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下最大的诉求,是不是快速积累财富,获得安全感,把控人生命运?
只要你相信世间存在因果律,以及逻辑推理有用,不妨听听下面这段因果逻辑推导——
命运是由先天基因(天赋)、后天行为(选择 努力)、外界特定时空环境(运气),共同构成的。
——》
天赋和运气属不可抗力,无法靠个人行为改变(除非极个别掌权者,自身行为成为其他人的外部环境),只能被动接受。
能靠个人行为改变的,只有选择做/不做什么,以及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去做(努力程度),所以最具智慧的处世态度叫“尽人事,听天命”。
——》
人生不过几十年,选择做A,就不能做B,千金难买早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选择的机会成本无限大,人生最稀缺的就是时间。
想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完成财富原始积累,享受剩余人生时间,就要尽早做出最具智慧的选择,并投入相应的时间精力,以配合实现选择的目标,努力服务于选择,所以才说“选择大于努力”。
——》
选择做什么,以及花多少时间精力去做,取决于价值观。
毕竟时间就这么多,认为什么事对自己相对价值更大,就会优先投入更多时间去做。
——》
这种主观上“认为的价值”,取决于背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是对待自我生命的态度,核心是找到人生目的和意义,世界观是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核心是发现世界规律和真相。
当个人与外部世界产生关联时,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我们如何权衡取舍(价值观),久而久之,形成很难改变的习惯,进而形成极难改变的性格,最终决定一生命运,所以才说“性格决定命运”。
——》
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也很主观,支撑“两观”背后的终极根据,依然是最底层的世界观。
要做出最具智慧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要对世界有最具智慧的认识。
——》
自古以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只有两条路,一条叫“讲故事”,另一条叫“技术进步”。
——》
智人的很多人属近亲,都和我们一样能直立行走,会使用简单语言和工具,脑容量也不比我们小。
但智人有一种独特的“虚构概念”的能力,能互相洗脑,共同相信一些想象出来的故事,既为自己的生命找到目的和意义,又提高了创新的可能性,还大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共识与协作,产生了更强大的集体力量。
15万-1万年前,智人靠这种能力,不仅打败各种猛兽,还逐渐灭绝或同化了其他人属近亲,包括体格和智力上并不亚于智人的尼安德特人。
那时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还处于采集狩猎阶段,同一片土地能自然产出的可食用野生动物植物数量极为有限,随着智人族群不断繁衍,食物不够分,只能迁徙,最终智人迁徙到了除南极洲外的每一片土地。
大约1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全球气温回暖,地球更适宜动植物生长,人类借机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重大技术进步——通过人工干预交配,人类成功驯化了个别动植物(猪、牛、羊、小麦、水稻等),单位土地的食物产出大幅提高,产量也更可控,所以不再需要迁徙。
随着食物出现剩余,一些聪明人就把故事讲得更复杂、更完整,更经得起质疑(从原始巫术到系统宗教),比如宣称自己是神的代言人,我是“原人”的嘴,你是“原人”的脚,我们天然不一样,我就该多分食物。
为了不被其他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抢走剩余食物,人类建立了更易防守的城市,进而出现城邦国家、帝国、民族国家等虚构的故事。
同时,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宗教祭祀、国家管理、城市建设、治安维护、手工业生产、艺术创作等工作,更复杂的文字也由此诞生,使得人类积累的知识,得以跨代际稳定传承。
为了和其他人交换各类物资,又发明了商业贸易和交换媒介(贝壳、金银等货币)。
越来越多的手工业生产和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食物之外的财富,加上金银等货币工具,财富储存形式开始多样化,财富规模几何级增长。
少数人成为统治阶级,拥有制定财富分配规则的权力,获得多数财富,多数人成了被统治阶级,只能拥有少量财富,甚至失去人身自由,沦为奴隶。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加上各种天灾(洪水旱灾蝗灾瘟疫)人祸(严重分配不均导致的内乱),单位土地产出的食物又不够分了,就要抢夺别人生产的食物,就有了战争。
随着手工业发展,特别是为了取得战争胜利,技术持续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农耕和战争的主要工具,从石器进化为青铜器,再进化为铁器。
金属工具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在利用工具的问题上,与其他所有动物彻底分道扬镳。
国家(城市)的形成,意味着人类集体的力量,足以统治地球。
文字的发明,意味着知识能不断积累,代际传承,在时间上,能持续统治地球。
这三者,共同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为什么要效忠国家?为什么要祭祀神灵?为什么要给国王纳税?为什么我生来就是贵族,你生来就是奴隶?为什么金银天然是货币?为什么她是我的合法妻子,别的男人就不能碰她?
