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1)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 : “人如果不讲信誉 , 那怎么可以呢 ? ”

【赏析】在《论语》中 , “信”有两层含义 : 一是受人信任 , 二是对人讲信用。从孔子的这句话中 , 我们可以充分看出他对“信”的重视。人生活在群体中 , 与人相处 , 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

(2)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 542 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 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 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满江红》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注释 】

怒发冲冠: 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 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之举。

等闲: 轻易,随便。

靖康耻: 宋钦宗靖康二年 (1127 年 ) ,金兵攻陷汴京 , 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 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口。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登高凭栏望中原,愤怒得、头发竖起上冲冠,急雨骤停天色晚。抬起头,仰望长空深深叹,壮怀汹涌如浪翻。已到而立年,光复的夙愿未实现,南征北战八千里,云遮尘卷月色暗。切不可、贪图逸乐求安闲,若等到、满头的黑发全变白,一事无成空悲叹。 靖康那一年,中原全沦陷;奇耻大辱未洗雪,仁人志士、咬牙切齿紧扼腕。誓师驾战车,踏平贺兰山。壮士们,饿时把敌人的肉割来吃,渴时将敌人的血倒来喝,高奏着凯歌谈笑还。到那时。再从头、安排中原的好河山,让它旧貌换新颜,向皇宫、频频去把捷报传。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解】

近来:亲近的。

人事:任何事物。

【译文】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1)

浣溪沙

原文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 注释】

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清寒:阴天,有些冷。

晓阴:早晨天阴着。

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幽:意境悠远。

自在:自由自在。

丝雨:细雨。

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秋 夕

唐 杜牧

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着牵织牛女星。

【注释】

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白色的蜡烛。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译文】

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

过零丁洋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注释】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中山县南,珠江口内,一作“伶仃洋”。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抗元英雄。

遭逢:遭遇。起一经,通过一种经书的考试得以做官。文天祥以明经考取进士。

寥落:稀疏。一作“落落”,指抗元战斗疏疏落落,未能取得胜利。

四周星:指四年。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旋转一周,为时一年。

风飘絮:一作“风抛絮”,狂风吹散柳絮。

沉浮:一作“飘摇”,又作“凄凉”。

雨打萍:急雨敲打水上的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最险。文天祥的军队被打败后,曾从这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

叹零丁:悲叹自己的孤单和危苦。

汗青:史书、史册。古代用竹简记事,先烤竹出汗,蒸发出水分,以便书写,故名“汗青”。 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2)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惜取:珍惜。

堪:可以,能够。

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译文

不要爱惜用金钱织成的华丽衣裳,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零零的城池遥望着玉门关。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铁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都:国都长安。

人面:一个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文】

去年今日,就在这长安南庄的门中,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分外的艳丽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旧,笑对着这和煦春风!

墨色的梅《墨梅 》

王冕 ( 元 )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注释】

墨梅:水墨画的梅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注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潼关 —— 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2. 山河表里 —— 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3. 西都 —— 指长安(今陕西)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 洛阳 为东都。

4. 踌躇 —— 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 表示心里不平静。

5. 伤心 —— 令人伤心的是, 形容词作动词。

6. 秦汉经行处 —— 秦朝 (前 221 年 ~ 前 206 年)都城 咸阳 和西汉(前 208~8 )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7. 宫阙 —— 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8.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译文】

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汇聚,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此起彼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3)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题:写。

临安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 杭州市 。

邸( d ǐ): 官府 ,官邸,旅店, 客栈 。这里指旅店。

休:暂停、停止、罢休。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 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熏: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

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直:简直。

汴( bi à n )州:即 汴梁 (今河南省 开封市 ),北宋京城。

【译文】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 西湖游船 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五千仞岳:指 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的统治。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 ( 一作七尺 ) 。

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

山。

摩天:碰到天。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南望:遥望南方。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注释】

  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

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 1078 - 1086 )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茅檐:这里指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 q í ):成垄成行。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护田:将:携带。绿:指水色。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排闼 (t à ) :推门闯入。

闼:宫中小门。据《汉书· 樊哙 传》记载,汉高祖 刘邦 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送青来:送来绿色。

【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不论 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无限风光尽②被占③。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④?

【译文】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注释】

①:山峰。

②:在诗中为都的意思。

③:在诗中为占其所有的意思。

④:在诗中为醇香的蜂蜜。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 莺歌燕舞 , 桃红柳绿 ,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山郭:靠山的城墙。

南朝 : 东晋 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 宋 、 齐 、 梁 、 陈 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 统治者 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四百八十寺:南朝 皇帝 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 南京 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小儿垂钓

(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 苔藓 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楼台:指寺庙中。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学钓鱼,斜身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 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4)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是唐代 诗人 写边塞 生活 的诗经常用的题目。

塞( s à i ):边关 , 边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互文修辞,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 :

“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击龙城,最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胡马 :指胡人的战马。胡, 古人 对西北 少数民族 的 称呼 。

阴山 :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时常从这里开始南下骚扰侵占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度:越过。

【译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别董大

( 唐 )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指 董庭兰 ,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莫愁:请不要忧愁 。  

