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

对王宝强的印象,一直还停留在这个画面。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

憨厚、朴实、有点萌蠢,是个起点很低,但运气好到爆的家伙。

直到看了那期的《十三邀》。

然后发现,这个“傻根”很聪明。

可能他并没读过《论语》,也不知道什么《道德经》,甚至学都没上过几天,但他对于自己、他人以及整个世界的认知,都十分清醒,且充满敬畏心。

这对于一个出身低微,甚至可以说是赤贫的草根来说,是一个概率极低的意外。

而他的经历,就像是许知远所说,是一个他一直在寻找的励志故事。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3)

梦想

还在很小的时候,王宝强就有了自己的梦想。

他说不想待在这个地方,更不想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祖祖辈辈都待在这个地方。

在这个地方,“因为一点小事,就会起争执。你真的离开了这个环境,自然就好了。”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4)

所以,他经常做梦。

梦里的自己武功高强,梦见自己被选去拍电影。然后实现自己的梦想,离开了这个地方。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5)

但梦想归梦想,现实中的他,是那种老实木讷,谁见了都要欺负一下的孩子。

他说自己是最“落后”的那一个。

因为落后,他很自卑;因为家里穷、好欺负、还喜欢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让他成为一个被孤立、被嫌弃的另类。

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卑成为一生的标签,而是通过持续地去做一些事,让自己慢慢自信起来。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6)

许知远说他有着一种“不枉此生的驱动力和强烈的走出去的欲望”,只是那时候,一切都处于贫乏的他,并不知道这个东西,被叫做“内驱力”。

但他的确是那么想的,也那么去做了。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7)

他觉得 “坚持是一种劲头,也是一项技术”,同时也清醒的意识到,如果梦想没有成真的话,等待他的会是一种怎样的残酷。

他理解的幸运,是一种积极乐观、不断突破自我的心态和持续的努力。他觉得没有任何一种幸运,可以长久生效。

成功需要自己创造,幸运也是。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8)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许知远看到“每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失败者,这是一种宿命上的失败。”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9)

但他在王宝强的身上,却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不断地在用他的方式来尝试,而这个本身是很打动人的。”

王宝强,是那个他一直寻找的“励志故事”,而这个故事,他想要让大家看到,更想要让自己相信。

相信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断打破自我的勇气,相信这些可以在不可改变的结局面前,让人生变得更生动、未知、有趣、厚重一些。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0)

演员王宝强

看《唐人街探案》,很多人反感王宝强的表演。尤其是看到第三部之后,除了审美疲劳,这种脏兮兮还咋咋呼呼的气质,让人看得头疼。

但客观点说,他的演技,以及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是一个双男主的组合,几乎所有的特质都是反义词。

小鲜肉&糙大叔,高智商&缺心眼,高白帅&矮黑丑,低调内敛&张扬粗狂,全部都反着来。

如果你喜欢刘昊然喜欢到爆,自然会讨厌他讨厌到吐。

虽说咋咋呼呼,让人看得头疼。但凭良心说,他对唐仁的塑造,是成功的。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1)

停留在记忆中最深刻的形象,应该是“傻根”。

那个在火车上被刘德华忽悠得眼泪啪嗒啪嗒直掉,愿意拿出几千块买手机的钱给刘德华“治病”的傻小子;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2)

那个在人群中大声吆喝:“谁是贼啊!谁是贼!”(当然没人吱声)然后如释负重一脸傻笑地说:“我说木有贼吧!你还不信!”的愣头青。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3)

“傻根”不是主角,但看完《天下无贼》,印象最深的,还是傻根的那几场戏。

但王宝强的戏路,并不仅限于此。

从早期的《盲井》,到后来的《hello,树先生》,能看到他不同于“傻根”和“许三多”的人物塑造能力。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4)

谈到表演,他说自己真的没有什么方法。但是只要进入那个情境,只要一想到这个人物,一想起这个故事,自己就会有感觉,感觉到那了就会真哭。

“我永远不会把词背的那么熟,那个模式和固定化的。

我也不知道那个词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方式说出来,每一场戏,每一段对话,你的眼神和你的行为,你的肢体都要是真实的。下意识地无形当中做出来的东西。”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5)

“有的演员是哭不出来硬哭,或是靠着挤眼药水,或是强行去想一些过往的悲惨经历。但这是不对的。应该是由情绪和情感去带动表演,而不是强行表演出情绪和情感。”