无论“君权神授”,“忠君爱国”,还是“天赋人权”,“纳税光荣”,无论“普世价值”、“伟大复兴”,还是“公司”、“股票”、“基金”、“市场”……
这些概念既不存在于客观物理世界,也不仅是我们主观精神世界臆想出来的。
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观念真实世界,源自人类给自己讲了一个很宏大、系统、完整的故事,所有人都信了,这种集体观念影响到了真实世界的运行。
你说股票是真的吗?你指给我看看,哪个东西叫股票?
你说现在电子化时代没了,以前股票真是一张张票子。
不好意思,本质上,你说的只是印有特定符号和图案的纸。
但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所有人都认可股票,股票涨了能赚钱,这钱拿出来能买车买房,车子房子可是真的。
——》
农业革命后,虽然人口大幅增长,但技术进步依然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恰恰是人类极其发达的讲故事能力,抑制了人类探索世界真相的好奇心。
所有古文明,都有一套世界和人类是如何诞生的神话体系,“世界是怎么回事”,“人是怎么回事”,这两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问题,都讲明白了,就看你信不信。
在老大陆中心区域,经过长期激烈的宗教竞争,最后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成为霸主。
这三个同出一门的宗教故事能打败其他宗教的主要原因,是提出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二元论世界观。
即,世界背后有一个终极造物主(独一真神),无形无相,全知全能,自在永在,世界的一切——从夸克到星系——都是受造物,人是最独特的受造物,神赋予人独特使命和价值,压根没什么山神雷神土地公,是你看不懂造物主的奇异恩典,错把受造物当造物主崇拜。
和此前流行的泛神论和多神论相比,一神论更容易形成逻辑自洽的完整宗教理论体系。
尤其到中世纪,经院哲学整天就捣鼓这些玩样儿,教会垄断知识,说啥就啥,哪还有你在好奇心驱使下,自由探索世界真相的自由?
印度次大陆相对封闭,虽没发展出一神教,但多神教发展水平也很高,尤其雅利安人入侵后带来的种姓制度,成为印度教故事的核心元素,让广大被压迫的印度土著和下层人民,安贫乐道,便于统治。
前世今生,善恶轮回,反正就这么回事,还探索什么世界啊。
和老大陆其他地方相比,东亚有点不同。
起初,我们也有想象力奇诡的《山海经》,也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周天子”,也有分封建制和公侯伯子男,也有贵族、平民和奴隶的区别,也有“士”这个最低级的贵族(和欧洲骑士阶层、日本武士阶层本质一样),这些和此前或之后的欧洲、中东、印度、日本文明没啥区别。
但我们和其他文明之间,隔了巨大的青藏高原和沙漠戈壁,东边又是风急浪高的太平洋,相对最封闭,黄河中下游又非常适宜发展农业文明,所以人口迅速增长。
很快人地矛盾凸显,不得不对外扩张,但扩张到长江流域后,以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水平,传统封建制度就不好使了,容易导致地方割据独立,中央权威衰弱,这就是连绵550年的春秋战国乱世。
比中国更早或同期产生的古文明都在不断的帝国争霸中灰飞烟灭,我们在独特地理环境庇护下,文明一直没被外力打断,就在农耕文明的道路上埋头飞奔,越来越卷……
所有智者,既没心思研究世界真相,也没闲工夫捣鼓一套多么精致的宗教故事,就忙着怎么才能让这乱世快点结束。
所以其他文明绵延2000多年的核心故事叫“宗教”,最关心人与神的关系。
中华文明绵延2000多年的核心故事叫“礼教”,最关心人与人的关系。
最后我们发现,最管用的故事组合长这样:
顶层叫中央集权,强调外儒内法,追求天人合一,基层叫宗族自治,强调祖先崇拜,追求德行圆满。
得志时,都是儒家信徒,纲常伦理,仁者爱人,个个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失意时,就钻到黄老学说中,寄情山水,物我两忘,与世界和解,给自我解脱。
但中国本土没有系统解释世界、死亡这些根本命题的靠谱故事,正好印度传来很精致的佛教,遇到生死问题,就让佛教上台撑场面,最后形成三教合一。
古代文明唯一例外,是古希腊。
