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文接上篇。按时间一步步推进,快了就讲不细了,急不得。

四、于谦来了

日子再难熬也要过,即便无着落,即便漂泊;只要有盼头,日子就能过下去。

2000年,老郭的合作对象有了重大变化:一个是张文顺老先生,一个是于谦同志。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1)

老郭和张文顺先生

谦大爷比老郭大4岁,汉族,祖籍陕西,生于北京,家境非常好;父亲是石油系统高级专家。谦大爷人缘也好,能力又强,收入多,简直是男神。谦大爷说相声其实就是他的一个爱好,玩票性质。他不指望这个赚钱。

当一个人出于玩票性质讲相声,就和同行好相处了,因为没有利益纠葛;即便有利益,多少都一样。这一点非常关键,可以有效避免这对黄金组合因为利益闹掰。还有一个不会为利益闹掰的好办法就是,利益严重捆绑、绝对捆绑,如果分开的话,谁也不得利,或者谁的利益都受非常大的损失。

谦大爷之所以和老郭合作,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老郭在表演时被于谦所在的剧团看中,剧团负责人就让老郭跟着剧团演出;为了赚钱,老郭欣然同意,而剧团给他配的的搭档正是于谦。两个说相干也想干,说不相干也不相干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走过了20年。后来,老郭让儿子拜谦大爷师父;谦大爷儿子半岁,拜老郭师父。这俩人利益严重捆绑在一起。所以,谁都可以离开德云社,谦大爷估计不会走:他不大看中利益,他的利益又和老郭严重捆绑。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2)

老郭其实是顶了刘颖的位置。2000年,李金斗大弟子刘颖远赴日本学企业管理,位置空出来了,刘颖的捧哏于谦也就没了搭档。刘颖走了,曲艺团业务口缺人,就打算从民间借调一个过来。经张文顺老先生推荐,老郭来了,自然成了谦大爷搭档。

老郭进团了,能挣大钱吗?想多了,当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京郊各县转悠,讲一场也就几十块钱,想赚钱,指望不上。那,老郭为啥要来?老郭之所以来,最大的诱惑是可以找一个靠山,他瞄上了李金斗,想拜李金斗为师;如果可能的话,把关系转入曲艺团,并在北京落户。

2000年的时候,大家工资还不高,刚毕业的年轻人一个月也就几百块。一天能挣几十块,其实已经很高的了。

谦大爷之前见过老郭,但并无来往。北京相声圈子说大不大,也就这些人。在老郭被借入曲艺团之前,谦大爷其实都想离开了:据说有一次发工资,工资条上只有5块钱!

命运之神,更多是曲艺团的安排,谦大爷遇到了老郭,两人搭档,开始穿梭在京郊各县,慢慢地这两个人竟然成为郊县天王,老受欢迎了。爱相声的于谦,又寻回了说相声的快乐。

老郭嘴皮子利索,性格刚,不好捧;谦大爷性格柔和,与老郭倒是相投和,两人又都极爱相声,于是惺惺相惜。这一搭档,就是20年。

可惜的是,老郭以为自己卖命干活,可劲儿说相声,给曲艺团卖好了力气,就能得到赏识,就能成为曲艺团有编制的一员,结果,领导允诺的名额给了另一位演员。老郭气不过,再次流落江湖,又要另谋生路。

五、好管家王惠

这一年,老郭和王惠交往三年了,就鼓起勇气上王惠家提亲,他想娶王惠,毕竟离婚已经四年了,他还只有27岁。他提着礼品,满怀希望来到王惠家,结果,王惠父亲把他推出门外,礼品也撒了一地。伤心的老郭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事业不成,穷光蛋,离过婚,有孩子。不管哪个老子,都不想让自家闺女跟着这样的人,这不是让闺女跳火坑吗?

