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写作计划第283天,星期一。

开启新的一周,因为今天不是昨天,所以生命中的每一刻才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如果没有觉知的活着,一年365天,是只活了1天,还是重复了365次呢?

或者100件事情,是做了一件事情,还是这件事情重复了100次呢?

一年有365天是不是也有366天(365天是只活了1天还是重复了365次)(1)

早上,赶着点送Grace去学校的当下,收到一条朋友发来无关紧要的信息……

那一刻,我跟孩子说话的语气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有焦灼不耐烦的气息,担心迟到,又想要急切回复朋友的信息。我即刻做几个深长的呼吸,看见自己的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评判,放下头脑,回来的路上,即刻把它变成文字记录下来。生活中保持觉知,才能让我们的365天,每一天都不一样,否则在无意识中的我们,只是把每一天的惯性思维重复了365次。

记得在吴伯凡老师的认知课上,有一个概念叫: “认知的播放状态”,即一个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呈现出一种格式化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用既成的、固定的认知应对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世界。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那些被洗脑过的人,当你在跟他对话时,如果提到了某个关键词,他立即就启动了头脑中既定的内容,呈现出所谓“相关性”的内容。而不管你说什么,他呈现出来的都是那几样东西,感觉像是跟录音机对话,直接播放出来。播放状态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播放”,而在于“没有意识”,即无意识。

举个例子来说,我自己从事的微商这个自由职业,其实现在也几乎全民微商,但是有一种人,通过她们的朋友圈,你就会嗅出那可怕的“播放状态”气息,她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平台,无论是卖货、卖课、还是卖人设,她们也很努力很认真,但是翻来覆去都是那些相似的内容。

所谓洗脑,其实不是把你原有的思想全部洗干净,装上一种新思想,而是装入一种新形式,强行让你的大脑停留在播放状态。

我们之所以要学习,保持觉知,就是让自己远离这样一种“舒适区“的播放状态。如果没有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认知迭代”的欲望,我们很可能不知不觉让自己的大脑陷入到播放状态。

首先要知道我们的认知状态是有四种特性的:

1. 易变性:就是一个东西本来是这个样子,但是很快就变成不是这个样子了;

2. 不确定性:你现在看到的这个东西始终是一个不确定的状态;

3. 复杂性:不但要素总量多,要素之间产生新的变量也很多;

4. 模糊性: 这种状态就像我们看云,是像一只羊呢,还是像一头牛呢?都是很模糊的。

所以,你学习的东西如果是 “照本宣科”,把既成的、预置的,播放给你。那么这种播放式教育,认知提升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一年有365天是不是也有366天(365天是只活了1天还是重复了365次)(2)

其次就是保持输出,无论文字还是声音,输出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在相当程度上处于混沌状态的知识把它清晰化的过程,是自我对话辩证中实现认知增量的过程。我们经常有一种好像都懂的感觉,当要把它表达出来的时候才发现不知道怎么表达了,这也是认知错觉。所以输出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对我来说,保持日更写作和视频号输出都是围绕这样一个目的来进行。

有句话讲,你心之外再无世界……你的认知构成了你的实相世界,但是对生活保持觉知,才能真正看到那个内在世界。而只有当你回归到意识中,这个世界就不再是个问题了。它只是你正在观看的事物。它一直在变化,但是你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你越是愿意让这个世界成为你觉知的对象,它就越能让你成为真正的你。

一年有365天是不是也有366天(365天是只活了1天还是重复了365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