因为土地狭小贫瘠,光靠农业,养不活多少人。
哪怕隔壁的小亚细亚(土耳其)、博斯普鲁斯(乌克兰)、叙利亚、埃及、意大利,牌都没你这么差……
巧的是,出门就是个超级大却又风平浪静的地中海,靠海吃海的希腊人被迫发展出全球独此一家的海洋商业文明。
人在海上漂,更在乎自由决策和经济理性,宏大叙事不好忽悠,加上都是小国寡民,雅典这种城邦国家才能搞出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
哪怕同样是神话,其他古文明都喜欢把人包装成神。
日本天皇家族是天照大神后裔,刘邦他妈和龙交合生出“真龙天子”,埃及法老死后也都成了庄严肃穆的神祇。
只有希腊神话故事特别好看,人的七情六欲,都在神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环境下,古希腊人最关心的,不是人神关系,也不是人人关系,而是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通过反复观察、试验、比较,透过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抽象提炼出来。
这种方法论,和现代科学一样。
区别在于,现代科学自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数学逐渐成为研究一切自然界问题甚至人类自身问题(比如经济、心理)的核心工具,定性分析精确为定量分析,基础科学的发现更易转化为应用技术的进步。
过去几百年,由于现代科学诞生以及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技术进步”这条支线,史无前例突飞猛进,把长期占据舞台中央的“讲故事”这条主线逼到角落,人类不得不讲出新的更动听的故事。
登场的第一个故事,叫“文艺复兴”。
艺术家率先冲破宗教束缚,呼唤人文主义,关注现实世界。
紧接着第二个故事,叫“大航海时代”。
商人阶层以冒险家的身份崛起,从海外获得巨额财富,动摇了僧侣和贵族阶级的传统地位。
在艺术家和商人(市民阶级)的共同推动下,教权不得不从什么都要管,退回到信仰领域,这个故事叫“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为资本、商业和财富正名,赚钱也是荣耀上帝,“资本主义”这个近代最重要的故事,登上舞台。
宗教改革也打破了教会对知识的垄断解释权,探索世界真相也被视为荣耀上帝,加速了现代科学的兴起。
然后就是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自由、平等、民主、共和,连同市场经济,成了被普遍接受的新故事。
上面说的是近代西方的故事主线,其他地区的人类,也先后被迫卷入这套新故事话语体系中。
——》
上面讲了段极简人类史,目的是帮大家更深刻理解“讲故事”和“技术进步”究竟如何决定我们的世界观。
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不管俄乌冲突,美国反堕胎法案风波,新能源车大跃进,还是福建号下水,本质上,都是这两者长期演变和相互影响的产物。
——》
世界观分成“世界”和“观”,“世界”是客体,有客体自身不变的规律(本体论),“观”是主体对客体的观察、分析、总结(认识论)。
古希腊从泰勒斯到阿基米德,哲学家们几乎都把注意力放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体论上,但人类通过观察现象得到信息的这个认识论过程,是否完全可靠,并没有太在意。
除了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通过“洞穴比喻”,柏拉图认为人类的认识论可能先天就有局限性,眼见不一定为实。
笛卡尔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古典哲学的开端,就是因为他对二元实在论进行了系统性论述。
笛卡尔(1596年-1650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笛卡尔认为,宇宙中有两个都真实存在的实体,主观的思考(心灵)和客观的世界(物质)。人类想认识客观世界,可以用感官感受,也可以用理性思考,特别是用数学方法来思考,而他更相信后者得出的结论。
凭什么说心灵、精神、灵魂这些形而上的概念,也和你眼前的手机一样,是客观实体呢?