老郭一咬牙,和王惠说:分手吧,我不耽搁你。说完,老郭又回到北京,继续闯自己的相声事业。

老郭回到了北京,但和王惠并没有彻底断了联系,两个人还藕断丝连。后来,王惠悄悄跟到北京;当她看到老郭桌上的硬馒头、老咸菜,锅里坨住得面糊糊,就央求老郭跟她回天津,在天津发展事业。老郭不同意,硬着头皮说:“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所有人都会看不起我。”王惠把身上仅有的钱全部留给老郭,自个儿走了。

再后来,为了帮老郭,让老郭尽快成长起来,据说王惠整理了300多个传统相声段子让老郭练习,老郭说,她听众,记录下表演中的各种不足,一一对照着修改,改编到俩人都满意为止。王惠唱京韵大鼓,角儿比老郭大多了,成名也早,自然知道表演中的各种窍门。可以说,王惠虽然比老郭小三岁,但在当时绝对可以做老郭半个师父。

再再后来,王惠有帮着老郭张罗收徒、壮大门派的一应麻烦事儿。王惠在传统曲艺行当浸淫多年,自然知道壮大门派是传统艺人的头等大事;门派大,弟子多,说明师父活儿好,技术过硬,也有市场。据说,曹云金、张云雷等都是她拉来的,先后拜入老郭门下。后来又吸纳了何云伟,郭家班就这样成立了。

再再再后来,郭家班老郭只负责表演、授艺;王惠则负责表演、授艺之外的一切。譬如,生活起居、吃喝拉撒等。当然,老郭和徒弟们说相声拿回来的钱自然而然地交给了王惠。生意不好怎么办?王惠想办法,或者借钱,或者变卖东西。据说,她偷偷卖了自己的小汽车。老郭听说了这事儿,直淌泪。王惠堂弟回忆:“当年姐姐每天都忙着四处借钱,卖东西。郭德纲赚点钱回来,她就得分配,能剩下来点就赶紧置办些东西,为了没钱的时候有东西卖。”

一旦收徒,就不是一个两个了。一个徒弟是教,一群徒弟也是教。呵呵,收徒和放羊不一样,但也有相似之处。来拜师的小孩儿越来越多,大的小的都有,有的小徒弟甚至还挂着鼻涕。这么多人,单说吃,也是一项大开支。做饭的是谁?王惠!据说修了大灶台,支起大锅。资金紧张,请不起厨师。当然,买米买面、买油换煤气,也是王惠操心,老郭指望不上。

有朋友心疼她:“你一个名角儿怎么成了大杂院保姆!” 王惠只有苦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相中老郭,只有跟着老郭吃苦。

一帮徒弟里,谁老实,谁调皮,谁顽劣,王惠最清楚。

据说:

小烧饼顽劣,到老郭家上蹿下跳,摔碎过盘子,弄断过扶手,打碎过茶碗,还被叫过家长。后来,曹云金、何云伟退出德云社,烧饼也要退,被他父母打嘴巴,又乖乖地回来了。烧饼跟着师娘的时间,比跟着自己老娘时间还长。烧饼结婚,还是老郭夫妇操办的。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3)

烧饼说:“论淘气,我比不上孔云龙!”

孔云龙是叛逆,劣迹有:偷骑老郭的摩托车,把人家的汽车撞报废了;点鞭炮玩,炮仗爆炸,炸得他满脸乌黑,眼睛也看不见了。王惠哭着带他,许诺他:“儿子,不行师娘再把大鼓拾起来,你就给师娘弹弦,师娘养你一辈子!”

郭麒麟2002年从爷爷奶奶身边到了老郭身边,和一帮师兄弟玩耍,被逗哭了,跑来向王惠告状,王惠说:哭个啥,男子汉大丈夫哭个啥,没出息。

何云伟买房结婚,王惠塞给他六万块钱,还连夜给他缝了一床被子。

曹云金爱吃饺子,吃饭当儿曹云金回来,王惠撂下碗筷进厨房赶紧煮饺子。

……

王惠说:“孩子们天南地北地来到郭家班,家人不在身边,都是不容易的穷苦孩子,喜爱相声,信任郭德纲,那我就要对他们负责,我俩尽全力真心对他们好。”

六、大栅栏广德楼戏园

2000年前后的确是相声的寒冬。虽然这帮人在忙活,但生活的确不如意;不如意又能怎么样?该坚持的,还要坚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相声还可以靠着春晚上留下的人气勉强撑门面,到了2000年前后,随着大众娱乐形式日趋多样化,相声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崖式”。

