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育,一个令许多幼师头疼的难题。谁都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守秩序,每个活动都能顺利开展,但现实中总有一些孩子会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可以说,让孩子们懂得遵守社会规则的常规教育,是幼儿园里持续三年的重要课题。

今天,口袋研究院就从几种幼儿园的环节或活动出发,为大家解读常规教育该如何进行~

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教育

一、进餐活动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1)

进行进餐常规教育时,教师要注意:

1.在感知体验中帮助幼儿了解常规的意义

进餐规则图标

4.关注特殊幼儿

吃饭慢的幼儿,教师不应该催促或直接喂饭,而是通过少盛多添、及时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对无法独立进餐的幼儿,教师也不能贪图便利去喂饭,而应该首先考虑教会他们如何独立进餐;对于忽然不好好吃饭的幼儿,教师应该耐心了解原因。

进行进餐常规教育时,也容易有一些问题:

1.“粗暴”的教育方式

有些教师会催促幼儿进餐,这容易营造进餐环节的紧张气氛,不利于常规的培养。

2.师幼双重标准

有的教师虽然要求幼儿不要挑食,自己却在分发饭菜时议论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这显然是对常规的培养不利的。

3.忽略幼儿差异性

在进餐环节,幼儿的差异性是很大的,如若要求整齐划一,对发展落后的幼儿很不利。

二、如厕环节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2)

进行如厕常规教育时,教师要注意:

1.帮助幼儿理解如厕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幼儿不明白如厕的意义,常常憋着或忘记。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告知他们如厕与健康的关系。

2.教会幼儿如厕技能

学会上厕所是如厕常规培养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如厕技能。

3.通过环境暗示

在厕所设置一些小图标,提示幼儿拉好裤子、冲水等,也非常实用。

发布者:杨小2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3)

上厕所规则图标

进行如厕常规教育时,也容易有一些问题:

1.如厕规则过于随意

一边说着:“有便意就要上厕所哦~”,一边又不允许幼儿上课时上厕所,你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呢?

2.过于严厉

幼儿尿裤子、不会擦屁股都是在所难免的,如若教师过于严厉,会营造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如厕常规的培养。

三、午睡环节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4)

进行午睡常规教育时,教师要注意:

1.让幼儿明白午睡的好处

许多幼儿不愿午睡,因为他们不觉得累,也不明白午睡的意义。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明白对身体发展的帮助,让幼儿内发地接受午睡。

2.用环境暗示幼儿

教师要注意营造适宜的午睡环境,注意卧室通风、遮光,睡前不要做太兴奋的活动,可以散散步、晒晒太阳;精神环境也很重要,午睡前不要严厉批评幼儿,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入睡。

发布者:向暖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5)

温馨的午睡房

3.用“移情”来培养常规

有的幼儿的确午睡时睡不着,他们就想动一动、说一说,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的直接说教是收效甚微的。为此,可以请那些受到影响的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也许效果会更好哦。

进行午睡常规教育时,也容易有一些问题:

1.常规的指导过于“粗暴”

与前文类似,粗暴的提醒并不会对常规的培养有什么积极效果。

2.对午睡的指导不到位

有的教师只是让幼儿去睡,并未传授正确的睡姿;而有的教师喜欢在幼儿午睡时做自己的工作,甚至自己也睡着了,这都是不可取的。

四、洗手环节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6)

进行洗手常规教育时,教师要注意:

1.鼓励“大带小”

许多幼儿园都是在园门口洗手的,这时鼓励中大班的幼儿来指导小班幼儿洗手,是培养全年龄段洗手常规的好方法。

2.通过环境暗示幼儿

与前文类似,用图标演示洗手的步骤给幼儿。

发布者:【石头哥哥】徐老师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7)

洗手步骤图

3.避免消极等待

水龙头有限,不少幼儿会排队等待。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如引导幼儿分组等。

进行洗手常规教育时,也容易有一些问题:

1.监督力度不足

有的教师在幼儿的吸收常规尚未完全培养好时,就“撒手不管”,忽略了对幼儿的监督,不利于常规的培养,甚至会有安全隐患。

2.不恰当的强化

“谁先洗好手就能玩玩具!”这样的话你有说过吗?看似在督促,其实很容易让幼儿对洗手敷衍了事哦!

游戏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8)

进行游戏常规教育时,教师要注意: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常规的意义

教师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带幼儿参观游戏场地,看看没被整理好的玩具,再共同回忆游戏中的违规行为,让幼儿自己思考这样的后果。

2.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

幼儿喜欢游戏,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常规,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提升责任感,从而有效减少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

发布者:青青寻梦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9)

形象的游戏规则

3.在环境中进行提示

如设置游戏公约或利用各类形象的小图标来提醒幼儿。还有一些如投放适宜材料、控制椅子数量、进门挂牌等方式也属于这个方法的范畴。

4.巧用表扬和惩罚

通过表扬及时强化正面行为,也要适当运用惩罚的行为降低不当行为的发生频率。

进行游戏常规教育时,也容易有一些问题:

1.滥用惩罚

有的教师习惯对幼儿使用惩罚,“你不要玩了”常备挂在嘴边。但惩罚不是目的,如果为了惩罚而惩罚,只能起到一时的“镇压”作用,还很容易打击幼儿的自信,对幼儿的心灵造成伤害。

2.剥夺幼儿自主权

有的教师为了让游戏活动有序,会指定幼儿的游戏内容,或指定某个调皮的幼儿和几个守纪律的幼儿一起玩,这看似有道理,实则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正当权利。

3.敷衍式的小结

有的教师在游戏结束后的小结环节一笔带过,只有一两句简单的表扬就总结完成。“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可是,到底哪里棒,恐怕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吧!

