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新东方教育服务官微

上周,香港终于全面通关了,首日就有28万人次出入境。

这28万人中,有终于能回流的跨境学习的港宝们,也有一些涌入考察的内地家长们。

最近几年新高考(倒计时2个月这个)(1)

来源:深圳新闻网

这两年,赴港求学的人数暴增,去年,香港升学的需求人数激增到了19%,仅次于英美,排到了世界第三位。

根据香港入境处数据,2021年有37087名内地学生获批到港就读,同比增长19.16%,达到历史新高。而在2022年上半年,这个数额达到了24822人。

在人数暴增的背后,香港八大学校世界排名高、国际化教育能开拓孩子视野、性价比高、作为中转站以后出国去欧美国家也比较容易……这些是过去香港教育的优势。

如今在这基础上,又增加了诱人的新一项——“普通学生”通过香港高考实现弯道超车。

01

香港高考是蓝海?

内地高考红海有多卷,相信不用赘述了。不过香港高考,从这两年开始逐渐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2022年刚结束的DSE考试,据香港考评局数据统计,一共有50,064名考生参加,香港八大录取人数1.5万人,录取率为29.9%。

而对比内地985大学,2022年大多数省985录取率不到2%,全国平均录取比例大约为1.62%。

29.9%与不到2%,这对比扎心了。

最近几年新高考(倒计时2个月这个)(2)

而扎心的数据背后,是孩子即便小小年纪,就已经对竞争激烈程度的深刻领悟。

跨境男孩南南,有一个在深圳公办学校念高中的姐姐——芊芊。

芊芊班上60个同学,南南所在的香港学校都是小班教学,在弟弟看来:“姐姐太辛苦了,晚上做作业到12点是常态。”

姐姐参加的国内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弟弟参加的香港高考,拥有更多的选择性:

无论是报考香港本地大学,还是申请欧美学校,甚至是内地的大学,都有着姐姐所没有的优势。

“如果姐姐想报考香港大学这样的头部名校,在深圳至少排名要在1000名以内,这得多难啊。”

最近几年新高考(倒计时2个月这个)(3)

《天空之城》

而且港八大(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在世界QS排名当中都有较高的位置,超越不少国内双一流大学或者与之持平,被一些海淀家庭当成清北的备胎。

在去年HKPEP中国教育竞争力最高的国际学校100强名单当中,弹丸之地的香港就占了10所,德瑞国际学校还名列榜单第一位。

最近几年新高考(倒计时2个月这个)(4)

香港专业教育出版社

在最近发布的全球IB成绩榜单上,香港IB学生了38.93的平均分,远高于全球平均分33.02分,而且连续第二年超越IB教育强国新加坡,还收获了130个IB满分,教育实力可谓强劲。

强劲的教育实力背后,还有很高的性价比,经济负担压力相较欧美等国,并不算大:

考上八大后,香港学费均为10-18万港币,商科约20-50万,加上生活费等基本开支差不多维持在15-20万。

抛开在香港发展前景、人才政策利好等后续长期的考量,仅仅是考虑教育,香港似乎已经是一片蓝海,也成为了很多内地家长决心转向的新教育路径。

02

内地中产找到捷径?

那么让很多内地家长关注、甚至视为一场淘金的香港高考,究竟是什么?

香港高考即香港DSE,全称香港中学文凭试,相应地,香港DSE课程(类似于SAT)在2022年突然爆火。

在大湾区,一大批国际学校纷纷首设香港DSE课程,成为AP、IB、A-level三大国际课程外的“最强黑马”。

开设DSE课程的国际学校,也迎来爆炸式招生增长,比如,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首年招生便有8000多人报名。

国内国际学校近两年也集中开设DSE课程,其中在2022年开设DSE课程的国际学校数量过半。下面和大家详细介绍下。

1

DES是什么?

据香港考评局官网介绍,DSE课程中包含4个核心科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公民与社会发展)及2-3门选修科目,选修科目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20余科。

考试采取“4 2”模式,即4门必修加2门选修,合计6门考试(满分7分)。

而6门里只需选择5门成绩申请大学即可,最低分科目不计入成绩,对于偏科的孩子来说非常友好。

最近几年新高考(倒计时2个月这个)(5)

考试通常在每年的3月底-5月中下旬进行, 2023考期:2023年4月21日 - 2023年5月16日。

DSE成绩有效期为2年,考试成绩采取合并制度,即大家俗称的“拼分”,学生可选取两次考试最好的单科成绩。

考试成绩可用于申请280所以上英、美、澳、加、新、香港等世界名校。

2

DSE的相对优势

此前公立的路径只能通过高考申请港八大,分数要求和清北差不多,面试要求英文,难度可想而知。

而DSE可以用中文简体字作答,比高考难度低,课程70% - 80%的知识点与内地普高知识点重合,试题同步国际,理科知识学得浅显,高中考题内地初中毕业差不多就已经掌握。

甚至可以直接地说,除英语科目以外,其他科目的难度都相对较低。

不少通过DSE考试成功上岸的内地考生都表示,从高二开始准备DSE时间绝对是绰绰有余,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是放在英语能力的提高上,其它科目的难度都远低于高考要求。

即使考得不理想,还可以申请副学士,先入读再升,还可以拿港大、港中文的毕业证。

而且学历在海内外认可度高,受到香港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世界名校广泛认可。

据最新资料显示,海外国家承认DSE考试成绩的大学已从2021年的290所上升至300所,难怪香港DSE被看成进世界TOP100大学的捷径。

另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港籍生的内地高校已增加至132所。

对想去内地上大学的港籍学生来说,可凭借DSE成绩通过“内陆免试招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

