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和游戏只要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风靡全班,以致全校,但热度过去,又会被另一种代替,何况有的是有季节、场地等条件限制的,比如泥炮是不适合在冬天玩的,玻璃球又适宜在土地上和春夏秋季节玩。玩玻璃球先得找一个合适的土地,用脚踩、用树枝或者锋利的石块挖等弄出一个拳头深浅的窝儿,我们叫这个窝为“黄”。然后在平行于“黄”的N米开外划一道横线作为起点,伙伴们依次从划线的地方将弹珠弹出。弹玻璃球的游戏规则印象不是很深了,参考一下各位网上玩家的说法吧!根据弹珠停留位置与黄的距离远近来判断谁先开始(从近到远,依次开始)。一个玩家先进黄后就有吃掉其他球的能力,他撞到其他的球,就赢了这个球。但是,上帝是公平的,在上帝给他赋予特殊能力的同时,也给了它限制,假如一个球进了黄后还没来得及到轮到下一次掌握主动权就被后来的玩家的球撞到,那么撞到球的玩家则获得再弹一次球的机会,如果玩家利用这次机会将在黄中的球撞出来则赢的黄中的球,并附加一次弹球机会(输球者这时候可以在下一轮的时候拿新球加入,或者等整盘游戏结束然后重新开始),如果没撞出来则撞球者失去了主动权,游戏继续轮转。一旦再次轮到在窝中的球掌握主动权,该球便开始撞其他球了。并且增加了一项能力,可以向前伸出一揸的距离进行攻击。一旦主球撞到别的球,它便进入攻击状态,它有三次连击的机会,这三次的连击目标是将其所撞的球攻入黄内并据为己有。但是,这三次中如果有任何一次没有撞到球,就是失去连击的权利。另外,如果三次撞球过程中,任何一次没有把握将球撞入黄内,还可以有一次补救即续撞的机会,方法是一弹入黄。假如在这次机会中顺利入黄,则可以继续享受三次的撞球机会。当然,条件是每次都能撞到球。当然,处于被追杀状态的球也可以反守为攻,利用主球失去主动权的时机,用力将对手撞开,或者进黄夺取唯一的主权,抑或消极地远远躲开。

弹球讲究准和狠......。准,才能打到对手的玻璃球,狠,才能把对手球打得离要进的坑更远。所以有条件的伙伴就淘蹬来轴承中的钢珠,这比起玻璃球来弹得更远更有力。比赛开始时,大家各显神通,蹲着、趴着,站着,姿势各有不同。但是,弹子拿在手上的位置基本上都是相同姿势,就是将食指和中指弯曲,中指朝里,食指向外,然后用食指、中指第一节指弯和拇指中间的指节骨夹住弹珠,然后用拇指中间的指节骨用力平着向外拨,弹珠就会直射而出了。技艺超群的伙伴,可以站立着弹出,弹珠间隔两三米从空中抛物线飞越后可以直接撞击到对方的玻璃球。

弹球,要反反复复起来,蹲下,提裤子,抹鼻涕......,甚至全身伏在地上瞄准。事后要扑拉浑身的灰尘爆土,故应当算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 弹玻璃球与地面接触多,衣服经常弄得很脏,有时还废寝忘食,家长反对我们玩这种游戏,轻者一顿吵骂,重者就要受皮肉之苦了。虽说如此,我们还是乐此不彼,打骂过后照玩不误。

小小玻璃球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欢乐。

塑料袋弹球游戏(正在消失的传统玩具及游戏六)(1)

(参考百度文库等网络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