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杯、大杯和超大杯本来是饮品界的专用名词,但是自从罗永浩把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这个梗火爆全网之后,消费者也把这个梗运用到了现在手机厂商的新发布同一系列三款机型上。被杯型整蒙圈的不止罗老师,还有消费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中杯大杯特大杯想表达啥(手机的中杯大杯)(1)

从现售的旗舰机型来看,今年苹果、华为、三星这三家手机厂商不约而同都采用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命名策略。回顾一下往年各家发布机型来看,其实苹果、华为、三星这三家头部手机厂商并非第一次尝试在同一个系列当中退出三种不同机型。但今年他们所推出的新品(苹果是去年)才真正称得上市中杯、大杯、超大杯。

苹果三星始作俑者

中杯大杯特大杯想表达啥(手机的中杯大杯)(2)

在2018年苹果秋季发布会上苹果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新机,分别是iPhone XR、iPhone XS、iPhone XS Max。也正是上一年的三款机型成功策略,而在2019年,苹果也推出三款命名为iPhone 11、iPhone 11 Pro 以及 iPhone 11 Pro Max的新机。

可以看出,从去年开始,虽然都是发布三款产品,但是从命名来看,低配版iPhone XR也被苹果扶正变成现在标准版的iPhone 11,这样的命名策略让消费者会普遍的认为iPhone 11就是正式的标准版,可以带来更好的销量,从全球单款机型销量来看,足于证明这一点。

中杯大杯特大杯想表达啥(手机的中杯大杯)(3)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三星身上。三星旗舰手机的命名也从去年的 S10e、S10、S10 变成了 S20、S20 、S20 Ultra。

国内厂商跟进是对高端市场的试探

中杯大杯特大杯想表达啥(手机的中杯大杯)(4)

虽然华为去年没有国内同时发布过同系列的三款机型,但是今年,华为直接推出了P40、P40 Pro、P40 Pro 。随后发布的荣耀30系列也是如此,推出了荣耀30、荣耀30 Pro、荣耀30 Pro 。也正是华为和荣耀国内手机厂商的跟进,也最终形成中杯、大杯、超大杯的这种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因为在同一系列产品中分出三个型号。超大杯的目的是做价格的反衬,因为作为手机厂商都清楚售价过高是对消费者底线的触控,一但弄不好就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那为什么同一个系列要弄出三款型号呢?很简单,因为手机厂商或许不确定哪一款是消费者最容易接受愿意买单的,或许通过超大杯向高端市场试探。

中杯大杯特大杯想表达啥(手机的中杯大杯)(5)

华为和荣耀这次在中杯、大杯和超大杯上的销售策略来看,首先,华为、荣耀靠这些高端机型进行价格上探,覆盖更高端的市场。其次,华为、荣耀超大杯所搭载的都是目前自家量产中最尖端的技术,主要还是想通过它们来做技术展示,形成技术标杆,真正的去证明自己有这个实力去跟其他手机厂商的高端手机一比,并且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 简单来说就是秀肌肉,成为门面担当同时也开拓高端市场。

手机做高端化需要足够的实力

中杯大杯特大杯想表达啥(手机的中杯大杯)(6)

也正是各家手机厂商推出的中杯、大杯、超大杯的这种现象来看,我们看到近段时间部分品牌要走高端化高价化的路线。对于手机做高端化,荣耀总裁赵明在一次媒体专访中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赵明认为如果步子大了,不见得一下都驾驭得了,强行把自己抬高,有时候会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效果,因为消费者对你的认知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我看到的很多强行把自己抬高的品牌,你的产品成本或者是价格不等于高端的品牌和高端的产品,高端看的是你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创新。

中杯大杯特大杯想表达啥(手机的中杯大杯)(7)

要打造高端品牌的公司,还是应该回到原点,踏踏实实地在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行投入,然后夯实跟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和纽带,提升你带给消费者的价值,这种价值其实既有产品使用体验,也含有你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你对于创新领域的投入,你带给大家独一无二的东西,这是属于你自己标签类的东西。

总得来看,手机的命名从来都不是手机厂商制胜的法宝,想到冲击高端市场,手机厂商还是的靠着自己的硬实力,自己在手机上的研发成果,脚踏实地的创新。中杯、大杯、超大杯对于消费者来说,真正的喜欢的,并不是便宜,而是具有创新的科技实力的并且符合自己消费需要的手机,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看看商品对于自己来说是否真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