寨欢歌》《草原盛会》《春的脚步》《共同劳动、共享成果》等描绘少数民族生活中欢庆和劳动收获日常的作品。阳光明媚、动感欢快、笑容绚烂……在形象与风情的背后,传递出迎春的喜悦以及齐心协力、行于大道的精神象征。又如在《东方红、太阳升》《万众一心》等作品中形成的向心力、凝聚力,彰显出无比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昭示着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梦的道路上,同心同德、并肩奋进。在新中国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回顾劳动者豪迈的脚步,他们的业绩镌刻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上。“回顾一代代劳动模范的事迹,他们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狂’、对得失的‘傻’,成为‘三牛’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这种定力和韧劲,铺陈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吴为山说。展望新时代绿色的原野,仿佛看见一批批孺子牛跪下前蹄,待牧童骑上,迈向春天;拓荒牛低头奋进,砥砺前行;老黄牛迎着晨曦,在牧笛声里,充满无穷的力量。
作者:剑南
来源: 《中国艺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