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23日,未来学校研究院联合海曙区教育局以“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新挑战”为主题,举办海曙区未来学校校长培育(第三期),宁波市海曙区23位校(园)长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在本次培育活动中,未来学校访谈组就“未来学校”这个主题,对参会的各位校长进行了采访。今天与大家分享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许鹏浩校长的采访内容。

学校智慧课堂方案(以自主课堂为平台)(1)

左:许鹏浩 宁波市古林镇中学校长 右:潘菲菲 未来学校研究院实验学校事业部执行主任、中国教育智库联盟秘书长

许校长,您好!非常高兴您能够接受访谈邀请,首先请为我们讲一讲您对未来学校的一些理解吧!

许鹏浩:非常感谢,能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所思所想。当时提出未来学校建设后,我们积极行动,明确了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未来教育的组织形态是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中心;未来课堂关注孩子未来的关键能力培养,尤其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未来课程具有生活化、主题化、跨学科化;未来的学习方式更关注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甚至是无边界学习。基于未来教育的这种趋势,我们古林镇中学以自主课堂为平台,来推进未来学校建设。

学校智慧课堂方案(以自主课堂为平台)(2)

我们在推进自主课堂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践。

变革“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样态

主要是从学情角度,课堂必须要基于学生课前的静态学情和课中的动态学情开展教学。在课前预习单“书中学”基础上,我们还开展课中预习单“做中学”的推进,在充分把握学情基础上,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学法变革上,通过合作对话方式。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搭建支架和策略,引导学生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对话,让孩子们自主学习。

基于AI技术辅助开展个性化学习

我们去年与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通过AI辅导给学生作业进行批改。这批改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它不仅仅是对客观题进行批改,更主要的还可以批改主观题。在数学学科推进过程中,在AI的辅助下,对学生的作业学情进行精准诊断归因,并优化我们的讲评课教学。

同时,根据学生一个阶段积累下来的错题情况,精准地画出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掌握样态,根据学生知识的短缺之处,进行个性化作业布置和作业推送。目前,我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作业都是不一样的。

开展主题式项目化整合教学

未来的孩子必须具备跨界复合的能力,为此,我们每门学科以市级重点课题为引领,譬如:语文基于UbD理念开展单元整合教学,英语基于TSCL要素的“读写评”整合教学,社会学科是基于问题情景化的自主课堂,科学课是基于深度理解的项目化整合学习。基于学科特质,围绕教研重点,促进我校整合教学的落地。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从三个层面实践。一是学科内整合,第二是学科间整合,第三是学科外整合。学科内整合相当于大单元、大概念教学,学科间开展了“思想和科学、语文和英语、语文与美术”等教学,从不同学科思维共同解决问题。学科外教学,我们开设创客课程,还有科学实验室项目落地。价值100多万的设备投入,让孩子在科创教室,基于生活中的情景问题,设计产品和项目,最后在相互交流、不断修正中解决问题。暑假时,有学生提出要借用科创中心设备,进行迷你式打印机的发明,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

几年下来,我们的自主课堂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学校智慧课堂方案(以自主课堂为平台)(3)

在自主课堂推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更自觉,探究意识非常强,在创客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我们全国编程比赛获一等奖、创客作品获省一等奖、有两个国家专利发明。在我们未来学校自主课堂推进中,我们学校教师也获得了提升。近4年课改,老师有190篇文章发表,有24个全国省市级课题立项,尤其在今年上半年全区教坛新秀比赛中,五门学科均获一等奖,创历史记录。学校也成为国家教育部培训项目的影子基地校,成为宁波市名校长工作室基地。这一切的收获,关键是我们这几年来对未来教育探索尝试和实践的结果。

作为“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在参与未来路线图实验项目的过程中,学校有哪些变化?

许鹏浩:因为未来学校是无边界的,我们学校在推进家校社协同发展时,我们有几个比较好亮点和做法。

第一,在“双减”背景下,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在周末和寒暑假的培训没有了,为此,学校建构了家校周末五育融合课程,让孩子们跟家长一起做家务,一起运动、就餐、看书等方式,通过课程打卡,建设家风,评价好家庭,来打破学校边界,推进家校合作。

第二,学校与社会合作。我们开展古林中学“强国有我议事会”,模仿了市政协机制,让孩子们自主报名,竞选政协主席、政协副主席,成立提案委,让每一个学生撰写提案,其中有一个提案在宁波市两会上立案,成为全市唯一的一个创举。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融入社会,关注百姓生活,通过小组调研,写出自己提案,然后在相互交流中立案,让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