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号: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文:好爸妈在线(施捷原创)


《都挺好》终于迎来了结局,豆瓣评分高达8.5,姚晨饰演的苏明玉,被观众心疼地称为“樊胜美的升级版”。

里面的苏家比樊家更令人不齿,重男轻女、妈宝、中国式长子、养老啃老、老年婚恋……一个不落。

苏家重男轻女到什么地步呢?

老大考上了斯坦福,母亲为了供他读书,便把明玉的房间卖了,完全不顾她是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末了,明玉只好学习累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1)

老二大学毕业后想要两千元出去旅游,妈妈二话不说立刻给了,但是明玉想要一千元报名补习班,母亲却嫌弃补习班太贵了。

最后还要求明玉放弃考清华去读师范,原因是师范不仅免学费,还会发生活费。倔强的明玉拒绝了,结果妈妈直接一耳光打过去。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2)

看见妈妈为了两个哥哥宁愿砸锅卖铁、倾家荡产,可是自己想上大学,家里却不肯出钱,苏明玉回家质问妈妈,妈妈坦言她是女孩子,以后是要嫁人的,读书读太多不是好事,所以活该她牺牲。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3)

成年后的苏明玉对母亲彻底死心,本以为能做到一刀两断,可是母亲死后,她一个人坐在家里,呆呆看着挂在眼前的、明天即将参加母亲葬礼的衣服,她坐了很久很久。

没有落泪的沉默,比崩溃痛哭更扎人心……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4)

这样的原生家庭够不堪了吧?

但比起张韶涵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15岁时,张韶涵就被逼着赚钱养家,洗车、卖牛肉面、送外卖、销售员,只要能赚钱,她都去做。

凭着甜美的外貌进入娱乐圈后,五音不全的她,硬是练出一副好嗓音。

从2003年到2008年,是她红得发紫的几年。

那时候,她红成什么样子呢?

大街小巷到处都放着她的歌。《寓言》《欧若拉》《遗失的美好》……她和周杰伦,用歌声覆盖了许多少男少女的高中时代。

可是2008年之后,张韶涵被父母一手撕脱了天使翅膀,推下悬崖。

事业高峰期时,她突然患上“心脏二尖瓣膜脱垂”,必须回到加拿大治疗。而她的妈妈不仅不对女儿的身体表示关心,还怕女儿死在手术台,自己没有钱养老,干脆把张韶涵卡里的所有钱都转走。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5)

还说张韶涵蛊惑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不赡养父母,还擅自公布了张韶涵生病期间的素颜照,诬陷她吸毒暴瘦、酗酒、同性恋……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6)

大部分网友信了言辞激烈的张韶涵母亲,张韶涵拿着尿检报告在媒体面前一度哽咽,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我没有吸毒……

没人听她的。

她曾经在采访里说,有一种痛,是很想落泪但眼泪掉不出来。这种伤大概就是痛到无法呼吸却无人可诉说的吧。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7)

她的事业,终被家人毁掉。

十年时间,她被贴上“过气小明星”的标签,参加综艺时被忽视得很彻底,主持人甚至表示自己不认识她的歌。

唯一被顶上热搜的方式,还是因为在慈善晚会上被质疑抢C位,而并不是因为她捐款了70万和一辆急救车队。

只要站起来,还在路上,便不是失败。

十年后,她携《阿 刁》惊艳归来。

当一袭白裙的张韶涵再次站在舞台中间,大方幽默地介绍自己地出场时,原生家庭那些伤痛全沉淀成她骨子里的倔强。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8)

《阿刁》让她又火起了起来。

曾经如附骨之疽的原生家庭会放过她吗?肯定不会!

张韶涵的舅舅宣称,张韶涵曾经承诺每月会支付6万元给父母作为赡养费,并给双方各买一套房子,但未兑现。

按照舅舅的说法,现年62岁的张父晚年生活凄凉,有五六十万的债务在身,最惨的时候靠3天吃一条吐司过活;张母为生计远赴越南务工,靠每月一万二的报酬艰难维持生计……

原生家庭可以毁掉26岁的张韶涵,但毁不掉36岁的!