知己:知心的朋友。

谁人:哪个人。

识:认识 . 君:你,这里指 董大 。

翮:羽毛。

【译文】

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论语》

(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质:朴实、自然,没有修饰的。

文:文采,经过修饰的,与“质”相对。

野:粗鄙,低俗。(

史:原本是掌管文书的官职,多闻习事,言辞华丽,因此,古人认为这样的人在诚实上不足。这里指虚伪、浮夸。

彬彬:犹班班,物物相杂处而又很合适的样子。

【翻译】孔子说 : “一个人,质朴多于文采就会粗鄙,文采多于质朴就会虚伪。质朴和文采互相协调好,才能是君子。”

【赏析】孔子说了一个君子的人格模式,就是要“文质彬彬”,

是有道理的。也是成语“文质彬彬”的出处。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生:生活。 罔:不直。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必须要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活,那是侥幸的生活。”

【赏析】这是儒家(其实,也并非只儒家,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家的思想,都会这样要求自己的)的道德规范,强调一个人活在世上要“直”,即正直、坦率,反对虚伪、

奸诈。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

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5)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 :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 路 ) 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分上下两阙,各三句,共计四十二言。

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和去年一样。

无可奈何花落去:意为春光无法挽留,一切该逝击的都留不住。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古诗今译】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 , 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 , 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 , 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天涯:天边。

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迥:远。 傍:靠近。 发:开放。

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经冬:过冬。

作品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 , 两岸杨柳摇曳 , 青翠欲滴 , 江面水位初涨 , 平静如镜 . 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 , 忽然 , 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 , 仔细一听 , 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 . 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 , 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

咏 月

(唐)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 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 能得几多时少年。

【注释】

李建枢 : 唐代诗人 .

咏 : 描述 .

婵娟 : 漂亮 , 美丽 .

度 : 次 , 回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清明节。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解说】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竟境含蓄优美,写雨中行人的忧愁,但不令人消沉,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 207 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与此。

何:多么

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

竦 峙:高高耸挺立。竦通“耸”,高。

峙:挺立。

星汉:银河。

幸:庆幸。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咏志:即表达心志。

【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我觉得十分庆幸,能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6)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羁鸟:笼中鸟。

暧暧:昏暗,模糊。

虚室:空室。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 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短 歌 行

( 魏晋 )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

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 ,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

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爱 莲 说

( 宋 )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涟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9)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0)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2);莲,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爱(15),陶后鲜有闻(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7)众矣!

【注释】

(1)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 蕃:多。

(3)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 (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 ( 现在江西省九江县 ) 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 ( 一株 ) 有直 ( 同“值” ) 数万 ( 指钱 ) 者。”

(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 濯 (zhu ó ) 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 ,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 , 这里指清水。妖 , 美丽而不端庄。

(7)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 亭亭:耸立的样子。

(10) 亵 (xi è ) 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 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 噫 (y ī ) :叹词,相当于“唉”。

(15)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 鲜 (xi ǎ n) 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 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7)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汉古诗:在汉代流传的一些无名氏的五言诗,后被称为“汉古诗”。

涉江:渡过江水。又,《涉江》为屈原《九章》中的篇名,这里可能是用来暗示自己的流浪他乡。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长兰草的沼泽地 . 《楚辞·招魂》 :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 ”王逸注:“言泽中香草茂盛 , 覆被径路 . ”这里就是用的这个意思 .

遗( w 鑙):赠,赠给。

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所思,思念的人,只在家乡的妻子。

还顾望旧乡:回头眺望故乡。还顾,回头眺望。旧乡,故乡。

长路漫浩浩:迢迢长路遥远无尽。长路,指离乡的路程。漫

浩浩,遥远无尽的样子。

同心而离居:心意相同却分别居住两地。同心,指夫妻同心,用《诗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离居,分别居住两地。

忧伤到终老:是说夫妻二人恐怕只能这样一直忧伤到老了。

【译文】

撑船渡江水去采撷那莲花,涉入沼泽去采摘兰。采了它们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如今飘流异乡,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恐怕只能这样一直忧伤到老了。

重别周尚书

( 南北朝 ) 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注释】: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这里也是代指自己所住之地。这两句是说,自己羁留在万里之外,始终不得南归。

后两句是说,只有大雁一到秋天便向南方飞去,这是比喻周弘正来到北周、经年又得南返,心中不胜欣羡。

【说明】

这是一首因送别而引起故国之思的诗。周尚书:名弘正,字思行,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梁亡仕陈,陈武帝时自陈使于周。庾信先有《别周尚书弘正》一诗,所以这一篇题为《重别周尚书》。

赠从弟 (其二)

(汉)刘桢

亭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注释】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遭受。

凝寒:严寒。

【 译文】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凄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直。难道松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陋室铭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屋子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大儒,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 古琴 ,阅读珍藏的 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它好比)南阳 诸葛亮 的草庐,西蜀 扬子云 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 罢远征。

【注释】

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玉关:即 玉门关 。

虏:对敌方的蔑称。

良人: 丈夫 。

【韵译】

秋月皎洁 长安城 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 平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①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②。

问君③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④见南山。

山气日夕⑤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⑥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⑦。

【注释】

①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⑤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⑥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⑦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译文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8)

《论 语》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 * 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 :"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孔子说 :" 那大概是 ' 恕 ( 道 )' 吧 !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 那就是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 ?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 ”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所以称他为‘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 ; 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 : 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多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