这就要说到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问题是,笛卡尔的二元论本质还是偏向本体论,即认识论也是本体论的一部分,但笛卡尔还没严格论证清楚,人有能力去准确认识世界的本体,就先给出了自己的倾向性结论。
后世哲学家沿着笛卡尔思路,试图找出人类认识世界最能经得起检验的方法论。
最经典的就是欧陆的理性论(演绎法)和英伦的经验论(归纳法)。
但两种认识论都有缺陷。
演绎法只能对过往已知知识进行推演,但人类已知还太少,无法通过这种方法发现新知识。
归纳法的问题是永远无法证明世界上没有例外,只是暂时有效罢了。
直到休谟提出怀疑一切人类理性的不可知论,把两种认识论都给否了。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其实后面还有两句:“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仔细品味,这话不是吹嘘人是万物之灵,主张人类中心主义,反而是在讽刺人类中心主义。
你认为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是因为你作为人,只能站在地球上看太阳,如果你有能力做时间旅行,会发现太阳变成红巨星,继而变成白矮星,最终消失。
你认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因为你存在于三维世界,对二维世界进行观察,如果你存在于更高维度,考虑到空间曲率(黎曼几何),就会有不同答案。
所以在休谟看来,因果律并不真实存在,我们只是从过往经验中得到某种信念,相信未来会继续出现从前出现过的情形。
哪怕牛顿定律,也只是符合过往经验,就算实验无数次证明牛顿定律的正确性,也无法证明牛顿定律永远有效。
如果看过力哥写的《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文,可能马上会想到游戏。
西方哲学家受到近2000年基督教上帝观的影响,始终觉得世界背后可能暗藏着造物主。
假如这世界是个虚拟的游戏,我们活在游戏里却不自知,千辛万苦发现的世界真理,可能只是程序员(上帝)设定的某条程序,哪天程序员不高兴,把程序改了,牛顿定律可能就会突然失效。
所以“因果律不可证”。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类作为观察者自身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观察结果的有限性。
人类自诩的理性,不过是另一种无知,你以为的本体论,依然只是基于你的认识论的本体,而不是真正的本体。
休谟的哲学观把人类依靠理性发现世界真理的路堵死了,充满消极的悲观主义,很容易导向虚无主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康德写出了震古烁今的“三大批判”,成为德国古典哲学扛把子。
康德(1724年—1804年),德国哲学家、作家
康德认同笛卡尔的二元论,也认为休谟对不可知论的解释没毛病,但他没有直接否定理性论和经验论,而是用先验论调和了两者矛盾。
康德承认,绝对客观世界,人类的确没能力认识,康德称之为“物自体”,就像你永远不知道程序员啥时候突然改代码。
对于这些人类意识之外的存在(彼岸世界),纯粹理性无用,必须迈向实践理性,也就是你不能用数学计算和物理公式这些抽象的概念强推逻辑,得出科学结论,而要用全部感官,特别是意志和心灵去实践,最后得出你的信仰。
但还有些东西,人类完全有能力认识,康德称之为“现象界”(此岸世界),在这个圈子里,可以用有限理性去研究发现,因果律依然适用。
我们就去研究理性能力圈内的问题,研究出的成果,依然有助于人类进步,改善福祉,这不就行了吗?