集体教学中的常规教育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10)

进行集体教学常规教育时,要注意:

1.问题出现后引导幼儿制定常规

直接向幼儿灌输集体教学的常规,幼儿难以理解;而在教学遇到问题时,再来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才能让幼儿切身体验到常规对于集体教学的意义。

2.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许多时候,幼儿不遵守教学常规是因为自我表现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比如打断别人的幼儿,是因为自己也想说。教师要做的是关注到所有幼儿的表现和需要,公平地给予机会。

3.针对幼儿的行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有时,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不适宜也是幼儿违规行为的诱因,如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难以理解等。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行为分析原因,必要时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4.排除环境中的干扰因素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排除环境中可能造成干扰的元素也很重要。比如教室的布置、教师的穿着等。

5.宽容地对待幼儿的违规行为

当然,幼儿大多数违规行为都是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使然,教师要宽容地对待,比如适当让孩子动一动,满足孩子的需要。

进行集体教学常规教育时,也容易有一些问题:

1.凭借个人喜好制定常规

教学常规应该是和幼儿共同制定的产物,而不是教师的“一意孤行”。像“小手放到膝盖上”这种常规,并不能让幼儿对规则产生认同感。

2.教学常规过于苛刻

完全不能有声音、手一定要放在指定位置,这样的常规过于苛刻,超出幼儿能接受的范围。

区角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11)

进行区角常规教育时,要注意:

1.让幼儿自主参与常规制定

与游戏类似,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不仅适宜,而且有效。当然,幼儿缺乏经验,指定的规则可能未免合适,教师要做适当引导而不是直接修改。

2.将各个区域的常规合理呈现

幼儿制定完常规后一时新鲜,但没过几天就忘了。因此教师要用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呈现给幼儿。

发布者:老师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12)

进区规则

3.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反馈

常规制定完成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对适宜和不适宜的行为都及时进行反馈,强化幼儿的常规意识。

进行区角常规教育时,也容易有一些问题:

1.变相剥夺幼儿制定常规的权利

班上新开了一个探索区角,老师正带着孩子们一起商量规则。老师说:“探索区不是很大,进入探索区要遵守哪些规则呢?”马上有孩子发言:“不能进太多的人!”老师立刻回应:“对,不能多,每次最多进5个人就好。”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幼师看上去把制定规则的权利交给了孩子,但其实这种制定是在教师的高度控制下进行的。

2.滥用惩罚

类似之前提到的问题,随意地惩罚幼儿并不会被幼儿接受。

来园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13)

进行来园常规教育时,要注意:

1.积极鼓励幼儿

来园时往往有幼儿不肯参与活动或心情不愉快,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多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这有利于幼儿良好入园常规的强化。

2.给予幼儿安全感与归属感

安全感源于教师与同伴的爱,而归属感源于同伴交往。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温馨的氛围,这有利于来园常规的建立。

3.根据年龄有区别地进行来园常规教育

对小班的幼儿,主要是满足安全感,让他们习惯与家长的暂时分离;而中大班的幼儿则要花些心思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如让他们做值日生等。

发布者:就是这么可爱啊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14)

小小值日生

进行来园常规教育时,常见一个问题:缺乏个别指导,来园常规教育流于形式。部分教师会忽略来园活动的教育价值,把自己的工作定位成在门口接待家长。

离园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15)

进行离园常规教育时,要注意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离园常规

离园时工作较多,场面容易混乱,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根据实情制定离园常规。可以用摄像机记录场景,让幼儿一起讨论“乱哄哄的好不好?”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制定离园活动的常规。

2.组织多样化的离园活动

一般,教师会组织阅读、听故事等方便开展的环节作为离园活动,但长此以往幼儿难免感到厌倦从而不遵守常规。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多样化的离园活动,给予幼儿选择的自由。

3.根据年龄有区别地进行离园常规教育

小班应该注意满足幼儿的安全感、培养整理能力和安全意识;中班应该注重自主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大班则更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自我服务精神。

4.消除幼儿的紧张感

离园环节,幼儿渴望见到家人,容易产生紧张感,而教师紧张的工作和对幼儿的催促也会加深这一点。教师应该努力为幼儿营造幸福、愉快的气氛,消除这种紧张感。

进行离园常规教育时,也容易有一些问题:

1.过于“功利性”的离园活动

部分教师喜爱在离园环节组织幼儿朗诵儿歌、阅读书本,目的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但如若不顾幼儿的兴趣,想要他们遵守常规也很难了。

2.缺乏安全教育

遵守离园常规是幼儿安全的重要保障,许多离园常规的实现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以上,就是今天口袋研究院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常规教育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50条关于常规教育的建议)(16)

本文由幼师口袋原创

微博:幼师口袋李砚君老师

youshikoudai010

幼师口袋 ( ID:qujiaohuod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