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国兴带领的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南阳鹳河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鱼种——“鹳河荷马条鳅”。可以说,这是第一个“百分百产权”的“河南鱼”。
第一条被发现的河南“自家鱼”
亦是第一个河南水产资源的“鱼类大发展”
为描摹出河南省的鱼类图谱大全
贡献力量
问
鹳河荷马条鳅这个鱼种是怎么发现?如何命名的?
2017年3月21日,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国兴带领的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丹江的支流鹳河里发现一种鱼。结合形态学特征,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反复分析对比,确认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最终按照国际通用的“双名法”为之命名,鹳河是它的发现地,荷马条鳅是它的属名。聂国兴团队发现鹳河荷马条鳅的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源期刊《生物多样性数据杂志(BDJ) 》采纳发表,意味着这一鱼类新种的“身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学界的认可。
大众对鱼类价值的理解大多来源于它的食用价值。其实,在当代社会,鱼类的价值不仅仅是食用价值赋予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赋予了鱼类更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问
该鱼类资源调查队的基本情况?
2012年10月,在河南省农业厅(现农业农村厅)水产局的支持下,刚成立3个月的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组建起由时任院长聂国兴带队的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开始对全省鱼类资源的时空与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全方位普查。从起初只有聂国兴带着4名新入职博士的5人班底,如今已经有20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参与,逐渐形成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等10个科研团队。
在鱼类资源调查工作外,调查队还展开了河南省淡水虾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涉及229个采样点12100余尾样品,综合界定了9种淡水虾类。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的河南省鱼类隐存多样性挖掘及其系统演化研究等12个科研项目,已发表各类代表性论文120余篇,其中在《河南水产》杂志刊发63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刊发35篇,在SCI期刊刊发25篇,还有10篇SCI论文待发,让我省在学术研究方面占据了领先地位。调查队每到一处,还对全省各市、县、区的渔政人员、水产技术人员和渔业企业管理者,进行了专业培训,让他们也参与到鱼类资源调查与保护的队伍中,一路走来,已累计为我省培养2000余名基层水产专业人才。
不断的实践,让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的学科建设接连取得新突破。2014年,该院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成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6年,河南省水产养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准立项建设;2018年,获批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硕士点;2019年,获得水产养殖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问
该鱼类资源调查队怎样开展资源普查和调研工作?
开展鱼类资源普查,不是坐而垂钓或撒网捕鱼。科研工作严谨枯燥,要到全省各地的野生鱼市场收集样本,要走访老渔民或渔场主,要查阅各地方志、部门志和渔业规划,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资源,还要实地到每一处水域进行野外采集,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对调查队队员来讲,是家常便饭。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确保工作进度,队员们的午饭下午吃,晚饭夜里吃,是司空见惯的事。
调查队队员、已是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的张建新说,他最怵的是上山野外采集。为了采到一个样本,他们每人要扛着20多公斤的仪器设备,在没有开发的山上跋涉几十公里,再穿着下水裤跳进潭水展开作业,每一次都是对身体素质的巨大考验。
据张建新介绍,团队调查过程中多次开车行驶在狭窄的山路上,左边的车轮一半悬空,下边就是万丈深渊。此外,他们的车子还曾陷进沙地、卡在山顶、困在枯水期的水库底部,这些惊心动魄的历程让他们久久难忘。
9年多的时间,调查队的足迹遍布全省18地市108个县,累计行程逾35万公里,在2600余个调查样点采集,保存酒精(甲醛)标本组织保存15万号,取组织小样保存38828号,测量统计33050号,掌握了全省鱼类种类及资源分布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问
多年调查工作中发生过什么难忘故事?
2015年8月16-19日,河南鱼类资源调查队在信阳市潢川县开展调查过程中,时任潢川县水产局副局长裘志平先生向调查队提起他在大学毕业后,受父亲资助,周末骑自行车开展了对潢川县鱼类资源普查工作,经多年调研编撰形成了《潢川鱼类志》手稿。同感于河南鱼类资源调查工作巨大工作量,裘先生将《潢川鱼类志》手稿无偿的赠与河南鱼类资源调查队,河南鱼类资源调查队委托河南省水产学会给裘先生出具了捐赠证书并邀请其作为《河南鱼类志》第二版的编委。裘志平先生对事业的钟爱,深深地感染了调查队的每位成员,成为大家心中更努力、更敬业的精神榜样。
2016年5月28日,以聂国兴教授为队长的河南鱼类资源调查队在洛阳市栾川县拜访了李云贞先生,向他询问当地鱼类资源变化情况,李先生向河南鱼类资源调查队赠与其在工作期间调研的栾川县各大队地理情况和鱼类资源相关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为全面认识栾川县鱼类资源变化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李云贞先生用双脚丈量栾川山水,精心测量地理数据,悉心记录鱼类资源,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与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的每一位博士。
问
该鱼类资源调查队的调查成果及今后方向?
济南鳑鲏、中华多刺鱼、漓江副沙鳅……截至目前,调查队确认了137种鱼类,较我省1984年出版的《河南鱼类志》记录的102种鱼类增加了35种,不仅发现了8个鱼类新种,还发现了包括大鼻吻鮈在内的20个河南省新记录种,进一步丰富了我省鱼类区系的资料,并对我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都流经河南,全国7大淡水流域我省独占其4,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河南省属于内陆省份,渔业的发展要做到不与农争水,不与人争粮,要实现内陆渔业的持续发展,践行“两山”理论,聂国兴提出,内陆渔业要走“三化”的道路,一是传统品种高质化,二是海区品种淡水化,三是原生鱼类养殖化。这不仅是研究的增长点,而且是今后水产业的着力点,原生品种得到有效开发后,一方面可作为观赏鱼类,为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能够助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聂国兴表示,没有种质资源,即使有再高超的育种技术,也无法育出好的鱼类品种。发现鹳河荷马条鳅后,科研团队可以在保护鱼群的同时,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其食用、观赏价值,进一步丰富我们的餐桌和鱼缸。
他透露,团队发现的其他7个鱼类新种,近期也将在国际学术平台集体亮相。鱼类资源发现、工作任重道远,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深耕细作,让河南“自己的鱼”越来越多。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