康德墓志铭写着他最有名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震撼心灵,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两者分别象征康德提出的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
用今天的话说,康德如此伟大,一是因为他对古典哲学贡献巨大。
康德提前两个世纪,预见了现代科学在量子力学研究中遇到的瓶颈,成功打脸那些鼓吹“人类只需要科学家,不需要哲学家”的科学神棍。
从人类能观察到的现象界看,人类观测行为本身影响到了客观物质世界,即无生命的微观粒子会对人类观测行为进行应激反应,这让量子力学研究陷入近乎玄学的困惑,挑战了爱因斯坦坚信不疑的“因果律”。
再安利一下力哥写的《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对量子力学做过深入浅出的科普。
更重要的是,康德的哲学观很“正”,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康德的信徒,不会像叔本华信徒那样,对人类命运过度悲观(努力无用),也不会对马克思信徒那样,对人类命运过于乐观(人定胜天),体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最具智慧的处世态度——“尽人事,听天命”。
如果你能读懂康德,就能理解,因为绝对客观世界不可知,世界压根不存在什么是非黑白或者颠覆不破的绝对(永恒)真理,就算有,你也认识不到。
你能认识到的,只有不同的视角。
从兔子视角看,从老鹰视角看,从古人视角看,从女性视角看,从黑人视角看、从LGBT视角看,从小孩视角看,从老人视角看,从俄罗斯视角看,从乌克兰视角看,从100年后你玄孙视角看……
面对同样的防疫政策,端铁饭碗旱涝保收的和开小饭店自负盈亏的,视角怎么可能一样?
且不说,今天很多人被洗脑却不自知,仇这仇那,没受过良好教育和思辨训练,有严重信息不对称……
即使在最理想状态下,所有人都受过良好教育,理性自律,衣食不愁,有房有车,获得的信息都一样,也依然会因为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产生分歧。
人类理性很有限,无法认识绝对客观世界,中立标准也是人为划定,随时会变,所以“理客中”更多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友好的态度,而非观点本身。
由此,什么样的人(选择)是智慧的,什么样的人(选择)是不智的,一目了然——
面对分歧,选择开放包容,倾听理解,换位思考的,就是智慧的。
反之,选择封闭、偏激、愤怒,甚至对异见者进行各种形式攻击,都是不智的。
注意,我说的是理解包容,不是毫无主见和底线的绥靖退让。
作为男性,我只能尽量换位到女性视角,理解女性千百年来遭受的各种痛苦和不公,支持两性平权,但我反对极少数女性打着女权幌子,大搞性别对立,把所有男人踩在脚底,追求女性特权。
再进一步,你能开放包容,换位思考,但对方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说话毫无逻辑,只顾宣泄自己的狭隘偏见和满腔怒火,拉黑完事,没必要多费口舌。
康德告诉我们,选择大于努力,开动之前,得先分清楚,哪些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哪些是事倍功半的,哪些是人力不能及,朽木不可雕的……在能有所作为的事情上深入挖掘,才能不枉此生。
普通人如果想了解一点西方哲学,首推康德,我写了30多万字信仰见证《谦卑识真理》,折腾到最后,发现的无非也就是康德说的这些。
——》
把上面提到的历史学上推动人类发展的“两条路”和哲学上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矛盾结合在一起,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最大的危险,浮出水面。
——》
尼采有名言,上帝死了。
智人与其他人属近亲的主要差异就在虚构故事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提高了智人战斗力,也给每一个智人的生命带来目的和意义。
在中国,这个生命终极意义叫“礼教”,其他地方叫“宗教”。
但上帝死了(中国乡村宗族社会也在城市化大潮中逐渐解体),意味着人类个体失去了终极根据,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
科学理性只是工具,不会自带意义属性,人类必须找到新的更有说服力的故事,填补缺失的信仰。
——》
人类想到的新故事,大体分这么几个剧本。
一是反现代化。
面对现代化带来的信仰危机,反对者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复辟旧故事。
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东南亚佛教文化圈和印度教文化圈,这种反现代化思潮不多见。