2001年,“笑友校友俱乐部”成立,由鲲鹏网发起,马贵蓉担任领队兼指导老师。当兵复员回来的张伯鑫主持“笑友校友”俱乐部的工作。其实,这是胖哈哈幽默艺术团的升级版。当初琉璃厂京味茶馆的王玥波、李菁、徐德亮、孙越都在此演出过。后来,由于张伯鑫疏忽管理,把演出票款没有及时收回,张与“笑友校友”俱乐部(胖哈哈幽默艺术团)断绝了关系,也和马贵蓉老师等学生弟子,产生了矛盾,“笑友”离散。

孙越、李菁、王玥波等人在大栅栏发起了“学子鸣春相声大会”(李菁早年只是德云社兼职)。在整个大环境萧条情况下,“学子鸣春相声大会”好景不长,不久,剧场相声就陷入极度萧条中。孙越这个时候只好离开舞台,去动物园养大象了;张伯鑫则跑去当环卫工人。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4)

老郭在相声的寒风中一路辗转,先是在琉璃厂京味茶馆说相声,后来到珠宝市街中和戏院支场子,再后来在西单商场启明小剧场说相声。这个时候,不死心的郭德纲联合张文顺、李菁,来到了大栅栏广德楼戏园,他要在这里浴火重生。

自从入住广德楼,郭德纲再也没离开过。后来,牵扯到产权纠纷,被法院判决腾空后,“北京德云社”也迟迟不履行法院判决。2016年9月,最高法院将北京德云社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了“老赖”。这里可是老郭的发迹地。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5)

很明显,老郭这是代人受过,他只不过是租户而已。起争执的是北京宣房公司与北歌这两家。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6)

这个时候的李菁,已经从北工大毕业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7)

2002年的李菁,师承快板名家梁厚民,2001年3月凭借快板书《怒鞭督邮》获得“红旗渠杯”全国快板艺术大赛创作、表演双一等奖,名气大多了。

跟随郭德纲、张文顺、李菁来到广德楼的还有大胖子王玥波,王玥波的发小、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徐德亮,以及何云伟、曹云金。

德云社宣传从1995年起家,历史悠久。其实,真正的起家应该是2002年,因为这一年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有了合伙人,老郭也开始收徒。

七、收徒

对,老郭在2002年干的一件最漂亮,对德云社意义深远的事就是:收徒。

当初老郭在中和戏院说相声,有一个的小观众总是喝倒彩,这个时候已和老郭混成了熟人。一天,老郭让他票一段,他答应了,但提出要等一等。这一等,就是七天。原来这七天里,他先是特意做了一身大褂,再是把一段《连升三级》熟悉了又熟悉了,反复练习,感觉没啥问题了,这才回剧场表演。这小子演完,张文顺乐了,笑着对老郭说:这小子学你学得太像了,要不,你把他收了吧?这个小观众叫何伟。

这一年,老郭29岁了,混迹相声界已经二十多年了,该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了。张文顺老先生特别喜爱“云”字,他有一间书斋叫“听云轩”,张先生自称“听云楼主”;张先生说:“听风太凄凉,听雨太残,云是鹤的故乡,云里的声音最美。于是,收了何伟的老郭,就给土地何伟起艺名叫何云伟。老郭“云”字辈的徒弟,由此而起;后来又有了曹云金、孔云龙、于云霄、岳云鹏等。

何云伟的确非常喜欢相声,特别是老郭、李菁等人说的相声,所以经常去听,曾经有一个月,雷打不动去听,没有间断过。

这里面还有诸多牵扯:王玥波曾经和老郭搭档一起说相声,王玥波又认识何伟,何伟又雷打不动经常去听相声,当时老郭的帮手又少,又迫切需拉人来壮大自己的队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王玥波就向老郭推荐了何伟;老郭说:登台说一段试试。老郭并不想啥都剜到篮子里,他想要稍加培养就可用之人。

虽然何伟那时还没有拜过老师,但他这几年一直听相声。久病成医,久听成票友。这时候的何伟也能对付这说那么几段。在王玥波的推荐下,何伟登台了,模仿老郭模仿得还挺像。得到张文顺首肯,老郭自然就同意了。从此,何伟就叫何云伟,开始跟随老郭学相声、说相声。

