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得好的适合学什么小语种(与外语学习相关的几个语言学小知识)(1)

本文为原创作品,发表于今日头条,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要想进一步了解语言,我们一定要知道几个最基本的语言学知识。

一,语言既在不断演变,又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对于语言的演变,我想大家都不会有理解的困难。因为语言如果是不变的——或者说只有词汇的变动(新词的不断涌现,旧词的引申、转义和消亡),那么就不应该有方言的存在。而方言就是同一种语言在各地演变的不同结果;方言继续演变,彼此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就会形成独立的语言。

现在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但是从起源上看,一般认为都是由几种古老的语言(原始母语)各自分化演变来的,比如汉语和藏语都是由原是汉藏语演变分化出来的,英语、法语、俄语、印地语、波斯语则是由原始印欧语演变分化出来的……但另一方面,语言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又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或者说一种语言一旦与某个民族的心理、风俗相适应,那么它就很难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举例来说,古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各地的拉丁语迅速分化,在短短三四百年内就脱胎换骨,分别演化为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加泰罗尼亚语、罗马尼亚语等等新拉丁语。可以这么说,假定公元九世纪初一个法国人因脑外伤而沉睡了五十年的话,那么等他苏醒过来以后,就会很难听懂周围的人讲的话了,同样周围的人也很难听懂他说的话,可见当时语言的演变是多么迅速:拉丁语复杂的名词变格系统竟然在两三百年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中性名词也消失,分别归入阴性阳性;因为名词变格的消失,为了确定各种词类的语法关系,句子的结构变得固定起来;元音的鼻化、b、v的混淆……可是这些新拉丁语,经过这样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后,在各自的环境里又重新稳定了下来,中世纪后至今再也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

二,两种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越往回追溯,两种语言的相似程度就越高。

这一条结论是前一条结论的推论,很容易理解,就不多说。

三,使用人数越少的语言,演变速度就越慢。

这个也不难理解,人多嘴杂嘛。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着细微的理解差别,所以语言必定会在交际过程中发生变化;使用人数越少的语言,在交际中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越低,所以演变速度就越慢。印欧语系的立陶宛语,与三千年前古印度使用的梵文相似程度非常高,有人甚至认为,立陶宛的农民甚至可以听得懂简单的梵语(这种说法自然太过夸张),而梵语则是目前有丰富文献记录的最原始的一种印欧语。

四,语言可以按照起源分类,也可以按照语法形态分类。

今天先来谈谈按照起源分类。

按照起源分类的话,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波斯语、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语系下面还有语族,原始印欧语发生分化以后,形成了几种方言,如地中海方言、日耳曼方言、斯拉夫方言、凯尔特方言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方言的区别越来越大,各自形成独立的语言,如地中海方言发展成希腊语与拉丁语,日耳曼方言发展成原始日耳曼语,这些新兴的语言继续分化,各自形成族群,所以这几种不同族群的母语,就称为语族,如拉丁语族(罗曼语族)包括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罗马尼亚语,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瑞典语等等。

属于同一语族的语言之间相似程度非常高,如法语和意大利语的相似程度就特别高。此外属于同一语族的语言也有远近之别,比如同为拉丁语族,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相似程度就是最高的,讲这两种语言的人甚至可以互相通话,并且它们有共同的发展特色,例如拉丁语的habere(to have,有)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已经被tener(西班牙语)/ter(葡萄牙语)取代,tenir和ter来自拉丁语的tenere(to own, to possess,to hold,握有,占据,拥有);而对应拉丁语habere的haber(西)和haver(葡)仅仅用来表示无人称的有(there be),或者与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各种完成时态。葡萄牙语比西班牙语更极端,即便是构成完成时态,也更倾向于用ter 过去分词,日常谈话中几乎已经完全废弃了haver 过去分词的完成时态;而在西班牙语中,只能用haber 过去分词构成完成时态,tener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被看作是与完成时态很近似的一种惯用法,更强调状态而不是动作。此外,拉丁语时代的古老动词ire(to go,去)在西班牙语(写作ir)和葡萄牙语(写作ir)中得以部分保留,而在其他拉丁语中,比如意大利语,除了陈述式现在时的变位(复数第一、二人称除外)还保留着ire的变化(ire在这里的变位是合并了拉丁语另一个表示“去”的动词vadere而借用的后者的变化)已经废弃了ire而用andare表示去的含义,而andare在拉丁语中的本来含义是(to walk,步行,走路),目前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的andar,依然保留了拉丁语时代的固有含义;在法语中,与意大利语类似,用aller(对应andare)取代了ir,但是在陈述式现在时的变位(复数第一、二人称除外)、以及简单将来时、条件式的变位还保留着ir的形态外,剩余的也被aller取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更为古老,它们连同加利西亚语一起被归并为“伊比利亚——拉丁语支”。实际上伊比利亚半岛的拉丁语自罗马时代就显得非常古老,文献记载,某位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贵族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父亲去罗马看望他,在威严的王宫里,父子交谈,群臣侍立,当父亲张嘴说话的时候,那些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笑得乐不可支,连眼泪都流出来了。原来皇帝的父亲说话的风格,让这些元老想起了他们已经故去几十年的老祖父。

意大利语和法语的相似程度也很高,比如两种语言都用avoir(法)/avere(意)=(to have,来自拉丁语habere)做助动词构成完成时态,但同时一些不及物动词、全部的自复动词却用être(法)/essere(意)=(to be,来自拉丁语essere)做助动词构成完成时态;而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ser(来自拉丁语essere)是不能用来构成完成时态的。

法语的个性鲜明,特别强调单词的重音,重读音节后的不重读音节先弱化然后消失,如拉丁语herba(重音在her)演变为herbe(a弱化为e,随后消失),insula(重音在in)演变为isle(古法语,u本来是弱元音所以直接脱落,而强元音a则先弱化为e,后来慢慢脱落)再演变为ile(s由发音变为不发音),结果演变到现在,所有法语的单词的重音全部落在最后一个音节(因为重读音节后面的音节都脱落消失了),绝无例外。法语语音的这个特点,让法语听起来就与其他拉丁语族语言非常不同,其实早在罗马帝国时期高卢(法国)的拉丁语就很难与其他地方的拉丁语沟通了,所以法语虽然在骨子里和意大利语很像,但光是语音的巨大差异就要把法语单独拿出来,称为“高卢——拉丁语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加泰罗尼亚语,以及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也属于高卢——拉丁语支。

相比之下,意大利语则独立成为意大利语支,意大利语保留了拉丁语名词/形容词变复数的词尾元音曲折变化方式,而不是像其他拉丁语言那样用-s来表示复数。孤立东欧的罗马尼亚语被认为是一种混合语,它以拉丁语为基础,受斯拉夫语的强烈影响,一直被认为是最不纯正的拉丁语,比如罗马尼亚语居然有类似俄语那样的软硬辅音对立,而辅音分软硬是斯拉夫语的最基本特征。此外,罗马尼亚语在历史上长期使用斯拉夫字母,至今其方言摩尔多瓦语依然采用斯拉夫字母。罗马尼亚语被归并为东拉丁语支,这是当代拉丁语中,唯一保留了名词变格的语种,罗马尼亚语还有一个与其他拉丁语系语言不同但却为巴尔干半岛诸语言所共有的特点,就是它的冠词是像词尾一样附加在名词后面,名词变格主要通过冠词的变化体现。嗯,名词变格靠冠词,这一点倒是和德语很像。

同样,按照起源来划分的话,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此外还有闪含语系(代表语种为阿拉伯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满语即是,日语、朝鲜语一般也可以归并到这个语系里)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