最近几年新高考(倒计时2个月这个)(6)

3

考DSE的港籍与非港籍

有港籍身份的孩子是可以通过DSE报考内地132所(基本好学校都包括了)、香港本土的8所大学,以及海外英美加澳新加坡等几百所大学。三个出口方向,选择比较多。

如果是内地学生,少了一个选择,是不能通过DSE报考内地大学的,但香港和海外的大学是一样可以申请的。

4

录取比例

无论哪种情况,DSE竞争压力都远低于高考,内地高考是千万级别的竞争,而目前DSE仅需要与几万人进行竞争。

而报考人数下降,与香港出生率下降、移民潮、不少家庭正离开香港回流内地有关。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近期发布调研报告称,2022年香港幼儿园招生减少四分之一,近九成受访幼儿园对2023/24年度招生情况表示不乐观,预计招生人数将持续下降。

教联会于2022年12月进行“幼儿园营运情况”调查,近八成受访幼儿园2022年招生人数减少。

相应的,据2021年DSE考试的放榜结果数据显示,DSE考试规模缩减,竞争压力变小,去年5万人左右,创历史新低。

形成对比的是,2022年内地高考报名人数已达到1193万,香港DSE考试2022年考生总数为50064人,仅仅是内地报考人数的零头。

报名人数下降,直线提升的,则是录取比例。

港籍考生,去年约5万名考生参加DSE,其中17336名香港日校考生,考获入读大学门槛「3322」(即香港各大学的学士最低收生标准——中国语文3分、英国语文3分,通识教育2分,数学为2分(单科满分7分))成绩,占约42%,香港八大录取人数1.5万人,平均1.15人争1个学位。

根据香港考评局数据,2021年DSE报考人数42028人,录取17739人,以香港八大约1.3万个联招学额(JUPAS)算,平均1.36人争一个香港八大学位,相当于4个考生录3个。

最近几年新高考(倒计时2个月这个)(7)

上香港八大更容易,上内地高校也更容易。

通过DSE考试上国内一线本科院校、甚至清北复交的机会,比在内地参加高考高。

到今年,内地高校招生DSE考试学生的院校高达132所,其中涵盖了考取难度极高,且蜚声国际的清北复交和众多一线本科院校。

因此,对很多内地中产家长而言,走香港高考这条路,仿佛真的能让孩子搭上快车,享受教育内卷时代为数不多的红利。

03

逃避内卷

考DSE并没有赢麻了

中产家庭当年扎堆生港宝,扎堆赴港读硕拿身份,还是如今孩子走香港高考也好,都是一种教育选择。

而既然是考量经济和时间成本、以投资为角度出发的教育选择,可能没有一劳永逸、能一直赌对了的。

像如今香港优质高校落地广东,将于2023年首次开展本科招生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AI、大数据、智能制造相关的三个专业率先招生。

内地广东、山东、四川和河南四省学生可实现“内地就读港科大”,提前批次录取、不设综合评价。

学校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规定招收本科生,颁发的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学位证书。

在新形势下,报考DES似乎也并没有抄了捷径赢麻了。

教育选择,考量很重要,理念可能更重要。我们家长心里要明白:比起什么教育赛道的选择,亲子关系可能更关键。

条条大道通罗马,不是一定要走哪条路才对,但如何和孩子在路上一起并肩,这很重要。

最近几年新高考(倒计时2个月这个)(8)

天空之城

像近年一位高考状元,谈及自己为什么能考出如此高分,认为首先离不开自己和父母之间良性的亲子关系。

他的妈妈,一直以来都坚持着“大方向、小自由”的教育理念。

大方向上,是自己对孩子阶段性的要求:小学要吃好睡好,身体和大脑才能发育好;中学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中要注重心理健康,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大致的框架下,她给予了儿子最大程度上的尊重和自由。上什么样的兴趣班和补习班,都遵从孩子的爱好和选择。

18年来,她从不用说教去强迫孩子,而是用高质量的陪伴和换位思考式的沟通,换来了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

比起如今逐渐贬值的学历,良好的亲子关系可能更让人羡慕不已。

教育焦虑、鸡娃,再加上去年流行起来的内卷,三个词儿承包了绝大多数爆点教育话题的争论。

教育焦虑是内因,鸡娃是外在表现,内卷代表了部分外在成因和环境因素,家长和孩子通通被裹挟其中。

对很多中产家长而言,在一个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里,向上看,有来自上层精英的压力,向下看,有滑离中产的不安全感,但其实:

还有一条路是向前看,在万物皆“竞争”的时代,用温情的亲子关系,挣脱莫须有的“焦虑”;

让内涵丰富的教育不被分数覆盖,和孩子一起并肩前行,让孩子过上有价值的、充盈幸福的人生。

参考资料:

1. 财新网:港科大(广州)首次本科招生,面向粤鲁川豫四省

2. 财新网:香港出生率持续下降 逾百间幼儿园或将停办

3. 新华社: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4. 新学说 :火爆大湾区!香港DSE课程一夜之间长满地…读名校真有捷径?

5. 留学全知道:为了娃上名校,这届内地中产家长“卷”到香港了...

6. Miki粥:香港开放通关,首日预约爆满。中产扎堆香港教育,真的好吗?

#家长百问百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