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表示:这些地方的中小学校园内学生不需佩戴口罩→【官方】国家卫健委:这些地方的中小学校园内学生不需佩戴口罩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3)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4)

近日

浙江海宁市民朱先生爆料

五一期间他为儿子抓鱼

结果一网下去捞上来两个东西

还蠕动产下粉色的小东西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5)

看着有点起鸡皮疙瘩……

他是土生土长海宁人

不知道这粉色的小东西是啥

上网一查有点怕

这是福寿螺的幼卵

而福寿螺是一种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6)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7)

父亲为儿抓鱼结果抓上…

朱先生家住硖石街道南漾村,五一假期期间,因为小孩子比较好奇,市民朱先生想抓些小鱼、小虾给儿子看看,在家附近的池塘里网一捞就捞到了两个螺。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8)

两个螺被放入塑料桶里之后,螺马上就爬到了塑料桶上面产下了粉色的卵,第二天又产了一些卵。“怪恶心的,现在已经处理掉了。”朱先生告诉记者。

因为朱先生从小生活在海宁,没见过福寿螺,刚捞上来时以为捞到了田螺,还和自己的朋友说应该是可以食用的螺。

后来因为亲眼看着螺产出了粉色的卵,觉得不像是田螺,想趁此机会让孩子了解相关知识,就百度找了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是福寿螺!

朱先生表示,去年在南漾村河道内没有见过这种螺,但今年南漾村河道内发现已经有很多了,后来问了一些朋友,他们都说自己在海宁市区内的河道里看到过福寿螺的卵

多个小区池塘也出现了...

每年这个时候,这一群密密麻麻的粉红色小东西,又在悄悄出现了。是的,福寿螺又来了!海宁多个地方已经出现。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9)

住在硖石街道风和丽苑的王女士说,这几天她在小区池塘河岸的石头上看到了一簇簇粉色的卵,让她头皮发麻。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0)

王女士说,这些粉色的卵在池塘出现大概有十几天了,住在小区的其他人也发现了这个情况,有密集恐惧的人已经不敢靠近池塘了。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1)

前几天她又发现在池塘的石头上、靠近水的泥块上有成片的小螺出现了,王女士猜测这应该是粉色的卵孵化出来的小螺,比人的小指甲盖还小一些。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2)

面对福寿螺粉卵,怎么办?

据资料记载,福寿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可能因为近年来对福寿螺及其它粉色的幼卵多有报道,所以人们也对福寿螺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是望而却步,连平时想去河道散散步的人们都却步了。那么,发现福寿螺幼卵怎么办呢?

王女士表示,去年这个时候福寿螺也在风和丽苑小区池塘爆发了,去年她向社区相关负责人反映后,社区问过专业部门可以用拍打的方法治理,随后社区志愿者和物业的相关人员采取人工拾螺、用竹竿打卵的办法处理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3)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4)

记者也联系到了风和丽苑社区主任俞亚萍,俞亚萍表示,今年有人向社区反映后,已经及时联系物业将对福寿螺进行处理。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5)

每年福寿螺都要这么来一遭,

有没有更好的治理办法呢?

农经局水产站站长姚振海表示,对于福寿螺的治理办法,之前提出过用生态控制的方式,但单纯增殖放流鱼类数量还远远不够,外河鱼类数量偏少,控制效果不明显,现在也除了通过人工摘除,直接将河岸、植物茎叶上的螺卵剥落或者揉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了。

其实每年,海宁各个属地的河道养护人员,只要一发现有福寿螺或者螺卵,都会立即清理。还会对福寿螺产卵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多次重点清理。

据介绍,把福寿螺的卵从岸边取下扔到河道里就可以了,福寿螺的卵是需要干燥的环境才能孵化,在水里螺卵不会孵化,而且还能成为鱼、虾等水生动物的饵料。

如果大家最近在河边看到

这些密密麻麻的粉色小卵也不用怕

可以把它们揉碎、剥落!

父母也要教育孩子

不要单独去河边玩耍

更不要好奇这种粉色的螺卵而去拨弄螺卵

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一只福寿螺可能藏着6000条寄生虫

人们为什么会“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据统计,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6)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其实大家见到福寿螺也不必惊慌,虽然身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宿主,但这种虫皮肤接触不会感染,只有吃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螺肉才会感染其中的寄生虫

爱吃螺肉的亲们一定要注意了,

千万别误食!

那如何区分福寿螺和其他螺呢?

怎么区分福寿螺和田螺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7)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

首先从个头来看,成年福寿螺体型要比田螺大很多。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8)

再从颜色上来看,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19)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0)

左边是田螺,右边是福寿螺

从构造来看,即便是个头相当的田螺和福寿螺,构造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另外,福寿螺的卵呈粉红色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1)

不带壳的螺肉

要如何区分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

和分辨外壳颜色一个套路:

两种螺肉主题色也不一样!

田螺肉整体泛白色,青色,青灰色而福寿螺则是泛黄褐色

煮熟的也能区分!

关键是看大小!福寿螺个大而因为福寿螺有两对触角,田螺只有一对。所以当你看到螺肉上的肉芽比较多且杂乱的时候那就是福寿螺没差了!

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均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其他寄生虫,因此,不管是吃福寿螺还是田螺,一定要煮熟,千万不能生吃或半生吃,特别是凉拌螺肉或烧烤螺蛳,不要吃。

注意!这些东西吃法不对很危险

小编还要提醒大家:

鱼类、肉类中有寄生虫并非新鲜事吃法不对可能会让你吃下很多虫!

