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在塞上一隅,陕北以北的榆林,有一处河滨公园(榆阳小街)展示着很多非遗项目,擀毡、石雕、木匠、制作三弦、制作唢呐、木雕、泥塑、织布、纺线、篆刻、席编、柳编、制作银器等,共展示18项手工技艺,犹如这座古老城市的“18般武艺”。这些手工技艺共分布在9个展示厅,由24位艺人用他们近半生的经验来为我们展示,接下来,随小编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泥 塑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

​​​泥塑,俗称“彩塑”。是我国传统、常见的古老民间艺术,以粘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加以修饰,以人物、动物为主。或素或彩,各具观赏特色,遂在民间也俗称“泥玩”,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塑发源于陕西境内,在发展过程中,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手工技艺为泥塑镀上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陕北的泥塑更是以鲜明的祭祀、宗教信仰、生活习性等主题,以陕北特色生活、非遗文化、历史神话、节庆习惯为素材,利用精湛又鲜明的手工技艺修饰,从而使泥塑得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彩 绘

彩绘,亦称为“丹青”,是我国最古老的漆器工艺品种,在秦汉时期已有很高的制作水平和较大的生产规模。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3)

​陕北彩绘艺术较为广泛,多用于木雕、石雕等物件。位于佳县的国家4A级景区白云山,神木的二郎山等庙宇祠堂处建筑中多见彩绘装饰,平添肃穆庄重之感。又如子洲石雕等手工艺品,加以彩绘则更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红、黄、蓝绿等色彩鲜艳,以手工精描而成,特色十足。

剪 纸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4)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5)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剪纸由来已久,剪纸工艺既成熟又精湛,内容呈现感更是精妙。陕北妇女都拥有一双巧手,她们剪纸大多事先不打草稿,随着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信手剪来。这种“随心走”的表现方式,写意性和随意性很强。灵感来自平时生活,使得陕北剪纸艺术表现进入生活化、理想化的境界。

刺 绣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6)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7)

​​“刺绣”是针线在丝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它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我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榆林刺绣取材丰富,花鸟鱼虫、神宠怪兽、山水风景等都能在刺绣中得到生动巧妙的体现。小孩的肚兜、鞋袜、毛衣毛裤,钱包等走进农村处处可见刺绣身影。如今,刺绣已经成为榆林婆姨们心灵手巧、闲时消遣的一种方式,在取材、工艺、篇幅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现代化和精湛化。

柳 编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8)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9)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2008年6月7日,柳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柳编主要是用“沙柳”。此柳质软,可编织柳筐、柳篮、柳帽、柳条箱等用具和其它轻巧的工艺品。现榆林柳编已运销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席 编

席编是用秫篾、苇草、秸秆皮等植物茎秆处理之后编织成席的工艺,经久耐用,天然健康。在榆林历来有使用草席垫子、凉席、枕席的习惯,铺在炕上或者地板上,因此这一工艺也流传已久。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0)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1)

​​在目前的手工艺人流失环境下,席编技艺和种类也遇到了发展威胁。所以应该重视起来,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

石 雕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2)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3)

​​石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利用手中的刻刀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我国石雕制作历史悠久,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子洲被人们称为“石雕之乡”,子洲石雕也是远近闻名,尤其以惟妙惟肖的炕头狮最受关注和喜爱。榆林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不胜枚举,例如还有绥德的千狮桥、汉画像石馆、天下第一楼等,也说明绥德的石雕艺术同样源远流长。

木 雕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4)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5)

​​中国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属于木工中的“精细木工”,是雕塑的一种。2008年6月7日,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的木雕选材多用枣木、扁桃木、松木等,陕北枣树多,枣木坚硬厚重不易虫蛀,适合雕刻,又为枣木雕提供了丰富的材质来源。

2017年,佳县枣木雕刻技艺被选为榆林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木 匠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6)

​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木匠祖师爷便为我们谱写了一段“机械之圣”的传奇。相传他不仅能建"宫室台榭",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站的器械,还发明了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的祖师爷。

