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1)

水浒传里不乏英雄,更不乏打虎英雄。景阳岗上,武松醉酒打虎,一打成名,名利双收,成为人生赢家。李逵也杀过虎,而且一杀就是四只,但杀虎的过程伴随着失亲之痛,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送走了原本可以享福的老母亲。解珍解宝也猎过虎,其方法用的是他们平日里常用的猎虎之计。

作者在几位打虎英雄的描述上,用了三个不同的字,分别是“打”、“杀”和“猎”。从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分析出,一般“打”通常都是赤手空拳,“杀”表明手中有利器,比如刀剑斧头等锐器,而“猎”凸显的是用计谋获取。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2)

从三个字的简单释义上,可以简单推测出,作者对这三位打虎英雄在描述上的轻重缓急,武松排第一,李逵次之,解珍解宝为第三。

那么,武松打虎为何不仅一战成名,而且还流芳百世呢?这与武松在小说中的形象有重要关系,而且这个英雄形象,作者塑造的很成功。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3)

在近代史上有一个学者,曾对武松打虎产生过质疑,他说武松打虎完全不可信。小说中写武松打虎用的是拳头,而且是一只手把老虎的头按在地下,另一只手握紧拳头,猛锤,然后老虎就这样被锤死了。

如果有人现在对你这样说,你也会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摁一只猫还差不多,老虎的爪子难道是吃素的?武松打虎的方法不仅不具备可操作性,而且完全是一种危险行为。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4)

但是武松在小说中就这样打死了一只老虎,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创作上的真假手法。武松打虎的方法是不真实,但“假”得很动人。通过打虎这一行为,将武松的艺术生命力拔高到一个不可超越的层次。

所谓英雄,并不是不识人间烟火,他也是从人间走向神坛,一不小心还会从神坛跌落,无奈又重返人间。这样的过程与武松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如出一辙。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5)

武松在柴进处呆不下去了,打算去阳岗县投靠哥哥,这时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无名无份。英雄之所以被人崇拜,最重要的在于他做了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的事,从而被人崇拜,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领袖。

武松要想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业,他必须得做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到了景阳岗,终于机会来了,但这个机会不是他等来的,纯属偶遇。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对武松也适用。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6)

武松性格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倔强和固执,而且倔强得像个孩子。你让我往东,偏不,你不让我喝酒,我就喝,不让我喝多,我就喝十八碗。他不仅不听人劝,而且固执得像一块石头。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吃亏。

接着武松吃亏的机会就来了,喝多了不听劝,哭着喊着要过岗。好了,这一走,真遇到大虫了。可是在这种时候,他想得是,我若回去,岂不是要遭店家耻笑。这就是英雄与政治家的区别,当年项羽在咸阳郊外摆一桌“鸿门宴”,刘邦见势不妙,拔腿就跑,美其名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英难不能跑啊,关键时刻英雄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后退”这两个字,古今都一样。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7)

决不后退的武松,一步步把自己送入“虎口”。走了一段路,发现没有老虎,心里暗喜,正打算小睡片刻,突然一阵风刮过,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出现在眼前。

在打虎过程中,他的心理斗争也很激烈。先是拿起随手的哨棒,结果一下子打断了,心想这下完了,他有点惊惶失措,但是英雄嘛,总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横下一条心,打算与老虎拼个你死我活。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8)

武松把老虎打死用了多长时间,从小说描述中的“五七十拳”来计算,以两秒一拳的速度,六七十拳也就是3分钟不到,老虎就被打死了,这的确很夸张。

这也再次证明,作者在创作上考虑更多的是塑造武松这个超级英雄的形象。金圣叹说武松是个“神人”,他的“神性”就是在打虎这件事上实现的。他的胆识、勇气、倔强与刚强,都是异于常人的,可以说,一只老虎把武松推上了神坛。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9)

话说李逵也杀了四只老虎,怎么读者对其无感。金圣叹在评李逵杀虎时说,写武松打虎已是难事,又写出李逵连杀四虎,若要李逵学武松一毫,李逵不能,若要武松学李逵一毫,武松亦不敢。各自兴奇作怪,出妙入神,笔墨之能,于斯竭矣。

金圣叹看出了作者的用心,即李逵杀虎与武松打虎的异同。虽然李逵杀虎比武松打虎更有可信度,但是读者和作者有默契,就是通过假定的想象,用超出常规的办法,体验英雄的非常规内心,关键是在杀虎的过程中,人物内心有什么 超出常规的变动。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10)

李逵一连杀四虎,他的内心只有仇恨,为了报杀母之仇,而武松的是由一个凡人被逼到了一个神人的位置。

武松打虎并非出于为民除害,而是由于他犯了错,不相信群众,要面子,打死老虎之后,又担心再来一只,要乘早先溜。他具有英雄的体力和勇气,但他的心理活动过程完全是凡人的。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11)

经过打虎这样的情节,我们会同时发现在伟大的武松心里,还住着一个渺小的武松,两个武松互相矛盾,又水乳交融,武松的形象更加立体了。但是李逵就不一样了,不管他杀几只虎,李逵还是之前的那个李逵,没有变化。

马克思说,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对于英勇与平凡单从抽象的概念理解是不够的,而文学作品恰好给予读者一种感性的体悟。读者在打虎英雄身上证实,人类不可战胜的一面,并将这种审美体验置于同科学和道德一样的重要地位。

武松打虎的三个细节(有人质疑武松打虎的可能性)(12)

武松打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武松为代表的英雄形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英雄传奇对于英雄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可以被神化,但也有凡人的一面,他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他也会从神坛跌落,四处逃窜。

在野兽面前,武松的发挥超于常人,那么在美女面前,武松又是怎样的呢?这就得问潘金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