1. 生鱼片——肝吸虫、异尖线吸虫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2)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热衷于去日料店吃刺身。

这实际上就是将未加工的海鱼鱼片蘸上鲜酱油和芥末后进食。

很多人认为刺身属于深海鱼,因此不存在被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很多寄生虫是嗜盐的,棘颚口线虫病和异尖线吸虫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3)

那你就更要小心了,吃淡水鱼的生鱼片,是人群感染肝吸虫病的重要途径。

国内已证实可作为肝吸虫中间宿主的有鲤鱼、草鱼、鳊鱼、大头鱼、土鲮鱼、麦穗鱼等68种

各个地方各类鱼的感染率不大相同,有的高达100%。

如果人吃了有肝吸虫的鱼肉,就会被感染。

它会寄栖在肝内胆小管,引起胆管炎、胆结石、肝硬化、甚至有可演变为肝癌。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4)

另外,不少人天真地以为生鱼片用酱料和醋拌过,就能杀死其中的寄生虫,可以放心食用。

但事实上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芥末、酒精、蒜泥等都很难杀死它们,就算把鱼片投入90摄氏度热水中,煮的时间不足也不能将之杀死。

2. 醉虾醉蟹——肺吸虫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5)

所谓醉虾醉蟹,实际上就是生吃虾蟹。

然而,虾蟹体内容易寄生肺吸虫囊蚴

若吃了未煮熟的虾蟹,肺吸虫就会进入人体内,寄生在肺部,不但会引起咳嗽、咯血还会侵入脑部和其他器官,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我们经常吃的小龙虾,其实也会含有此类寄生虫。

3. 带血猪牛排——绦虫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6)

吃带血的猪牛排容易将猪和牛体内的绦虫卵吃进体内,绦虫卵进入人体肠道内会发育为成虫,吸附在肠壁,并不断生出新节片,连绵可长达丈余。

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消化异常、肛痒、乏力和消瘦等症状。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猪牛排煮到七八分熟也不保险,全熟才是最健康的。

4. 荸荠、菱角——姜片虫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7)

如果你以为寄生虫的宿主只限于动物身上那就错了。

有一种叫姜片虫的寄生虫传染的媒介主要是水生植物的根块和茎,例如荸荠、大菱角、水红菱角、茭白和莲藕。

该寄生虫的幼虫会钻进那些水生植物肉质内,当人们生吃这些甜脆多汁的根块,或用牙去啃掉这些植物的皮,就会把姜片虫的幼虫食进肠内而致病。

进入人体的姜片虫,会导致肠黏膜坏死、脱落,发生炎症、水肿、溃疡或脓肿,从而使感染者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致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建议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等水生植物,即使要生吃,不要用牙齿啃皮,一定要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阳光下晒一天后再吃。

5. 牛蛙(田鸡)——裂头蚴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8)

大热天里,几罐冰冻啤酒,配上一盘爆炒田鸡,那是极好的。

但那鲜美的田鸡腿里,可能正有小虫蠕动着!

中国的14种蛙类都可感染裂头蚴绦虫,其幼虫藏于蛙的肌肉中,尤其是腿肉较多。

被人吃到肚子里的裂头蚴,会穿肠破壁到处晃悠,或钻进内脏,或跑到皮下,或潜入大脑,造成神经系统的病变。

6. 肥羊肥牛——弓形虫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29)

一说到弓形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会寄生在猫体内。

实际上,我们吃火锅时常点的肥羊肥牛身上也会有这种寄生虫。

最大的危害是会造成孕妇流产、早产、畸胎或死产,尤以早孕期感染,畸胎发生率高。

据调查,羊弓形虫的感染率为61.4%、牛为13.2%。

吃火锅时,很多人为了追求鲜嫩口感,经常在肉刚下锅不久,还带有点红色就马上捞起来吃。

这种吃法就给了弓形虫可乘之机,这也是为啥很多人不养猫狗也会感染上弓形虫的原因。

提醒大家,涮火锅时各类肉制品要煮熟,等鸡肉、鱼肉变成白色,猪牛羊肉完全变成浅褐色,虾蟹变成橙红色并确保壳内的虾蟹熟透后再吃!

● ● ●

如何避免“虫从口入”?

鱼、虾、蟹、蛙、蛇、螺、猪肉、牛肉等这些都是藏寄生虫的高危食物,别说吃生的,半生不熟的也不行!

所以要想防虫入口

最有效地办法就是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30)

重要的话说三遍,除此之外,并没有其它100%的预防方法。

注意以下4点:

1. 为了避免叉感染,生肉、熟肉、菜,日常生活中最好准备3块砧板,做到专板专用。

2. 要注意把切鱼虾的菜刀、盛器生熟分开洗净,防止交叉污染;切肉和切水果的刀也要分开。

3. 不要喝生水,不要去野外游泳。

4. 如果你有生食史,记得去医院做寄生虫感染检测。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31)

来源:广州日报、大潮网、人民日报、江苏新闻、家庭医生

编辑:梁杰祥、朱晓华、李滢

责编:陈广泰

2020年5月10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注意】21岁,心梗,10块血栓!医生:这些习惯会害了你!

【必看】去健身场地如何做好防护?在家这样健身,超方便!

慎防”病从口入

误食寄生虫有什么反应(提醒多地已出现)(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