有的演员,一个角色会演一辈子。但是王宝强觉得不能这样,因为这样的话心里会空,会觉得疲倦,只有不断地把自己往外推,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才能最大限度的延伸自己的潜能。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6)

看来表演这个东西,是需要那么一点灵气的。科班出身的那些演员,有时还真未必能有那些“野路子”们的天赋和悟性。

就像是王宝强,书没读几天,也没经过专业训练,但他对于表演的认知和理解,还是非常精准和深刻的。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7)

导演王宝强

谈到电影创作,王宝强说,无论喜剧片、悬疑片还是艺术片,都有自己的规律,但是在这个规律之内又得要跳跃,不能完全被局限在那儿,得加点自己的新东西。需要打破,但又不能完全是乱来。

他明白好的导演和剧本,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哪一个戏都适合自己。不能一直被动在等,要靠自己去创作,要有自己的团队,自己给自己机会。正在拍摄中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就是他给自己创造的机会。

因为成长环境过于闭塞,步入这一行时的起点太低,在文化底蕴方面的厚积薄发,是没有的;而在处理一个作品时,对于那种复杂性或是多面性的呈现,以及细腻的力量上的表达,同样是欠缺的。

王宝强这番坦诚的表达,有鼓舞到许知远,他觉得很温暖,并且说期待看到他的变化。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8)

许知远眼中的王宝强

之前对许知远的印象,还是过于刻板了,可能是因为几年前采访俞飞鸿的那个热搜。但几期《十三邀》看下来,发现许知远这个人还是有点东西的。思想有深度,观点犀利尖锐,但又不是为了单纯博眼球的那种。

在很多次的采访中,能看到许知远有些吃力地在试图打开一个缺口,让对方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他也会努力地去尝试着接地气,因为这是他的短板;

面对有些嘉宾的傲慢或不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尴尬和局促,无法圆滑地应对或是化尴尬为笑点,因为这也不是他的长项。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19)

语 录

看着很单纯,很憨厚可爱。但其实内在计划性挺强,挺门清的一个人。——许知远

但王宝强的这期访谈,却看得非常舒服。可以说是目前看过的《十三邀》中,最舒服的一期了。

你能感觉得他对于王宝强的好奇心。

“每个人身上它的内在都会有另外一面,但是可能你从来没有发掘过。你也从来不知道。”

他也是一个很好的采访者和倾听者。以对方为中心,自己不会抢戏。

有弹幕说,“两个人的思想高度不同,许知远这是在思想层面向下兼容王宝强。”

我想,愿意倾听和包容的前提,应该就是尊重和欣赏,以及彼此间的那份诚意和信任吧。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0)

面对突然而至的名利

在拍完《天下无贼》之后,王宝强有了一点小名气。机会也多了起来。

有一次就收到邀请,让他客串一个戏,能给不少钱。他妈妈知道后就劝他,说给这么多钱,干嘛不去?他说我不去,我以后会给你赚更多的钱。

他说,对于生活在那个环境中的家人,给出那样的建议,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在当时(还没拍后来大热的《士兵突击》),还是要克制自己,控制住自己对金钱的欲望,不能过度消耗自己。

能有这份清醒的认知,很难得。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1)

“坚持是一种劲头,也是一种能力。”

许知远的眼中的王宝强,“没有一刻是厌倦的,他不会打发时间,哪怕只有几天,也会想办法变成另外一种可能性。”

像是刚开始拍戏的时候,很吃力。因为读书不多,字认的也少。背台词就很费劲,于是他就带了一本字典。

“看的多了,学的多了,用的多了,这些东西自然而然的就会装到你的大脑里。”

天天磕,坚持磕,一直磕,总有一天能磕下来。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2)

语 录

“和宝强在一起的许老师,有很多对别人人生的好奇。” ——来自弹幕

坦然

当群众演员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说他根本拍不了电影,没条件、没天赋、长相不行、个儿又矮,很多戏都不找他,也就是一些大场面会找他去充个数。别人一天有20元,他只能赚15。

面对嘲讽,他很坦然。他说别人也没有错。因为那时候自己无论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没有哪个地方,能让别人看到你有成功的潜质。

“你说他们有错吗?他们也没有错。他们说的很现实。”

然后笑笑说,“那时候越艰难越苦,梦做的越好。哈哈。”

对于龙套只跑了四年就能出来,感到自己很是幸运。

“那时候你快晕掉了吧!”