原因在于,东方过去的故事没有强烈的排他性。
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怎么合适怎么来,韩国是儒释和天道教合一,日本儒家影响相对小,主要是佛教和神道教合一。
印度更是宗教万花筒,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能杂交出神奇的锡克教。
但农业文明时代宗教故事讲得最成功的亚伯拉罕诸教,强调独一真神概念,教义缺乏弹性,达尔文学说又极大挑战了上帝造人说,结果选择背弃传统宗教,或至少弱化宗教在生活中影响的人越多,极端保守主义者就越保守。
发展到后来,就出现了犹太、基督教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搞乱了原本朴实纯真的信仰生活,上帝(真主)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要回到教主创教时教义规定的那种“起初的美好”,拒绝好莱坞、拒绝世界杯、拒绝流行乐、女人蒙头巾,不许抛头露面……中东非洲那些恐怖组织,基本都这套路。
犹太教中的这帮人,叫哈瑞迪派,外观很好认,一身黑衣黑帽,大胡子,鬓角耷拉两缕头发,是以色列政府最头痛的一个族群。
以色列实行全民兵役制,这帮人不服兵役,不纳税,还白拿政府救济,白天摇头晃脑唱经,晚上使劲造人,现在人口占比越来越高,政府有点hold不住,想减少特权,就各种闹,严重拖累以色列经济。
美国有个族群叫阿米什人,更绝,电视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现代工业文明产物都不用,出行就靠马车,最多用用除草机,减轻点体力劳动负担,然后一辈子生活在集体农庄一样的封闭社群里,白天男耕女织,晚上拼命造人,周末敬拜上帝……
——》
二是虚无主义
康德虽然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但黑格尔才是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公元1831年),德国哲学家
我们对黑格尔不陌生,中学历史课本和政治课本,都强调过马哲一大来源是黑格尔辩证法。
黑格尔认为,从笛卡尔二元论,到休谟不可知论,再到康德有限理性和二律背反,都在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对立性,但他认为世界不是二元对立,而是对立统一,看上去二元矛盾,实则一元统一,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精神”,这就是唯心辩证法。
为啥会这样呢?
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康德说这个二律背反,那个二律背反,只是因为事物还在发展过程中,尚未达到终极形态(绝对精神),你暂时看不懂。
人类强调主客二元对立,是因为只有通过确定客体,才能反过来确认自身。
善将恶对象化,确认自己是善,我将你对象化,才能确认我是谁。
这只是人类这种愚蠢生物的肤浅区分……
理性并非有限,而是无限,只是人类目前尚未达到这种究极理性状态。
这和道家的“太极”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黑格尔学说的问题在于太过完美,甚至把哲学和历史结合,用辩证法来解释人类历史,从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
由此带来的世界观,叫决定论或宿命论。
如果你深信这套世界观,很容易出现一个困惑:既然人类的历史是命中注定的,只能这样发展,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有我或者没我,鸡血或者躺平,这世界都是这样运行的,我的存在价值又是什么呢?
从古希腊一直到黑格尔,哲学家都在不断提高理性思辨的地位,最后理性成了“神”,人类的情感不见了,价值感也消失了。
黑格尔哲学乍一看三观很“正”,但物极必反,不经意间开启了虚无主义的大门。
先是消极的虚无主义者叔本华,反对理性,推崇意志,认为世界受盲目的、荒唐的意志所统治,没有任何东西有意义,搞得人忧郁颓废。
算了,太累了,赶紧的,世界毁灭吧……
后是积极的虚无主义者尼采,同样反对理性,推崇意志,但结论却和叔本华相反。
正因为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所以要把过去捆绑我们的一切宗教、法律、道德、理性、科学等等思想枷锁全部打破,砸碎万恶的旧世界,还原真正的自由,在整体无意义中,肆意追求个体的意义!
能够超越自身、超越弱者,追求绝对自由的个体,尼采称之为超人哲学。
叔本华和尼采的世界观,都是虚无主义,但人生观上,叔本华选择消极,尼采选择积极。
人生是一出悲剧,因为他没有终极依据,但在整体无意义中,不认输,不服输,勇敢追求主人道德的酒神精神,依然让人产生一种陶醉于欣赏悲剧的快感中!
