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导读

文/ 涂丽君

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收获(中学课外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导读)(1)

看到这个标题,你一定在想:哎哟,这个作者好懒,懒得连文章标题都没有写全;或者,这个作者好粗心,粗心到忘了把标题写全;甚至,这个作者估计很贪玩,听到小伙伴一声呼唤,撂笔就跑,标题还没补充完整都不知道。

其实呢,这个作者不懒,也不粗心,更不是贪玩,他其实有点笨笨的,词穷了,不知道该用哪个词才能准确完整地描述这本书,就好像你有时候想不出用什么词来描述今天的天气、考试前的心情一样。而要是把所有想到的词都写上的话,标题又太长了,本子不够宽,得折行再折行。想象一下,一张纸上,一篇文章光标题就占了好多行,是不是太难看了呢?你说你帮作者想一个词?那敢情好,你倒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孩呢。你觉得用哪一个词比较合适,我转告作者去。你说既然需要很多词加起来才能完整形容,所以可以用“复杂”一词蔽之?嗯,“复杂”听上去不错,作者也想到过,因为这确实是一本很复杂的书——

首先,故事中的角色奇多,还走马灯似的不停变换,大有不把人绕晕不罢休的架势。比方说在《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先跟着粉红眼睛穿背心有怀表会自言自语的兔子误坠兔子洞;然后在泪池中邂逅了讨厌猫讨厌狗的愤青老鼠;接下来,蘑菇顶上悠闲地吸水烟筒很自我的毛毛虫;无论怎样都把爱丽丝当蛇看的鸽子;说着“我将坐在这儿,时断时续,一天又一天”颇具哲学家气质的蛙脸仆人;脸上堆满笑、出现和消失都让人意想不到的柴郡猫;讲着故事都能睡着的名符其实的睡鼠;总是吆喝着要砍人头的红桃王后;样样事情都要“找”教训的公爵夫人;忧伤地眼泪汪汪的假海龟……喘不过气来了,先说这么多,其余的交给你来补充。

其次,让爱丽丝变大变小的道具各种各样,甚至有些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意思。比如,爱丽丝刚坠入兔子洞时,掉到了一间低矮宽敞的大厅里,她想要到外面的花园里去,但门太小,自个儿太大,要想出去最好能“缩小成望远镜”。但一个小女孩怎么能缩成望远镜呢?看到这儿,你也一定为爱丽丝发愁吧?没想到这时突然冒出了一瓶名为“喝吧”的饮料,爱丽丝看瓶子上没写“有毒”,就喝了,这一喝不打紧,她变小了,而且太小了,为了拿到开门的金钥匙,她又必须变大。“想变小就变小想变大就变大?哪有那么好的事!谁让你那么着急,一下子喝完饮料的。”当时你心里是不是在埋怨爱丽丝?但世上的事儿有时就那么巧,说时迟那时快,一块名叫“吃吧”的蛋糕又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出现了,爱丽丝吃了那块蛋糕,毫无意外地——变大了。接着,兔子掉落的扇子是有魔力的扇子,它让爱丽丝缩小到能将自己流的眼泪当游泳池。

就这样,兔子洞里,爱丽丝为了适应环境,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而让她变大变小的道具,可能是她想都没想到的,却总在她身边适时地出现。扇子让爱丽丝变小后,一瓶连“喝吧”都没写的饮料又让她变大了,小石头变成的蛋糕又让她变小了,前面那叫“吃吧”的蛋糕是让她变大的,真是,同样的道具,作用还不同。后来更不得了,同样一朵蘑菇身兼使人变大变小两种功能,如果魔法控制不好,那可完蛋了,幸好爱丽丝比较聪明,知道一只手拿使人变大的,另一只手拿使人变小的——忍不住畅想,要是她记错了弄混了会怎么样呢?

