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母亲名字叫鲁瑞,一个善良而聪慧的家庭主妇。鲁瑞在日常生活中称鲁迅为“老大”,老大鲁迅对母亲鲁瑞自始自终是毕恭毕敬、有求必应的,俩人关系和睦可敬,而且十分有趣,充满温暖,一点儿没有鲁迅笔下杂文那么冷峻的色彩。鲁迅笔名共有180多个,为什么最终定格在“鲁迅”上!这应该与他的母亲有关,是吗?

鲁迅的母亲样子(鲁迅与母亲鲁瑞及为什么笔名用)(1)

鲁瑞(1858-1943),浙江绍兴乡下安桥头人。她与周伯宜结婚,共养育了三个儿子,都是中国现当代史上响当当的著名人物,即周家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丈夫周伯宜36岁便因病去世,她挑起已经破落的周家大梁,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为周家培养出了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鲁迅,也培养出了被史学称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周氏三杰”。鲁瑞是一位慈祥、乐观、开明和坚强的母亲,一个令人尊敬而膜拜的母亲。

鲁瑞的祖父、父亲当过京官,在偏僻的安桥头可谓是大户人家了。鲁瑞却没有正式上过学,幼小时,塾师给她的兄弟上课,她只能站在门外偷听。不久,也许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影响吧!鲁瑞这种偷听偷学的举动也被制止了,但她并没有停下自己求知的欲望,自己找些书看,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别人,终于以自修获得了看书的能力。

鲁迅的母亲样子(鲁迅与母亲鲁瑞及为什么笔名用)(2)

鲁瑞最初读的是弹词之类,随后看的是小说。她书看得很多也很快。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说:“老大(指鲁迅),我没有书看哉!”鲁迅后来自己也说,因为母亲要看书,他必须到处搜集小说,而且老人家记忆力特别强,改头换面,内容千篇一律的东西,经她一看就发现了。“这和那本书上的故事是一样的。”——这虽然使鲁迅在找书上费了不少心力,却也使他清楚了许多书的来源。在这方面,对鲁迅后来编著《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古小说钩沉》等书不无帮助。

生活中的鲁瑞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如“天足运动”,所谓“天足”就是放足,是针对妇女缠足而言的。天足运动就是让妇女不再缠裹自己的脚,让流行上千年的小脚得到解放,使禁锢妇女的“三寸金莲”成为历史,同时象征着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措施之一。在清末开展的天足运动中,鲁瑞时髦得很,一点也不迟疑,这与心中有笔墨相关,她率先就放了脚。而本家族中老顽固们竟然风言风语地说:“某人放了大脚,要去嫁给外国鬼子了。”鲁瑞听到这话,斗争起来极似儿子鲁迅的杂文战斗精神和风格,反唇相讥道:“可不是么,那倒真是很难说的呀。”

鲁迅的母亲样子(鲁迅与母亲鲁瑞及为什么笔名用)(3)

1902年,在日本公费留学的鲁迅也积极投身到国内开展的妇女解放运动,这正是母子心心相印,鲁迅写信给国内的母亲,动员和说服母亲放足、剪发。鲁瑞接到信,看了,心里暖暖的想:这才是我的儿子。她回信说:“老大,我年纪已大,头发以后剪,足已放了。”不久,鲁瑞又将自己的头发也剪了。绍兴光复后,她还劝那些顽固的男人把辫子剪掉,比如家里的雇工,就是在鲁瑞的说服和支持下剪掉的。

鲁迅,这个笔名第一次出现是他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小说《狂人日记》的署名,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时间是1918年5月15日。鲁迅一生使用的笔名有180多个,从一字到六字不等,还有拉丁文字母,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斗争艺术有关。关于“鲁迅”这个笔名,据鲁迅好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文中说鲁迅曾解释:“母亲姓鲁,周鲁是同姓之国,取愚鲁而迅速之意。”现在教科书上也是这个说法,他母亲姓鲁,取母亲的姓以作纪念。“鲁迅”二字表现的自谦和战斗精神。

鲁迅的母亲样子(鲁迅与母亲鲁瑞及为什么笔名用)(4)

鲁迅在其180多个笔名中,与鲁迅二字一样内涵丰富且优雅的笔名有很多,如唐俟、黄棘等,为什么单单“鲁迅”从180多个笔名中脱颖而出、或者说被定格在“鲁迅”这个笔名上?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和研究。最后再讲一个鲁迅孝敬母亲的故事:

1919年,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供职,他买下了西城八道湾11号的一座房子。随后,鲁迅便把年过六旬的母亲从浙江老家接到北京新家居住生活,他奉养母亲是曲​尽孝道,将最好的大房子让母亲住,自己则独居屋后一间简陋的小房充当书房兼卧室。鲁迅这时已经四十余岁,但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每天外出,必去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出去哉!”回家时必定向母亲报告说:“阿娘,我回来哉!”每天晚餐过后,鲁迅总要陪着母亲聊一会儿天,然后回到自己的书房工作。他每日领到薪水,照例要给母亲买她爱吃的糕点,拿到母亲跟前,让老母亲挑选后,才将剩下的留给自己食用。鲁迅每月除了交出一个月的家用,还给母亲一月26元零花钱。如此种种,在鲁迅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做儿子的规矩。(文/蔡驷 图/网络) (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