王玥波算是何伟遇到的第一个“贵人”。

让人意外的是,8年后,何云伟在德云社遭遇最大危机时选择离开,还多次指责郭德纲,甚至,称郭德纲为“郭纲”,更甚至,还拜郭德纲师叔侯耀华为师——这已经不是骑在师傅头上拉屎,是不单拉了屎,还要展示给世人看,让所有的人都来看老郭的笑话!面对这样的徒弟,当老师的不气死才怪!老郭2016年说何伟“欺师灭祖”,没说错。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老郭急需用人之际,何云伟来了,帮了老郭大忙。当然,老郭也特别器重这个弟子,一度视他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何云伟也被老郭弟子们视为当仁不让的大师兄。大师兄啥意思?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会接过师父的衣钵,做下一任班主。

在德云社红火时,何云伟是干将;老郭走红后,电视节目邀约多了,忙不过来时候,就将一些节目交给何云伟。譬如,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交就由何云伟去主持;主持多了,后来索性把北京电视台的节目都交给了何云伟。由此可见,何云伟在老郭心目中多么重要。

有两个小事儿可以作为明证:

1.因老郭对何云伟好的不得了,曹云金当初对何云伟很是嫉妒和羡慕。按照曹云金的说法,老郭曾多次给何云伟开小灶,还不让曹云金听。

2.老郭总是喊何云伟为宝贝,比谁都亲热。

3.每次到老郭家吃饭,如果何云伟在场,老郭都会亲自去弄新鲜鱼给何云伟吃,因为何云伟好吃新鲜鱼。

4.何云伟不去老郭家吃饭的话,师娘王惠会煮了鱼带到场子给何云伟吃。

老郭王惠两口子这是把何云伟当弟弟对待吗?老郭只比何云伟大8岁,王惠只比何云伟大5岁。

正是因为何云伟是大弟子,正是因为老郭力捧,所以何云伟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何云伟,得到老郭异乎寻常的爱,老郭把看家本领倾囊相授,何云伟自身又有天赋,所以很快便在相声圈闯出了名头。

老郭知道何云伟的毛病不?知道。整天跟着自己,精明的老郭能不知道何云伟啥人啥性格?老郭对何云伟的认知是:有天赋、不喜欢有人管教、心眼小、格局小。这样的人,往往什么事都记在心上,如果有仇的话,会一直记着,等到合适的时候,就出来狠狠咬上一口。

对于不同的人,老郭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对何云伟是“哄着教”,对曹云金是“骂着教”;这应该是老郭的因材施教了吧,教学有针对性。

何云伟的这些小毛病会改掉,变得内心宽容点、格局大一点吗?呵呵,改掉的话,就不再是何云伟了,也就没有后来出走、反咬师父的事儿了。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关系成败。

随着何云伟名气越来越大,他身上的棱角也越来越鲜明,即便老郭让李菁从旁协助教育,都没用了。在何云伟成为德云社台柱子后,他的小毛病已经彻底没法改了,最终,最终铸成大错。

将军肩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何云伟不是宰相,也不是将军,一个德云社的台柱子已经让他自大的没边没际了,所以,他注定只能成为小丑,注定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暗淡下来。

成大事者,须有大格局,大肚量,大智慧。

何云伟来了,老郭安排徐德亮给他捧哏,徐德亮看不上何云伟,嫌他次。于是老郭就找到张文良;张先生本名查良燮,是金庸金大侠的亲叔伯兄弟;之所以改名张文良,一说是为了避母讳,还有一说是他是张文顺的代拉师弟,就随文顺老先生,改名张文良。结果不久,2003年,老先生便去世。曹云金在《金声金事》中提到张文良:査先生是一辈子没上过班,少爷,绝对的京城少爷,永远都是金丝眼镜,西装革履,跟张文顺先生一样的造型喜好。郭德纲后来经常说德云社有四大文字辈老演员,其中没有了张文良先生的名字,提到的是大家熟悉的张文顺、李文山、邢文昭和王文林了,就因为张文良去世的早。

后来,老郭这才找到了李菁,让他给何云伟搭档。

何云伟应该是大师兄。但这事儿有人质疑,说闫云达应该是大师兄。后来,很多人又说有两个大师兄。咋回事儿?

