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湿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拼搏的味道,这是奋斗者用汗水书写答卷的气息。

7月19日,记者从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获悉,齐鲁石化公司自1966年建厂以来,累计加工原油达4亿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4276亿元,实现利税2251亿元,全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4亿吨原油如果用70立方米(约装原油54吨)油罐车来装运,装运的油罐车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圈多。

经过56年的建设,齐鲁石化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为一体,配套齐全的大型炼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为社会提供汽油、航煤、柴油、沥青、聚乙烯、合成橡胶等12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全力保障能源供应,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海洋石化产业集群(从产业原点打造万亿产业高地)(1)

齐鲁石化裂解装置 马岗  摄

产业立企

原油年加工能力达1250万吨

回看一个企业的发展,往往看到的不仅是历史,还有创造历史的人。

淄博,不是一个原油大市,可是在过去56年的发展中,石油化工却不折不扣地为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重构,石化产业成为淄博支柱性产业之一。

“齐鲁石化为摆脱用油之困而建,为满足民生之需而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说。1966年,齐鲁石化的开创者打下第一根桩。1967年,新中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施工安装的大型联合炼油装置建成投产,原油年加工能力达250万吨,成功实现了“一年时间、一亿投资、建成一套大型联合炼油装置、一次投产成功”的“四个一”建厂目标。

之后,齐鲁石化奔走在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路上。1989年,累计加工原油突破1亿吨,原油年加工能力达8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炼油厂。此后,原油加工能力实现快速迭代升级。2005年,原油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吨。2015年,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1250万吨,完成了里程碑式的巨大跨越。

从“原油荒漠”到十里油城,穿梭在装置“丛林”中,高塔林立、管线纵横、机声隆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勃勃生机。拥有常减压、催化裂化、重油加氢等53套主要生产装置的胜利炼油厂,成为我国配套设施最全面、加工手段最齐全的多品种原油加工基地,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沥青、石油焦、硫磺、液化气等40多种产品。

“引领我们前行的,是那颗永恒不变的初心。4亿吨数字的背后,蕴含着齐鲁石化‘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齐鲁石化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最初单一的炼油企业,发展成为一家集原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为一体,配套齐全的大型炼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成为推进国家发展壮大、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支柱产业基地。”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玉亮说。

随着炼化水平的提升,齐鲁石化在炼化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疾行。齐鲁石化在快速崛起的同时,带动了整个原油化工产业链实现了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依托齐鲁石化公司丰富的原料优势,精细化工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形成炼化产业集群,还形成了化学试剂及助剂、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化学农药、饲料及食品添加剂、专用化学品等20多个精细化工门类。

2021年7月,山东省工信厅公布了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山东淄博临淄(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榜上有名。

山东海洋石化产业集群(从产业原点打造万亿产业高地)(2)

齐鲁石化累计加工原油4亿吨新闻发布会现场

创新强企

去年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120项

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稀缺性。于是拉长产业链,将原油尽可能“吃干榨净”成为石化人的价值追求。

来自齐鲁石化的数据显示,4亿吨原油可生产汽油、柴油、航煤共2亿吨,燃料油、沥青、石油焦、化工轻油共1.67亿吨,以及硫磺、液化气等其他产品0.33亿吨,保障了社会能源供应,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每一个新产品的孕育,每一次产业链的拉长,都是一次又一次创新尝试的结果。

56年来,齐鲁石化一直奔走在稳定产油和产高品质油的道路上。在油品质量升级路上,齐鲁石化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用五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油品质量从国三到国六标准的“三大步”跨越,用最清洁的工艺炼制最清洁的油品。自2018年开始,全面为市场提供符合国六标准的汽柴油,为社会奉献清洁能源。

沥青作为炼油的副产品,一次又一次刷新外界对其认识。1976年,齐鲁石化公司就曾为建设毛主席纪念堂专门开发生产了“100号甲”建筑沥青,2009年齐鲁石化公司生产“东海牌”高级道路沥青用于国庆60周年北京长安街大修工程。如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北京冬奥会兴延高速公路北京段、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铺设的部分沥青,都使用的是由齐鲁石化公司生产的“东海牌”石油沥青。高速铁路专用乳化沥青应用到了京沪高铁主线和连接线;道路石油沥青还分别铺设到国家高速青兰线、青龙高速、青岛峰会市政道路以及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等多条大型高速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上;防水卷材沥青被应用到国内防水行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齐鲁石化不断加快创新步伐,这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若干个第一背后,是一个企业创新驱动的澎湃动力,沿着创新产业链不断拉长,则是区域产业链强度的稳定和提升。

乙烯焦油低质高用取得积极进展、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在元坝气田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新产品和顶替进口产品完成集团公司任务;高密度聚乙烯特色产品获得出口穆斯林国家关键凭证、5G通讯电缆料打破了国外垄断高压装置励磁系统和造粒机组减速箱实现国产化改造;国产SIS系统在炼化板块主装置实现首次应用;自主研发的《炼化含硫废气超低硫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

2021年,齐鲁石化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增效益。打造创新型科研团队,提升自主创新和科研开发能力,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增加高端新产品的储备量,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聚焦高端产业链,做优做大新研发产品品种,全年开发高压电缆料等新产品8个,茂金属防水卷材专用料实现批量化生产。同时,齐鲁石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和数量,全年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120项,创历史新高。

山东海洋石化产业集群(从产业原点打造万亿产业高地)(3)

齐鲁石化光伏发电项目 刘芳芳 摄

绿色兴企

新能源赛道加速崛起

因为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从石油中来到石油中去,曾经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可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将二氧化碳这种煤制氢、炼油的副产品进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把二氧化碳变成驱动原油的“润滑剂”,让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

2022年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中国石化所属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被誉为“工业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1年,预计未来15年还可实现增产原油296.5万吨。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提升我国碳减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齐鲁石化践行打造绿色化工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多年来,齐鲁石化公司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强化源头本质环保,推行过程清洁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色添彩。自2018年至今,投资近30亿元,实施了207个环保治理项目,污水处理、锅炉烟气脱硫等全部实现高标准排放。齐鲁石化还充分发挥环保资源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与109家地方企业签订废水处理服务合同,帮助地方企业实现共同达标,打造了企地融合绿色发展典范。

山东海洋石化产业集群(从产业原点打造万亿产业高地)(4)

齐鲁石化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全景图 刘芳芳 摄

齐鲁石化公司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着力扩张能源赛道的宽度,从传统能源领域不断跨入新的赛道,实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随着一批绿色项目陆续投产达效,齐鲁石化率先从产业“红海”涌入“蓝海”。

3月28日,齐鲁石化氢气压缩充装项目正式投用,并完成首车179千克燃料电池用氢气充装出厂。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外供氢气1千万立方米,助力淄博市打造全国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助推中国石化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山东海洋石化产业集群(从产业原点打造万亿产业高地)(5)

燃料电池用氢项目投用现场 夏东明 摄

齐鲁石化公司光伏发电一期项目投用后运行稳定,这是齐鲁石化首个成规模的集中式光伏发电工程,预计年均发电量1100多万度,按照平均每年家庭用电1100度测算,可为一万个普通家庭提供一年的清洁用电。

谈及未来,韩峰说:“齐鲁石化将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油转化’步伐,加快形成‘基础 高端’的多元化化工产品结构,坚持能源保供与绿色发展一体推进,促进企地合作共赢,带动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银峰 李超颖 王璐 刘强 通讯员 刘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