“那倒没有,就是睡不着觉。天天会看着窗户,怎么天还没亮?”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3)

语 录

“宝强是个明白人,努力且清醒。”——来自弹幕

金扫帚奖颁奖晚会上,他成为唯一一个亲自去领奖的一线演员。主持人佩服他的勇气,但他很坦然。这份坦然,是对于现阶段自己的全然接纳,和未来那个有着更多可能自己的无限期待。

有人会质疑他的表演过于扁平化。

他觉得所有的质疑都可以接受,只是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当初拍《天下无贼》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说他只能演这种类型的。

之后自己出演了很多作品,塑造了很多角色,虽不敢说每部都是经典,但重在积累,演技这个东西,需要时间的打磨,急不来。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4)

语 录

“我感觉我自己很幸运,但我不能辜负了这种幸运。必须成为一个更好的创造者。”——王宝强

努力

王宝强讲到自己早期的一次经历。

当时刚到北京不久,住在地下室里,因为长期潮湿,免疫力低下,生了很多疹子。没钱看病,就跟朋友借钱,借了一圈也没借到。

没办法就给家里打电话,希望能寄200块钱给他。为此哥姐父母还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他们说孩子在外面没钱,那是寸步难行。不管怎么说,也得想想办法,给孩子凑点钱,但家里确实没钱,后来爸爸就偷偷借了300块钱,给他寄了过去。

还给他写了一封信。说知道他在外面没钱寸步难行,但是家里真是没钱了。他哥哥结婚已经是都借遍了,像油盐酱醋什么的都是在小卖部记账,真的是借突撸了,然后嘱咐他在外面这个钱要省着点花,该花花,不该花不花。

然后说,都是爸爸不好,没有能力照顾好他们兄弟姐妹。让孩子也别怪他。

王宝强说,从来没有听到父亲说过这种话,看信的时候,眼泪就一直往下掉。一天没出门,一天没吃饭。捂在被子里,哭了一整天。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5)

语 录

“有些东西想到了某一个阶段,你必须要把它呈现出来。不呈现出来,老在那憋着也难受。你就一直放不下这个东西。”——王宝强

一个人为什么会努力?

除了自身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和对于梦想的追求之外,当看到亲人有意无意中表现出来那种局促和无奈时,当自己成为唯一能够对整个家族产生变数的那个人时,当发现除了努力已经毫无其他出路和希望时,努力就已经成为那个无法逃避的选择。

就像那句话说的,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逼得一身才华?

在此之前,王宝强对父亲一直都没有好感。这部分在采访中他并没有细讲,但我们大约可以给这个父亲画个画像。

少言寡语,老实木讷,没什么能力,甚至还有些窝囊,在家庭中存在感不强,不怎么受子女尊重,更谈不上敬重;是一个卑微的,没什么自信和成就感的人。

但就是这封信,让王宝强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亲,而这件事让他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那种无声却柔软的爱。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6)

语 录

人这一辈子是学不完的,一旦自认为学完了,就很可怕了。——王宝强

做完这期访谈,王宝强应该刷新了许知远不少原有的认知;看完这期访谈,王宝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至少高大了10厘米,甚至还有了那么一点点魅力。

一个努力、清醒、有着敬畏心、并不断突破自我的人,可能没那么有趣,但一定很让人敬佩。

就像是刘德华,越老越可爱,越老越有人爱。这种“长期坚持的劲头”,是一种看似简单却实操极难的“技术”,拥有并善待它的人,就会成为被老天垂爱的那个“笨小孩”。

没准在20年后,王宝强这个“笨小孩”,会成为第二个刘德华呢!

彩蛋

采访恰好是王宝强的电影拍摄期间,许还顺便客串了一个角色。然后就看到了两位导演和一位群演给演员“讲戏”。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7)

唐季礼讲戏,儒雅细致,专业到位。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8)

王宝强讲戏,真诚直接,简单实用。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29)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30)

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王宝强才不是铁憨憨)(31)

许知远作为群演,被另一个群演请教怎么演戏。心虚啊,但又觉得既然人家问了,总得说点什么,那就硬着头皮说吧。

棕妈:

初中英语老师,11岁男孩妈妈;

半个读书达人,一年读个几十本;

半个电影狂人,一年看个几十部;

心理学感兴趣,青春期耗力气;

写作跟家务,是唯二的解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