银 匠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7)

​银匠也称为“金银匠”,是指民间专门从事金银首饰加工制作的人。根据历史记载,中国发现和使用白银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人们把保佑平安、兴旺发达、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等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各类金银器上,形成了悠久的民间首饰文化。金银器制作是门很有讲究的传统技艺,属于省级非遗项目。

铁匠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8)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19)

​​铁匠是打铁或锻造铁器的工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匠人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从农村用的农具铁锨铁锹,锄头镢头,菜刀斧头,犁铧钯子,小到饭铲小刀,铁匠都能打得出来。我国铁器加工的兴盛,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质用具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视野,然而大铁锅做的饭还是榆林人心里最香的饭,小撅头掏出来的洋芋蛋蛋还是最好吃的洋芋,而铁匠手里一锤一锤的工艺,更是成为黄土高坡上日益珍贵的技艺。想要全面的了解榆林人民的生活,作为传统的手工艺,铁匠一定是不能错过的那一个。

织 布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0)

​织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在纺织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织布基本已经被机械所代替,但是传统织布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陕北作为革命根据地、大生产的革命区,一度出现人人动手纺线织布的风潮。

在如今的榆林地区,也还保留着手织布的工艺,堪称奇迹。手织布工艺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纺 线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1)

​纺线是中国传统耕织社会的主要生产项目。纺线(又称纺棉花),纺棉花前,要先把“弹熟”的棉花搓成一根根小棉花卷,叫“居撅”。

纺棉花时,用右手摇动纺车,左手拿“居撅”在不停旋转的“锭子”上抽出棉线,然后轻轻地向后拉,使棉线不断地变长。待到左手向后拉到不能再拉时,摇纺车的右手要停一下,并往回倒转半圈儿,以使左手拉着的棉线从锭子尖部卸下来,左胳膊向上一拾,再往前一送,随着右手摇动纺车,这条线就缠到了锭子上。以上的动作不停地反复,锭子上缠着的线渐渐增多了,变成一个大线团。这线团叫“穗子”,妇女们纺出一个个穗子后,使用“拐子”拐线,用面浆水浆线,用络车络线,再经布、运布、织布……最后,从织布机上织出一块块棉布。

擀 毡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2)

​擀毡这一工艺已经有上前年的历史。擀毡用料主要以羊毛、牛毛、驼毛为主,而且要求貌似纤长,所需的豆面和麻油要求纯正,而且要纯手工作业。弹毛、铺毛、喷水、喷油、撒豆面、铺毛、卷毡、捆毡连、擀连子、解连子压边、洗毡、整形、晒毡,13道工序缺一不可。每个细节只用简单的工具,用手工操作完成。擀毡过程中唱着擀毡调,边唱边做,节奏协调,亦劳亦乐。

唢 呐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3)

​唢呐,又名喇叭,是陕北极具标志性的乐器。在陕北以“绥米唢呐”最为著名,人们通常称之为唢呐或者“唢”。唢呐是陕北民间非常重要的一种特色乐器,可独奏,更多见于民间艺术团、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表演中,发音高亢、嘹亮,可欢快又可悲戚,尤其在榆林民间的红白事中,扮演着有喜有悲的角色。

三 弦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4)

​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民族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在陕北地区主要见于陕北说书中。

篆 刻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5)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6)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9月30日,中国篆刻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陕北民间手工针线活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7)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8)

​​老布鞋、十字绣、手工鞋垫、钱包……还有一些陕北民间的针线活儿也是老榆林人们的记忆,此次展演特意请经验丰富的老手艺人,为民众展示各式各样的老针线活儿的做法以及一些手工作品。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29)

陕西榆林攻略(榆阳小街里的18般)(30)

​​ 以上为榆阳小街展示的所有的手工技艺和非遗项目。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许多古老的东西在慢慢消失,留下来的就显得格外珍贵,目前这些东西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 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些具有陕北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东西,一旦流失就可能再也找不回来。所以只有将其保护好,传承好,才会使这种文化永久的流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