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克南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

一、放鹤亭

放鹤亭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巅的东侧,坐东朝西,是一座规格比较高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四面有檐廊,面积60平方。一九八二年公布为市级保护文物。国家邮政局2007年3月26日发行的《李可染作品选》特种邮票第四枚的画面就是《放鹤亭》,国画大师李可染心目中的放鹤亭是四柱四飞檐的亭子。

“放鹤亭”由苏轼命名,起初为宋代隐士张天骥所建,他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元丰元年秋(公元1078年),苏轼写了《放鹤亭记》,文中讲:“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2)

放鹤亭历代修建不断,民国《铜山县志》记载的重建、继修有五次,其中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徐州知州姜焯重修,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继修,到解放时,该亭已是破败不堪,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缮,1979年放鹤亭给予大修,2015年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貌 ”的原则又加重修,如今的放鹤亭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朴典雅,颇具明清古建筑风貌。原来悬挂的乾隆所书“放鹤亭”匾额,现改用苏轼笔迹。

名亭和楹联总是相得益彰,放鹤亭曾用楹联“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这是苏轼描写户部山的诗句,曾国藩也给放鹤亭题过楹联:“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摘自于陆游的《青羊宫小饮赠道士》。

饮云龙山放鹤亭(明·王鏊)

把酒高亭迟日晴,青山无限赴彭城。地横西楚英雄气,水泻南徐感慨声。

燕子楼前春草合,虎牢关外暮云生。不知放鹤人何在,辽海茫茫万里情。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3)

二、招鹤亭

招鹤亭建在条石砌筑的高台之上,同放鹤亭南北相望,一个庄重大方一个小巧别致,二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招鹤亭因《放鹤亭记》有招鹤之歌而得名。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是一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心灵感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招鹤亭”匾额为中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所书,现改用苏轼手迹。招鹤亭一九八二年公布为市级保护文物。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4)

三、怀古亭

怀古亭原名“醉亭”,是登高远望之地,徐州城尽收眼下,因近云龙书院,为学子、文人、好友饮酒、聊天、休憩之处。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席登上云龙山,与随从在此亭合影留念,并作出“绿化荒山,变穷山为富山”的重要指示。从此,徐州人民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热潮。为纪念毛主席登临,此亭更名为“怀古亭”。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5)

四、利济亭

利济亭始建于清代,现立于云龙山大门内侧的《利济碑》记载:清光绪年间,云鹤桥原是一座石板桥,因年久失修而塌陷,行人通行很不方便。为利济行人,彭城义士杨文一倡议重新修桥,得到其好友蒋运清、刘震魁等响应,于是共同捐资重修了云鹤桥,将原来的平板桥改为石拱桥。为纪念三位义士乐善好施的行为改名为三义桥。其后,杨文一等五位义士又捐资在桥的东面修建了利济亭,以方便行人纳凉歇脚。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6)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7)

几年前,三义桥被拆除,许多人纳闷为何玲珑剔透的石拱桥又被改为简简单单的平板桥?纪念三位义士乐善好施的文化价值体现不出来了。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8)

五、姜公亭

姜公亭位于云龙山大士岩禅院的北侧。姜焯曾任徐州知州,在徐理政期间主持兴建大士岩、创建尊经阁、重修学宫等工程,对徐州儒学佛学的发展颇有贡献,后人建亭以存纪念。

姜焯(1659-1744),字曦陆,山东省莱州昌邑县人,岁贡生,五十四岁任徐州知州。云龙山上的“姜公亭”、张谷山下的“镇河大王庙”以及利国的“姜公泉”都是徐州人民对姜焯的美好纪念。他在任时修筑苏堤、翻修黄楼、放鹤亭和逍遥堂等和苏轼有关的历史遗迹,又在云龙山上新建大士岩、半山亭、望湖亭和试衣亭等,不少名胜得以流传至今。经他主编的《徐州志》还被大家称为《姜公志》。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9)

六、谊亭

谊亭已有百年历史,旨在纪念苏东坡与云龙山人张天骥之间的友谊,“谊亭”二字为苏轼笔迹。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许多人来到云龙山,在谊亭前留影纪念,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述说着真诚和友谊,对老徐州人来讲,谊亭是抹不去的记忆。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0)

七、抗战亭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建于1947年5月,碑亭主要记载1937年末,日寇侵华逼近徐州,徐州机务段的铁路员工共有186人为国捐躯,特建碑亭以致垂念。亭中立有三角形纪念碑一方,石碑西面镌刻着“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13个大字,右侧镌刻着186位殉职员工姓名,左侧镌刻着津浦铁路抗战殉难碑记。1987年被列为徐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8月5日,徐州铁路分局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铭记历史,重修碑亭,将原有铁亭改为双檐六角碑亭。2015年抗战亭重修。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1)

八、彰军亭

彰军亭位于云龙湖东北角,溢洪道北侧高台之上。

彰军碑于1982年竖立,旨在表彰和纪念驻徐部队治理和开凿云龙湖的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此碑记载了石狗湖于1959年更名为云龙湖。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2)

