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邓雅蔓|广州报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房企破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房企破产(广州老牌房企资金劫)

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房企破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邓雅蔓|广州报道

作为广州市成立最早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之一,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江实业”)近期遭遇的资金缺口问题,受到来自监管层和投资者们的双重关注。

1月11日晚,珠江实业发布公告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对外资金拆借投资余额为25.4亿元,这些资金分别投向4家公司,其中3家公司已出现资金占用费逾期支付、委托贷款逾期或即将逾期的情况,应收未收回资金占用费约7.75亿元。

这意味着,上述借款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公告发布后,珠江实业的股价迅速受到牵连,1月12日和1月13日领跌众上市房企。

截至1月13日收盘时,珠江实业的股价跌近5%,报2.49元/股,总市值跌至21.25亿元。

同日,有投资者向珠江实业发问,质疑珠江实业管理层在近期股价一路下跌背景下,是否注重市值管理和考虑中小投资人的感受。

对此,珠江实业回复称,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要事项,并提醒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受到宏观环境、市场估值、经营业绩、二级市场整体走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个股的阶段性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创立于1985年的珠江实业,当下的资金问题到底如何?未来还能打“翻身战”吗?是什么让这个知名的老牌粤系房企陷入股价领跌的境地?

拆借、上诉和出售资产回拢资金,珠江实业到底有多缺钱?

珠江实业的拆借资金出现逾期乃至无法清偿等风险,与自身表现不无关系。

2020年8月12日,珠江实业披露上交所下发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决定书称,珠江实业在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发现无法对东湛公司实现实质性控制,又不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导致相关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

对此,上交所下发监管函,对珠江实业时任董事长郑暑平予以监管关注,并对该珠江实业及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也就是说,最迟在2020年三季度,珠江实业拆借资金可能违约的风险隐患就已经出现苗头。

而珠江实业自身在2021年1月发布公告前,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20年12月16日,珠江实业披露了一个借款诉讼案件获得立案受理的事项,涉及9个被告方,合计本金19.44亿元及利息、逾期利息、罚息、违约金及相关维权费用。其中,25.4亿元拆借金额投向的4家公司皆在其列。

这并不是珠江实业首次因信披不及时而被监管层关注。2020年11月16日,珠江实业曾发布公告称,因被证监会查明存有信披不及时的情况,即补缴税款滞纳金合计的3514.4万元,未及时计入2020年当期损益,减少2020年半年度净利润3530.18万元未能体现在其财报中。

珠江实业的资金压力,不仅体现在其“涉险”拆借业务方面,出售项目资产也是表现之一。

2020年9月23日,珠江实业在这一日内发布了两则资产出售公告。一是拟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向控股股东珠实集团(持有珠江实业31.1%股权)转让颐德大厦所有权,转让价16.22亿元;二是拟通过广州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广州天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9%股权,挂牌底价不低于2.13亿元,而且,受让方须同意向出售公司提供金额为9亿元的借款。

而在奋力回拢资金的同时,珠江实业也在斥资入局新项目。1月7日,珠江实业经过半小时10轮竞价,以总价16.6亿元、楼面价9722元/平方米的价格,拿下了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塔岗村、公安村地块。

珠江实业能否走出资金问题的“阴霾”,与接下来新项目的收益不无关系。

在1月13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珠江实业表示,2021年,公司将继续优化管理、激发活力,做好在建项目开发和存量项目销售,持续关注土拍市场机会,合理拓展新项目、增加土地储备。

老牌粤系房企为何走至今日?

1993年10月28日,珠江实业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是广州市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

近两年来,珠江实业在主营业务——房地产销售业务方面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

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珠江实业的营业收入19.79亿元,同比减少4.98%;净利润为—1313.34万元,2019年同期净利润4630.96万元。迄今为止,珠江实业在营业收入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由净利转向净亏。

在整个房地产行业普遍回暖的趋势下,珠江实业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领域却走了“下坡路”。2020年第三季度,珠江实业的房地产项目实现销售面积2.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53.74%;实现销售金额5.59亿元,同比下降26.16%。

珠江实业主营业务的乏力,并不是从2020年才开始的。2019年,珠江实业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35.5%。

此外,珠江实业还屡次被监管层指出借款和税收问题。2020年8月22日,珠江实业发布公告称,2012年至2016年,公司存在未按税法规定对销售珠江璟园项目取得的收入申报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预征土地增值税等情况。

根据《税务处理决定书》,珠江实业最终补缴的滞纳金约3500万元。而公告中提及的2012年至2016年签署的21份借款合同也显示,珠江实业并不是一个“拆借新手”了。

36年前,珠江实业成立于广州市,注册资本约为1.87亿元。在上世纪90年代,珠江实业连续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和有关行业颁发的各种荣誉和奖项,包括“省级先进企业”称号;“全国房地产开发先进企业”称号等。

责编:周琦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