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十九届上海教育博览会线上展览正在火热开展中,如何让信息科技为各学科教学创造更多的场景和便利呢?近日,记者来到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一场智能“趣谱(TRIP)”体验中感受信息科技教学从“脉冲”走向“常态”。

在静教院附校,深度整合式教学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以主题为引领,全员、全面、全程整合多门课程内容、多种教学方式和多样教学评价,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主题、实践、探究和跨学科学习。师生亲切地将这种教学新样态称作“趣谱(TRIP旅行)”,即主题(Theme)、研究(Research)、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实践(Practice)的首字母音译。

智能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在一场智能趣谱(1)

“趣谱“(TRIP)教学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辅助作图

为满足“趣谱(TRIP)”的上课需求,学校打造了许多科技感十足的教学场所,快跟着记者的步伐来看看吧。

走进A511创工坊,映入眼帘的是展示校貌的沙盘,名为“智慧校园”,使用Arduino主板、扩展板以及配套传感器,在Mind 软件上编程后可实现点名、测温、控制灯光和门禁等功能,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在AI智能工坊里,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探索使用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VR眼镜、行业大屏等高科技工具与设备,据了解,这个教室是学校AI教育深度融合区域示范窗口,可以满足“趣谱(TRIP)”、社团活动等各类综合需求。

智能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在一场智能趣谱(2)

“趣谱(TRIP)”技工坊

A212技工坊是一间充满工业风的教室,配备了电烙铁、二极管、传感器等电子电工常用设备,是学校的技艺培育孵化空间。教室两侧的墙体设计了可书写墙面,可以及时保留下学生的idea,亦可以展示学生作品。

智能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在一场智能趣谱(3)

理科综合实验室

可移动的摄像头、能够自由组合的课桌椅和水槽......这些都成为了吸引学生们到理科综合实验室上课的“新鲜玩意儿”。据悉,该理科综合实验室旨在实现理化生等多学科、跨学科学生探究实验。实验室具有三大特点:1.水电都由上方吊装装置提供,因此,实验室的课桌椅、水槽等都能根据上课的需求重新摆放位置、自由组合;2.吊顶设施提供了多种实验装置:如排气装置、压缩空气、抽气装置,借助这些设备,可以满足理、化、生基础实验课程的实施以及拓展、研究实验的进行;3.提供了多种多媒体设施,借助分布在教室中的可移动摄像头,提供了更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优化实验课程教学。

记者了解到,“趣谱(TRIP)”课的开展常常是以小组合作、大组交流为主要形式,每一个主题的开发和实施都倾注了老师们的智慧和心血,自2015年至今,学校共开发和实施了192个主题。孩子们既学会了实践、探究和跨学科,具有一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成了一系列探究成果,每一位学生都有多项小论文、小报告和小制作,仅六年级新生平均每人有创新作品5件。

智能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在一场智能趣谱(4)

机器人在“趣谱“(TRIP)教学的课堂上。

智能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在一场智能趣谱(5)

趣谱年级组交流展示

在“趣谱(TRIP)”教研组组长范春芳提供的课程安排中,记者看到了今年“趣谱(TRIP)”课里许多带有科技元素的亮点,如《五彩缤纷的AI笔袋》《智能校服》《智慧花园》《你好,机器人》等等。在种类繁多的“趣谱(TRIP)”课中,学生王致襄最喜欢是和生活或身边事物联系比较紧密的主题课,比如“植物的艺术”。她告诉记者:“在课上,我们通常去往对应的专用教室,根据老师上传在Aiclass平台中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创作,以及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这门课让我们可以自由地思考,进行开放的创作,锻炼了我们的小组合作意识,以及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为同学们带来了思维的快乐与合作的收获。”

谈及科技给自己的校园学习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时,王致襄介绍称,平日每节课上老师必备的“希沃”机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学习必不可少的支持,它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为课堂增添了便利和趣味。“趣谱(TRIP)”课上,学校配备的平板电脑也开通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我认为,科技化的教学让我们学到的许多知识与传统的课本学习和讲授不同,这些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好像身临其境,令我们记忆深刻,反过来更是激发了同学们学会并应用新的技术去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她说。

图片由学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