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也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杜甫的诗有着一种独特的力量,不仅仅关注底层的民众,同时也体现出了个人的家国情怀。其中的名篇《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能够体现杜甫的家国之情,还有小人物在历史沉浮中的心酸与无奈。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亲朋无一字)(1)

杜甫的一生很不幸,尽管唐朝空前繁华,早期社会安定,可是杜甫所处的时代,则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也间接影响了杜甫的诗歌的风格。杜氏一门从东汉开始崛起,远祖杜周为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到了唐朝杜氏一门就更加辉煌,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其父也小有名气,但是后来由于家道中落,杜甫从小的生活就比较艰辛。

青年时代的杜甫,生活上更是一塌糊涂,虽然很有才华,可是并没有受到重用,为此杜甫在那一时期悲痛万分,其诗的风格也是大变,并且一直持续到后期。于是为了生活,也为了寻找机会,杜甫只好投靠好友严武,一个人前往四川成都,在那里生活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永泰元年(765年),杜甫离开成都,经由嘉州、渝州、忠州,最终由于没有路费,又在夔州停留了一年之久。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亲朋无一字)(2)

夔州即重庆奉节,在此期间杜甫创作了《登高》,整首诗意境凄凉,其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以说是那个时期杜甫人生的写照。在夔州一年多的生活,让杜甫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是他并没放弃,为了回到故乡,在第二年继续出发,但是由于北方发生了战乱,迫使杜甫改变了行程,转道前往湖南。

杜甫流落湖南之时,已经是垂垂老矣,这个时期其诗的风格,更加凄凉,在到达岳阳之后,还登上那座大名鼎鼎的岳阳楼,站在楼上的杜甫,一时之间感慨万千,同样创作了一首很感人的诗《登岳阳楼》,在这首诗中,杜甫着力于描写个人的悲伤,还有国家的不幸,全诗意境高远,被称为唐诗五律之冠。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亲朋无一字)(3)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以及湖北武汉的黄鹤楼齐名。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历代的文人都登过岳阳楼,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杜甫的《登岳阳楼》则是其中的名篇,全诗尽管只有寥寥数语,不仅写出了岳阳楼的雄伟,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悲痛和家国情怀,以到于全诗意境独特,读后让人肝肠寸断。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亲朋无一字)(4)

唐朝表面上很繁华,其实时常还是会爆发战乱,杜甫生活的时代,更是战乱频繁,到他站在岳阳楼时,不是为了欣赏周围的景色,而是抚今追昔,着力于描写那个动乱的时代,还有当时一种孤独的心境。首联先是点明主题,以此来交代时代和地点,早就听说了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登上了这大名鼎鼎的岳阳楼。

在首联杜甫先是点出主题,其目的是登楼欣赏美景,毕竟早就听闻过岳阳楼,可是一直没有登过岳阳楼,当他站在楼上时,突然之间思绪万千,在颔联做了说明,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好像就在湖中漂浮。短短的几句,可以说是写得活灵活现,把洞庭湖和岳阳楼描写得很传神。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亲朋无一字)(5)

那最经典的两句是颈联,也是整首诗的诗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个时候杜甫无比的伤感,一个人站在楼上,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自己也已经老得不像样了,头发全部都白了,还有一身的疾病,只有一叶孤零零的扁舟相伴。由此可见杜甫当时很悲伤,而且一个人也非常的孤独,想到了当下,也想到了过往的岁月。

杜甫在尾联又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前面是在描写洞庭湖和岳阳楼,以及个人的悲伤,可是到了结尾又是笔锋一转,着力于描写那个时代的痛;关山以北还有战事,人们的生活依旧很艰辛,到处都有战争,烽火仍然没有停息,只好是凭栏远眺胸怀家国,早已是泪流满面。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亲朋无一字)(6)

我们通读这首诗后,看到的是一位老人的悲痛,还有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之下,杜甫依旧心系天下苍生,这也是他最伟大的一个地方。杜甫在创作了这首诗后,仅仅两年之后,便病逝于湖南耒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