九、代笔亭

位于云龙山东大门外,亭子因年久失修于上世纪60年代自然坍塌,亭中石碑在“文革”中被破坏。该亭是为了保护亭下巨石上的“阿弥陀佛”四字以及关公马蹄印所建。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3)

传说公元451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侵宋,三十万大军围攻彭城,拓跋焘来到云龙山,以神来之鞭代笔在巨石上划出“阿弥陀佛”四字,字体独特,熔铁般神奇。代笔亭取铁马鞭代笔写字之意。

代笔亭同放鹤亭、招鹤亭是徐州市1982年公布的市级保护文物,数云龙山的亭子,此亭不仅是历史名亭,而且排名第三,虽然没有恢复,仍列于此。

魏佛狸歌(宋·苏辙)

魏佛狸,饮泗水,黄金甲身铁马箠。

睥睨山川俯画地,画作西方佛名字。

卷舒三军如使指,奔驰万夫凿山觜。

云中孤月妙无比,青莲湛然俯下视。

击钲卷旆抽行营,北徐府中军吏喜。

度僧筑室依云烟,俯窥城郭众山底。

兴亡一瞬五百年,细草荒榛没孤垒。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4)

十、喜雨亭

喜雨亭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半山腰,是一座方便游客休憩的亭子,名字取自于苏轼的《喜雨亭记》,同时也是一座纪念苏轼的亭子。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5)

十一、醉石亭

位于云龙山西侧,同可廊相连,廊下即“东坡石床”,亭得名于苏轼的著名诗篇《登云龙山》:“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亭前有苏轼大型塑像。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6)

十二、流碧亭

流碧亭位于云龙湖湖东路,汉画像石馆北侧的流碧泉上方,亭子因流碧泉而得名。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7)

根据目前找到的一块清末时期的碑刻得知流碧泉还叫“牛碧泉”。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8)

这里还有一个三让亭,“三让徐州”是《三国演义》第十二回中的经典故事,曹操为报杀父之仇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为了保护徐州城、为了使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把徐州让给了刘备,“三让徐州”使刘备不仅博得忠厚仁义之名,还彰显出刘备善于审时度势、能谋善断的战略家本色。三让亭以传诵一段“陶恭祖三让徐州”的佳话。

因此,流碧泉还称“刘备泉”。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19)

十三、怡然亭

怡然亭位于第二节山顶,供游客休憩的亭子。上世纪70年代以前,云龙山的第二节就是游览的尽头,往南无路可去,站在怡然亭上如同站在如今的观景台一样,有登临眺远之胜,志意深远之情,孔子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20)

十四、御碑亭

御碑亭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顶西南角。乾隆皇帝四次来徐州,曾在云龙山上留有诗、联、文等刻石,御碑亭内即乾隆手书苏轼的《游云龙山作》石碑,后人为纪念圣迹,建御碑亭以资铭记和保护。如今御碑亭的解读铭牌上讲此碑已被文革破坏,许多人因没能看到乾隆真迹而感到遗憾。

有人说,御碑亭内即乾隆手书《游云龙山作》。

还有人说,御碑亭内即乾隆手书苏轼的《放鹤亭记》。

到底是那一块碑刻还有待调查考证。乾隆御书的《放鹤亭记》有人说已经被毁,其实不然,此碑在远离云龙山的一个地方被发现。

重大发现:

乾隆皇帝御书的苏轼《放鹤亭记》石碑目前已被找到,石碑基本保存完好。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21)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22)

十五、挂剑亭

位于云龙湖东岸季子挂剑台,为保护挂剑台碑刻而修建的亭子。季子挂剑台是徐州的著名古迹之一,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据史载,吴季子名札,是吴王诸樊的弟弟,受封于延陵(今常州)。有一年,吴季子出使中原列国,途经徐国都邑,与徐君一见如故,结为知己。徐君对吴季子的佩剑情有独钟,吴季子答应出使归来将以剑相赠。不料,吴季子一年后返徐时,徐君已逝。吴季子悲痛之余,便将佩剑挂在徐君墓前杨柳树上永为纪念。徐君墓所在被后人称为“挂剑台”。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23)

十六、望湖亭

据清同治《徐州府志》的记载,望湖亭位于云龙书院内,处于白鹿洞之上,是一处学子们捧读诗书、激昂青春的场所,也是一处观看湖光山色、田园风光的理想之地。徐州知州姜焯所建。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24)

十七、半山亭

半山亭,清康熙年间徐州知府姜焯所建,正对大士岩寺。因每年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成道日,常有还愿者请戏班在此唱戏,乾隆四十六年(1781)改为戏楼,可惜在抗战前期毁坏。现亭为1936年在戏楼台基上重建,仍名半山亭。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重修。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25)

十八、观湖亭

双檐六角形仿古亭,坐落于云龙山第三节山巅观景台上,观景台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登亭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多位国家领导人曾登亭视察徐州。

徐州云龙山石塔(徐州云龙山上的十八亭)(26)

其它的亭子还有试衣亭、送辉亭、曦亭、鼓亭、钟亭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