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宰相,我们就会想到“宰相刘罗锅”。

说到丞相,我们第一个会想到三国时期的“曹丞相”。

宰相是几品官(宰相和丞相区别)(1)

宰相其实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比如伊尹为商汤的太宰,周公为武王和平王的太宰,太宰也就是宰相。

最早有关丞相的史册记载出自《史记·秦本纪》。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樗里疾以智慧闻名于天下,“智囊”这个词语就是根据他的典故演变出来的。而甘茂出身秦国贵族,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便是他的后人。不过自权相吕不韦乱政之后,相国一职常年空置,作为副手的丞相逐渐变得重要起来,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设左右丞相,丞相制真正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光彩。一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余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但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其实并不长 。

宰相是几品官(宰相和丞相区别)(2)

有时候,宰相和丞相是分不了很清楚的。

那么,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呢?

1、性质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比如三国时期废除相国官职以后,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

宰相是几品官(宰相和丞相区别)(3)

2、地位丞相,一人之下(皇帝),万人之上。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所以说,丞相就是比宰相等级要高的。

宰相是几品官(宰相和丞相区别)(4)

3、特点

丞相只有一个人。

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唐朝的三省长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

最后通过甲骨文来了解一下“丞”和“宰”字的本意。

宰相是几品官(宰相和丞相区别)(5)

“丞” 本义是救援、辅助。商甲骨文下边是一坑穴形,中间有人陷入,上边有一双手在拉救,救助的字义十分明显。此字后加 “手” 写作 “拯” ,专作拯救义; 而 “丞” 字则多用于辅助。如帮助皇帝做事的大臣称 “丞相” ,帮助县令工作的副职叫 “县丞” 。

宰相是几品官(宰相和丞相区别)(6)

“宰”字最初是充当家奴的罪人,后指辅佐帝王的长官,如宰相。因宰有生杀权,故也指杀牛羊为宰牛羊。《说文》: “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 从辛。 辛, 罪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