据说,在何云伟之前,老郭还在天津时候,收过一个弟子,就是闫云达。闫云达原名闫宗海,和何云伟同岁,生月上还比何云伟大10个月。闫云达是2007年再次拜老郭为师后取的。闫云达说,他是1994年时拜师老郭,1995年老郭还送了一件大褂给他;他跟随老郭学了一年多的时间,因为老郭到北京发展,他没有跟随老郭一块去,这就失了联系,直到2007年才又团聚,2011年补办了拜师仪式。

据说,当年老郭还在天津时,闫云达的父亲有位朋友是唱河北梆子的,和老郭熟悉,于是就牵线,闫云达就拜师老郭。老郭到北京后也曾找过这个弟子,但在那个还使用BP机的年代,没有找到;直到十几年后闫云达自己主动找上门,这才重新回到了老师老郭的身边。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8)

正因为这样,相比何云伟,闫云达真正学艺的时间没有何云伟长。不过,何云伟2002年拜师,2010年离开,前后也只不过8年时间。闫云达2018年4月离开德云社,前后加起来有12年之多,倒是比何云伟时间长。

更重要的一点是,何云伟有天赋,闫云达资质差,在才艺上何云伟比闫云达高多了;再者,何云伟是老郭急需用人时候加入,所以当时深受老郭的器重,实际能力和地位就是大弟子。闫云达没有回到德云社之前,何云伟大师兄的地位无人敢挑战,即便曹云金吃飞醋,也承认何云伟大师兄地位。这种地位从2002年一直持续到2007年,已经固定下来了,排好了座次;闫云达这位失散多年的大师兄回来后,大家一时间发现,竟然有两个大师兄,咋办?呵呵,好像突然间老郭多了个私生子一样,让大家瞠目结舌。当然,这是玩笑话了。

向来,都是有能力者居高位,有德者坐高堂;大家又发现,闫云达虽然入门早,但一时间难以堪当大任,所以尽管在德云社内部将其和何云伟并列为大师兄,但大家还是在内心更倾向于何云伟。2010年何云伟离开,闫云达自然而然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兄。

有人说,接下来老郭极有可能力捧这位大弟子;闫云达的相声,也是有弹有赞。有人说,老郭要捧的是岳云鹏,闫云达难以超越岳云鹏,他给人的感觉比较污。有人说,闫云达的三观很正呀,还是一个大男孩,假以时日会成为老郭身边得力干将。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9)

老实评价,闫云达说相声的水平不高,在德云社不突出,没有领袖气质。相比于其他师兄弟,他的相声是有点污,可能是他为了彰显自己大师兄的本事,就剑走偏锋,用一些荤段子来博眼球。网上很多人因此称他“淫达子”。

估计闫云达心知肚明,知道自己在相声领域实在干不过那一帮师兄弟,不能做到出类拔萃,看不到光明,这就萌生了退出德云社的想法。2018年4月23日,他将自己的微博名字改为闫宗海,并宣称自己离开德云社;德云社除了郭德纲的经纪人以外,没有任何人对这件事做出回应。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10)

当然,网上对于闫云达的离开众所纷纭,有人说他完全是自己作死,作为德云社的大师兄作风有问题,被人告到郭德纲那里。

我更相信他是看不到希望,他明白文哏干不过李根、耍贱不如岳云鹏、唱曲儿不是张云雷对手、快板打不过高峰、贯口估计全德云社倒数,所以就整了个脏口;这不是他本来面目,只是一个人设或者卖点罢了。这就像吴秀波暖大叔文章好男人一样,就是个人设。

但他还是走了,两个大师兄都走了,老郭的伤心可想而知。好在,闫云达走得干脆利落,走之后也始终没有说过德云社及师兄弟的坏话。

2002年,16岁的曹金也来到了北京。据说他是王惠的表弟,到底如何表,就不清楚了。他第一眼没有看上老郭,在看了老郭讲《卖布头》,震惊了,这才正式跟老郭学相声,并住进了老郭家中。