还有还有,短短100多页的两个故事,又是交代背景又是打总结,而且用的还是诗歌的形式,还要前后呼应。开篇说“金色午后,湖上泛闲舟”,末尾呼应“一叶小舟,灿烂晴空下,梦一般向前漂荡,在七月温馨的傍晚——”“永远沿小溪漂流,流连于金色的闪光之中——”;开篇说“三个小姑娘,心肠实在硬,这般好时光,却要听故事,不敢高声语,深恐破梦境”“忽然不作声,将信又将疑,追随梦中人,共游新奇境”,末尾呼应“三个小孩挤成一团,目光热切,全神贯注,请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她们在奇境中躺下,伴随时光做着美丽的梦,随夏日飞逝编织梦境”。

说到这儿,你一定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说的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而这又是一本很复杂的书,似乎有些以偏概全,而且,这真的是一本很简单的书——

如故事背景中交代的那样,这是一个诞生于船上的故事。关于故事的具体产生过程,请闭上眼睛,试着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上,一名30来岁的年轻人和三个小女孩正闲闲地观赏着两岸的风景。后来,小女孩们看风景看累了,就要求年轻人为她们讲一个故事,这是他们几个人在一起时的例行节目。于是,身处泰晤士河美丽的风光中,心情闲适自在的年轻人,创意突突地飞,为小女孩们随口编了一个兔子洞里发生的神奇故事。

你当然已经知道,这位年轻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卡罗尔。他在船上讲的故事,就是《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口头草稿”,听故事的孩子中就有一个“爱丽丝”。

卡罗尔确实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为了让孩子们加入到故事中,刻意地让“爱丽丝”成为故事的主角,还时不时对爱丽丝加以评价,比如,“聪明的爱丽丝没有性急”“爱丽丝以为跟老鼠就得这么说话”“爱丽丝虽懂些历史,但年代大事记不清”,等等。但也可以说卡罗尔“偷懒”,他懒得想主人公的名字,所以直接捡一个现成的来用,真够简单的。此外,饮料就叫“喝吧”,蛋糕就叫“吃吧”,——这里真的让人很想问卡罗尔:房子是不是叫“住吧”,衣服是不是叫“穿吧”?

爱丽丝邂逅的各个角色也充分贯彻了卡罗尔的简单命名原则,老鼠、毛毛虫、鸽子、卷丹花、山羊……都不带修饰的,直接用类称代表个别。最多,就在“仆人”前面加个“蛙脸”,在“海龟”前加一个“假”,在“骑士”前加个“白”……要多省事有多省事。当然这样命名也和这个故事一开始是信口而编的有关。

简单有简单的好处,表意直白,还可以让人用想象来补充延展故事形象。比如听见“信使”这个词,脑海中立刻就会有信使的生动形象,但“海耶尔”“海塔”因为太抽象就无法调动人思考,只能单纯地吸收。

简单让人很快乐。卡罗尔时常为幽默期刊撰稿,他有幽默天分;卡罗尔和成人世界格格不入,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却很快乐,因为他拥有孩子般的纯真童心,而童心是最容易感受到快乐、并将快乐传递给同样有童心的人的。这两点在这本书中展露无遗。

看到爱丽丝一本正经地背“四乘以五等于十二”“伦敦是巴黎的首都”时,你笑没笑?看到老鼠讲故事讲着讲着突然严厉地对爱丽丝说“你不用心听”“在想什么”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谁?笑没笑?看到爱丽丝说上音乐课打拍子,帽商却说时间经不起打时,你笑没笑?看到半斤八两就是以M开头的各种东西时你笑没笑?看到槌球是活刺猬、木槌是活火烈鸟的槌球比赛时,你笑没笑?看到“麦芽糖之类使小孩子甜蜜可爱,大人要是明白这些,就不会那么小气,不肯多给我们吃糖了”你笑没笑?看到瓶子“每只拖了两个盘子做翅膀,叉子做腿,朝四面八方落荒而逃”你笑没笑?……笑点无处不在,只要你愿意细细品味,根据故事的描述在脑海中构筑相应的形象、动作、表情,等等,真的就由不得你不笑。

