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进入第三周,学生逐渐适应了学习的要求和节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2分钟5步骤新学期引导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进入状态)

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

新学期进入第三周,

学生逐渐适应了学习的要求和节奏。

教育教学工作进入常态化的阶段。

因此基本的课堂习惯和常规要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显得更为重要。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课前准备”这一习惯养成的小方法。

首先让我们一起参与一个小调查。

你观察过上课铃响后,学生都在干什么吗?

你认为上课铃响后学生的反应对于一节课的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吗?

在学校里,铃声就是“指令”。铃响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的学生就已经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做好课前准备,从而迅速进入课堂状态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思考课前准备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课前准备,我们至少可以集中达成两个目的:

壹/ 做好材料准备

做好材料准备(包括课本、学具、资料),即上课可能需要用到的东西,我准备好了。

贰/ 做好心理准备

做好心理准备,即40-45分钟的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我做好了心理的调试。

以下五个步骤可以在1-2分钟内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并进入状态。

第1步:教师提前1-2分钟进入教室候课。

老师可以利用课间和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提前进入教室,既增强师生关系,增进感情;又可以有效调控课间节奏,为上课营造出不过分喧闹的课间环境。

同时,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好PPT、板书的准备等。

老师在准备的过程,就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为示范。

第2步:在打响预备铃之后,老师便停止与学生的交谈,站在讲台处,可面带微笑,目光扫视全班、环顾学生。

一般情况下,当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举动之后,会很自然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做好课前准备。

老师要切忌在打了预备铃后,在班级闹哄哄的情况下,拍着讲台大喊:“回到座位上!要上课了!”越是这么喊,课堂纪律越乱。

在扫视全班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表情管理,既不要过于开心,也不要面露凶相。这都会对整节课的课堂氛围产生影响。

第3步:预备铃结束后,由课代表组织读书或思考。

这是我试用下来非常好的具体的行为准备。

我授权了我的课代表,只要预备铃响后,不管我是否在教室,都由他们来组织朗读。

齐读一篇课文,就能够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本的情境中去,引发学生的思考。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朗读,做好开嗓的准备。效果不错!

如果是理科老师,我觉得也可以做1~2道题,这样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安静下来并进行思考。

当然,也有的课堂有自己的规定动作,比如课前演讲、每周一歌等,都是非常好的尝试。

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行动让学生养成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

第4步:适度点评 提醒学生检查课前准备。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课堂开场”,我都建议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包括投入程度、准确性等)进行一定的点评。

点评就是一种强化,强化好的做法,调整不恰当的做法。长期坚持就能形成班级学生的行为标准。

点评结束之后,提醒学生检查课上所需要用到的课本、资料、讲义是否准备到位。

这样用时非常短,大概1~2分钟,从预备铃到正式铃响之间,时间是完全充足的。

第5步:通过“起立-问好”的课堂礼仪,启动这节课。

课堂是需要仪式感的,“起立-问好”就能起到这样既严肃认真、又关系友好的互动。

仪式就像课堂的点火器,一下子让准备就绪的学生进入快节奏、高效能的课堂环节中。

五个步骤下来,学生就已经在一个相对准备好的状态下开始参与课堂了。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一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会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

一开始,老师会辛苦一点,需要每一节课来训练。如果是班主任,可能还需要配合科任老师一起来做这样的培训工作。

通常经过连续两周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了。

所以,我有的时候还会故意在打铃之后,徘徊在教室外或者是后门的地方,等课代表组织好朗读以后,我再进入班级。

当然了,我一定会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特别是课代表的组织效果进行大力的表扬,来强化他们的行为,从而内化为学生良好的习惯。

如果你也希望打铃后班级是有序的,学生是自主候课的,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