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四十一年的时候,乾隆就提出要编撰一本书,名字叫《贰臣传》,顾名思义就说要把那些以前在明朝为官,但是后面又投降清朝的人全都特别写出来,钉在耻辱架上。这个传书分为甲乙编,甲是那些对清朝的建立有功劳的人,乙编则是投降清朝,但是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的人。其实乾隆这个做法相当于过河拆桥了,以前人家支持你建国,现在你却说人家是贰臣。但是话又说回来,乾隆编这本书就是为了警醒现在的或者后世那些当官的,如果吃着朝廷的饭还有二心的话,骂名是迟早的事,更何况那些人背弃明朝选择清朝说白了就是搞新的投资而已。

最遗憾的是水太凉(到底是曲线救国)(1)

而这里面有个特别有名的人物,那就是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河东君”柳如是的丈夫钱谦益。

最遗憾的是水太凉(到底是曲线救国)(2)

钱谦益在万历十年的时候出生在江苏,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果然等到万历三十四年的时候中举,三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到了天启年间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但是被党争连累一度被贬官回家,一直到魏忠贤被崇祯除去,钱谦益才重新做官,甚至当上了礼部侍郎的职位。

此时的大明已经风雨飘摇了,但是钱谦益的仕途何尝不是?

钱谦益被指责“滥入枚卜之列”而被革职,于是他又到老家了。崇祯十年的时候被别人给揭发举报,还被关到牢里吃了不少苦。

也许是因为这次的打击太大了,钱谦益整个人对官场十分失望,于是就开始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和柳如是成婚,不问官场之事。后来崇祯被迫上吊自杀,钱谦益听说了以后也不忍大明就这么没了,又跑到南京去想扶持潞王,但是这时候马士英他们已经让福王上位了,钱谦益要是再说拥立潞王那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他想着反正都是朱家人,福王就福王吧。

最遗憾的是水太凉(到底是曲线救国)(3)

但是这时候的钱谦益已经和以前区别很大了,如果说以前的钱谦益还能保持读书人的气节的话,那么经过几次反复的官场无情的鞭笞,钱谦益已经学会了曲意奉承,对马士英和阮大成之类的人物也可以睁着眼睛说好话。

最遗憾的是水太凉(到底是曲线救国)(4)

但是钱谦益后面还是被蠢蠢欲动的潞王支持者所动摇,暗地里开始支持潞王夺权。但是这个行动还没执行就胎死腹中被马士英等人所发觉,那些潞王支持者全被一网打尽了,唯独钱谦益被放过了,可能是以前奉承马士英等人的好处。

但是福王还是没有什么能力,清军说来就来,南明政权根本无力招架,只能四散而逃,不想逃的不是战死就是投降,而钱谦益没有逃跑也没有战死,直接和大学士王铎一起率部投降了。当然之前钱谦益和柳如是想着自杀殉国来着,钱谦益倒是不想死,只说了一句“水太冷,不能下”便放弃了,要自杀的柳如是也被他拦住了。

因为钱谦益的名气大,钱谦益入新朝的官职就小不了,顺治三年,钱谦益被任命为礼部侍郎管秘书院士,想让他跟着一起修《明史》。但是钱谦益不愿意,就直接给朝廷说自己生病了挺严重的想回家养老。但是回到老家没多久又被反清人士黄毓祺连累坐牢,他的夫人柳如是多方奔走求救,最后才被放出来,钱谦益心里哀叹:“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最遗憾的是水太凉(到底是曲线救国)(5)

也许是突然醒悟了,钱谦益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投降,也许是无数次的打击让他变得摇摆不定,总之他开始花钱去资助反清人士,甚至还亲自去策反金华总兵马进宝,然后再郑成功北伐的时候他们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出资援助,失败后也没有灰心,策划第二次北伐。刚开始郑成功还让他看到胜利的曙光,还写诗庆贺,大骂清朝。,后面直接听说北伐的郑成功没有成功,顿时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晚年的时候甚至还感慨道:濒死不死,偷生得生。在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最遗憾的是水太凉(到底是曲线救国)(6)

为此,乾隆还专门写诗来讽刺他: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直接把钱谦益说成是不按道理做事的人。

乾隆很看不起钱谦益这个人,因为他觉得钱谦益属于又当又立的典型人物。以前他在明朝做官的时候官职可不低,做到了礼部侍郎,而且本身是个大儒,名气也大。后面崇祯上吊了,钱谦益就去拥立南京福王政权,继续做官。但是后面多铎进入南京,钱谦益直接降了清朝。也许他已经为明朝做得够多的了,毕竟朝廷是朱家的朝廷,他在崇祯死了以后又去扶持福王已经是仁至义尽。但是钱谦益在降清后又继续做礼部侍郎,本来可以安安静静什么事也没有,钱谦益非不干,非要在做了几年官以后又拿着钱去资助反清人士,并且在自己的著作《初学集》、《有学集》里面频频抨击清朝。

乾隆对钱谦益的行为极为反感,曾评价钱是“有才无形之人”,钱谦益如果当初直接在南京城被破之时逃走或者殉节也算是英雄,对得起大明了。但是他选择了投降也就是选择了清朝,却在做了选择以后出尔反尔,不仅暗地里反清,还写文章来骂清朝,“狂吠之语刊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

这种行为简直让人无语,所以乾隆直接把钱谦益编到《贰臣传》的乙编里。

当然钱谦益这人如何,倒是可以参考吴晗先生对他的评价:“人品实在差得很,年轻时是个浪子,中年是热中的政客,晚年是投清的汉奸,居乡时是土豪劣绅,在朝是贪官污吏。一生翻翻覆覆没有立场,没有民族气节,除了想做官以外,从没有想到别的。”

“就钱牧斋对明初史料的贡献说,我是很推崇这个学者的。二十年前读他的《初学集》《有学集》《国初群雄事略》《太祖实录辨证》诸书,觉得他的学力见解,实在比王弇州、朱国祯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