所以,这又是一本很逗乐的书,这一点其实是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本来他打算管它复杂还是简单,就用逗乐来描述这本书好了。可是,世界各地的学问家们不干了,他们排着队来到作者的梦中,就像刚刚那一长串角色来到爱丽丝梦中一样,找作者算账。他们说,你真的以为这就是一本哄小孩子的书吗?你知不知道这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深刻的含义?比如爱丽丝说“去哪儿没关系”,柴郡猫就说“那走哪条路也没关系”,这里面就蕴含了目标决定所走的路的人生道理;比如兑德尔迪说爱丽丝是红王梦中的一件东西,而我们知道整个故事实际上都是爱丽丝的梦,那么,究竟谁在谁的梦中?梦里梦外哪个才是真实的自我?这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是不是又有了一丝哲学意味?全书结尾卡罗尔说“生命,难道不也是一场梦”,难道这不是佛学探讨的问题吗?

总之,想了很多个词,每个词似乎都有合理之处,但又没有一个词能完整概括这本书的特质,在无法形容的情况下,他就只好用省略号代替了。呀,对了,“无法形容” 这个词不错!

如果你也想用一句话向别人介绍这本书的话,你有三个选择,一是学一开始的作者那样,把标题中间留白——不过那样好像会给人懒、粗心、贪玩的印象?二是找一张足够宽的纸,让你能在一行里把想到的所有的词都写完——那么宽的纸,造出来了没呢?真让人好奇呀。第三个选择或许比较容易接受且较为可行,那就是你也试着找一个相对满意的词吧。感觉有点难?不妨去和朋友聊聊,找找灵感,就像我们刚刚做的那样,交流总能产生火花,一定有一个合适的词在等着你去发现的。快去吧!

精彩摘录:

醋使人尖酸,春花菊使人挖苦,麦芽糖之类使小孩子甜蜜可爱,大人要是明白这些,就不会那么小气,不肯多给我们吃糖了。(P53)

爱丽丝一抬头,原来面前站着王后,抱着两肘,立眉横目,活像一场暴风雨。(P55)

屋外,大雪铺天盖地,狂风怒号纵情发泄;屋里,炉火散发通红闪光,是孩子们快乐的摇篮。神奇的故事将紧紧抓住你的心,你不会理睬风儿的咆哮。(p82)

也许吧,一声悲哀的叹息,会颤抖着穿过整个故事,因为“快乐的夏日已消逝,夏日的辉煌也随之而去——但苦恼将永远不能破坏,我们童话世界的愉快欢欣”。 (p82)

“我们会说话。”卷丹花回答,“有值得一谈的人到来时,我们就说话。”(P90)

多数花园里人们都把土弄得太松软——结果花都睡着了。(P91)

在我这儿,你瞧,得尽自己最大力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想去另一个地方就得比刚才快两倍!(P95)

事情如果是这样,就可能是这样,而且如果是这样,就会是这样,但是因为不是这样,所以就不是这样,这就叫逻辑。(P105)

规矩是明天吃果酱,昨天吃果酱,但今天永远没果酱。(P116)

小船轻轻地滑行,时而穿过水草(这使船桨缠进去更难抽了),时而穿过树荫,但两边永远是高耸的河岸向她们俯身皱着眉头。(P120)

蛋形人两腿交叉坐着,活像只火鸡。(P123)

有些词有脾气,尤其是动词,他们最傲慢。形容词可以随便用,动词可不行。(P127)

每逢我让一个词干那么多活儿的时候,我就多给它钱。(P127)

“我要有这样一双眼睛就好了。”白王遗憾地说,“就能见到没人了!而且那么远的距离!唉,这样的光线我只能看见真正的人!”(P133)

她跟生命一样大,比自然大两倍!(P137)

狮子懒洋洋地朝爱丽丝眨眨眼睛,说话声又深又空,如同敲响一口大钟。(P138)

瞧风多大呀,和汤一样浓。(P142)

身子在哪儿有啥关系?咱脑子一直在工作。(P145)

他的回答流过我脑袋,就好像清水穿过筛子。(P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