在失去一切的那十年里,她告诉所有人:

“你能推我下悬崖,我就能学会飞行。”

在被遗忘的时光里,她依旧没有被岁月磨平棱角,设计鞋子,开自己的工作室,当制片人、做mv导演,旅行,微笑,偶尔跑上酒吧的舞台唱歌。

当她重新在《歌手》的舞台上惊艳大家时,她的一句话令人动容:“我不感谢伤害我的人,他们只是提醒我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她说:“如果我没有遇到过这样失落的一面,痛苦的时刻,我就不知道什么叫人生。”

她坦然地谈起父母,不回避不局促:家人永远都是家人。慢慢懂得什么叫放下,什么叫释怀。从前总觉得许多人都欠着我一句对不起,现在回头看看那些人或事,也会成为生命中遗失的美好。 ”

可见,她早从原生家庭的毒害中走了出来,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把原生家庭给她的伤害,化作生命中的养分,滋养自己,结成生命中最美的琥珀,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这,才是对原生家庭伤害最好的态度。

如果张韶涵没有走出来,会怎样呢?

很多人把原生家庭看作万年不破的枷琐,一直受困其中。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摆脱原生家庭造成的人格缺陷?

后面的回答,都是一个接一个心伤的故事。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9)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10)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11)

原生家庭真是牢不可破的牢笼吗?

如果是,那么张韶涵是怎么挣脱的?

扮演《都挺好》女主角苏明玉的姚晨表示很认同该剧编剧王三毛的一句话:“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自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找回来都挺好。”

因为,只有你接受并且越过原生家庭给你的伤,才能走出新的人生路。

每一个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都有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那就是放下和父母的纠缠,学会不用恨去解释生活。

爱比恨更自由,会让你活得容易。当你放下恨,你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空。

和原生家庭体面的告别(都挺好的原生家庭)(12)

首创“心理营养”这个概念的林文采博士,在谈到如何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里,她说:

不要只是看你爸爸妈妈没有做到的,不妨试试看在你与父母的关系中,他们有没有爱过你呢?

如果有的话,他们确实是有缺点的,甚至他们的做法确实对你不公平,但是,他们真的爱你。

如果他们真的爱你的话,你能不能够因为他们真实地爱过你,而能够愿意放下?

只有当我们能够去爱去原谅的时候,那我们的心就能够真正平静下来。

有人觉得,讨论原生家庭的影响,只会加深了子女对父母的怨恨,对解决问题并无帮助。

的确,当我们回望过去,解剖父母与自己的经历时,无法让自己很快地释然,但却能够让你看见内在的自己。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一直觉得自己不舒服,很难受,却不知道身体原来长了个恶性肿瘤,那么他可以好起来吗?

不会!癌细胞只会慢慢吞噬他。

当原生家庭的问题被剖开之后,我们才能够追溯自己身上所有伤痛的源头。

知道,意味着“看见”,而“看见”后,才懂得如何面对。

只有当过去种种从未被正视的情绪和经历,我们一一释然忘怀之后,我们才能告别樊笼,才能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无形的影响与控制,才能真正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出自己。

我们并不是回避恨,因为有的情况真的无法去原谅,所以,我们才更加要去直面爱与恨,直面真相:

这样我们可以在对与错的范畴内在内心里为自己辩护;

我们可以在拒绝被父母无度索取,面对他们的难过与指责时,不被内疚和自责击溃;

我们还能在父母与自我冲突之间,诚实与坚定地尊重自己,保护独立的自我界限。

当你能划出这条界限时,就是成长。

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而存在,而不再是父母的一部分,不再是实现父母的愿望或者期待的工具,即使他们的愿望和期待都是他们口中所说的“爱”。

只有意识到这点,才能从原生家庭中赎回自己,不再是完全地被带走,不再是没法选择地重复原来的模式。

有时候,我们和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放下与父母的纠缠,其实无关乎父母,而是为了让自己走好未来的路。

正如《都挺好》的结局一样,与父母和解,与家人和解!而这,更是一种释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