住在师父家,曹云金目睹了老郭早年的艰苦岁月:相声不赚钱,老郭四处打工捞外快补贴剧场,起早贪黑弄剧本,偶尔再找点主持工作。虽然在北京郊区,一套房子月租也有两千块,到手的钱除去房租,刚够糊口。这个时候正是“相声大会”最难的年月,虽有老郭从天津请来同行助场,台下却人声寥寥。开业没几天,请来的人都走了,只剩下4个演员;演出处于半停滞状态。剧场算分成,每人一个月到手只有50块。

关于拜师学艺这段,曹云金先后有不同的说法,和师父闹掰时说法是:北京既没教室也没宿舍,一年收8000学费,再加上吃饭住宿得上万,在2002年,这不是小数目;后来曹云金自传中又有一个新的说法:当初学艺,老郭分文不取,白吃白住好几年。结合岳云鹏等弟子拜师学艺情况,老郭应该是不会收钱的。就收费这个事儿,张云雷的母亲和当年的同学及父母都表示,热烈期盼广大媒体采访,当年的事情大家愿意证明。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曹云金在微博上贴出了发票,看来收学费的事情是真的。发票是以学明艺术团的名义开的,田学明是老郭的兄弟。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11)

曹云金还有一个说法是,当年老郭曾经压迫他,教何伟学艺时不让他旁听,教他学艺时,又不让别的旁听。对这事儿,只能呵呵了。老师怎么教,是老师的事儿,说到压迫,绝对过了。尤其是相声这个行当,都是口耳相授。如果老郭不真心教的话,曹云金又咋出师,并且红遍天下呢?没有老郭的教授,绝对没有曹云金的今天。

曹云金应该初中没毕业吧?老郭也曾说过:“曹云金是比较狂,你必须要打击他。老去骂他让他知道,他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个高度。曹云金后来的表现,证明老郭说得没错,曹就是比较狂!

2002年,郭麒麟6岁了,老郭把他从天津老家接到自己身边。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12)

相声界有一个规矩就是父亲不能教自己的孩子,所以老郭就让郭麒麟拜师到自己的搭档于谦门下。有一个例外是杨老头父子:杨议学相声没有专门拜师,从小跟着说相声的父亲杨少华学习。当时杨少华认为儿子杨议说相声的天赋比他高,也有意让他学习说相声。相声要有搭档呀,杨议没有拜过师,自然没有师兄弟来搭了,于是,父子俩就搭档了。有时候杨议也与父亲的干儿子杨进明搭档。

于谦生性豁达,人很正直,人生四大爱好就是抽烟、喝酒、烫头、遛狗,所以郭麒麟师从于谦对老郭来说是一个非常放心的选择,可就算郭麒麟的师父是于谦,也没减少老郭对儿子的打压。还要特别说明的是,2006年老郭把于谦年仅六个月的儿子收为徒弟,取名于云霆。这是后话。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13)

郭麒麟学相声的前四年,只要德云社有演出,老郭都要让他上去说一段儿;郭麒麟舞台经验少,几乎每次都会出差错,每次下台后少不了被老郭一顿臭骂。据说,郭麒麟曾经一度视舞台为梦魇。

老郭为啥要骂郭麒麟?用老郭的话说就是:自己吃过很多苦,人情冷暖最能体会,在家里把郭麒麟骂够了,出去别人就不会再骂他了。

现在郭麒麟各种综艺节目越上越多,也越来越受欢迎,大家说,这和老郭独特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德云社4分之一世纪恩怨4(德云社14世纪恩怨)(14)

这一年,老郭开始固定与谦大爷搭档,偶尔也和张永久、王世勇、杨进明合作。老郭的逗哏天赋突出,谦大爷的捧哏功力极佳,双剑合璧,老郭很多包袱正是靠谦大爷的“捧”,爆响全场。网友说:“只有于谦才能捧住郭德纲”。

现在回头看2002年,这一年应该是“郭德纲元年”,或者“德云社元年”。这一年准备了该准备的,开始等待,等待着优酷、土豆、新浪播客等第一批视频网站涌现出来,如果这些视频网站成熟,老郭、曹云金、何云伟等人将一炮而红,火遍全国。

他们等了多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