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述五代十国历史(历史上那个乱哄哄的五代十国)(1)

最终被毒杀的南唐后主李煜

孩子暑假每日打卡背诗,我都会提前做功课,查找作者,时代背景,今天该李煜的《浪淘沙令》了,这个可怜的南唐后主。突然想趁机给整理一下那个乱哄哄的五代十国历史,给孩子讲一下吧!动荡几十年,打打杀杀的背后都是老百姓的苦和泪。

也对燕云十六州有个了解,毕竟也有北京,长城,居庸关等五关的历史。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对五代和十国的合称。

五代,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及梁、唐、晋、汉和周,后代史学家为了区分,所以在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太祖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现在的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

公元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龙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五代是主线,它贯穿整个时代,十国是群演,有的在五代时被削弱了,有的被宋朝削弱了,都是历史的过客。

五代的疆土中,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十国的疆土中,南平最小,南塘最大。

南唐最为熟知的就是后主李煜。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而黄巢之乱之后,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局面。朱全忠也就是后来的朱温,李克用与李茂贞,这三派藩镇影响了唐朝后期和五代前期的政治。

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署,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的君主。

朱全忠与李克用,因故不和双方争斗不断,朱全忠的地盘扩充,使得他的势力远大于李克用,朱全忠先后杀了几任唐朝皇帝,导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而朱全忠也改名朱温,国号梁,史称后梁,定都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朱全忠晚年荒淫无度,后来被他的儿子所杀。在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国后唐,后唐之后的五代君主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署。

李存勖当了皇帝。他是能打仗的猛将,但在政治上昏庸无知且愚蠢,众叛亲离,后被伶人所杀。其子孙被李嗣源部下杀进尽后,李嗣源上台。

李嗣源实际上是李克用的养子,因为也姓李,所以后唐又续上了。后代继任发生内乱,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趁机引契丹军攻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代价是石敬瑭向契丹称臣,自称“儿皇帝”,还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而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北部的天然屏障,从此为契丹南下侵略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石敬瑭手下有一个大将叫刘志远,刘志远看不上石敬瑭的行为,他认为自称儿皇帝实在为人不齿,不久,契丹与后晋的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了辽朝。而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刘死后其子继位,谋杀权臣,引发了郭威叛变,导致后汉灭亡。

郭威建立后周,因为郭威的亲生儿子全被杀,所以由他妻子的侄儿,也就是周世宗柴荣继位。柴荣苦心经营,使得后周隐约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重病被迫班师回朝,后病亡。

其子年幼继位后,朝廷大事倚重于赵匡胤,所以赵匡胤有了称帝的想法。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建立了北宋,至此五代结束。宋太祖赵匡胤继位时,十国仍有几个国家并存,北方还有辽朝。面对辽朝的威胁,宋太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统一了中国地区。

燕云十六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防线,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燕云十六州,北部在今河北北部地区,处于华北大平原北端,囊括了雄伟险峻的燕山山脉。西部在今河北西部,在今山西北部地区,多山地,地形复杂。

燕云十六州,狭长地区,形势险要,北部横卧着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就像两座相连的城墙,屹立在华北平原北部,是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天然的第一道防线。

燕云地区除了天然屏障,还包括人为防线,也就是长城以及五关,这五关分别是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和渝关。

燕云十六州,在今天的北京,天津的北部,河北北部地区以及山西北部地区。

具体指北京的幽州(北京市区),顺州(顺义区),儒州(今延庆区),檀州(今密云区),天津蓟州(天津蓟州区),河北涿州(今涿州),瀛洲(河间市),鄚洲(河北任丘市北),新州(张家口市涿鹿县)女为州(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张家口市宣化区),蔚州(张家口市蔚县),山西应州(应县),朔州(朔州市区),云洲(大同云州区),寰州(朔州市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