类似于唱《孤勇者》时的精神快感——
为何孤独 不可光荣
人只有不完美 值得歌颂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张国荣的《我》,也有类似快感——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尼采对20世纪人类影响极大,无政府主义者、存在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素食主义者、后现代艺术家、职业运动员、极端保守分子、极端自由派……几乎都能从尼采思想中汲取养分。
包括60年代嬉皮士运动,乱交、酗酒、吸毒、听摇滚乐、留长发、蓄长须、穿奇装异服……这种蔑视传统,废弃道德的反叛精神,明显受尼采哲学启发,官方拿不出靠谱故事,我就自己给自己编故事。
——》
三是民族主义
现在我们说的“民族”、“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概念,都是19世纪后才从欧洲传出来的。
在古代,很长时间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只有王国或帝国,国家是国王和皇帝的,我就是个屁民,和我没关系。
直到甲午战争,绝大多数大清子民依然觉得这场战争和我毛关系?是大清国皇帝和大日本国天皇的战争,所以国内根本没动员起来。
在欧洲,从统一后的葡萄牙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算起,很长时间内,欧洲王室相互通婚,民族主义依然没有多大市场。
直到法国大革命后,国王人头落地,人民要起来当家作主,老百姓有了国家主人的自豪感,越来越多人把民族主义当成精神寄托,成了极具魅力的新故事。
处死路易十六
遇到经济不好,国内矛盾激烈时,政府也喜欢借此转移矛盾,让国民把怒气都撒在外国身上。
最终,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民族主义走到极端,就是种族主义。
民族主义还算个中性词,“我为我是XX人感到自豪!”
但种族主义是个贬义词,“我为你是XX人感到羞耻!你不配出现在我面前!不配生活在我们国家!不配活在这世上!”
民族主义 社达 尼采=纳粹主义。
600万犹太人,成了枪下冤魂。
直到今天的俄乌冲突,依然是民族(种族)主义惹的祸。
——》
四是共产主义
和以上几个新故事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不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新故事,直接从制度层面对资本主义进行解构,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
面对这些冲击,现代社会给出的最主流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消费主义。
事实上,冷战结束30年来,消费主义在全球大范围扩张,这个新故事的诱惑力太强,已俘获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芳心。
这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追求增长增长再增长的必然结果。
上帝死了,旧故事不灵了,你不是要追问人生意义吗?
那就把所有人都矮化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有人是所有人的生产者,所有人也是所有人的消费者,别想那么深奥的问题,我们只要立足于当下生活,相互满足,相互取悦,不停买买买,就能获得你想要的快乐!
今天管“可乐”叫什么?
快乐水!
苹果出新款手机啦,买!
LV出新款包包啦,买!
KFC出可达鸭套餐啦,太可爱了,买!
……
铺天盖地的广告,充斥在你眼前,不断激发你的消费欲望,看着看着,发现这个也想买,那个也不错……逛传统电商不够刺激,还要看直播电商疯狂下单!
所有的节日,不管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现代的,还是刚刚生造出来的,统统都是购物节。
热恋中情侣的钱最好赚,甭管西方情人节白色情人节东方情人节女神节男神节圣诞节万圣节光棍节元旦节……统统都是情人节,请客吃饭送礼物送玫瑰,商场各种买买买就对了。
总之一句话,你想要的幸福,买得到!
——》
消费主义以牺牲人类深度思考能力和更高层次精神追求为代价,换来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丰裕物质享受。
沉浸在消费主义中的人,都有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赚高薪,买车、买房、山珍海味、到处旅游……最后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享受人生。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终极目标,每天的努力打拼就不再是无意义的,我现在996是为了未来的财务自由,不得不暂时做出的牺牲,就像古人行善积德,也是为了死后能得到更多回报。
——》
问题是,钱有那么好赚吗?
没钱?
花呗白条信用卡,你先拿去花!
于是居民负债率UpUp,甚至全世界政府为了保持这种消费主义幻梦不破碎,也在拼命超发货币,向子孙后代借钱,满足当代人的无尽欲望……
我在《你想躺平,全都怪我》一文里论述过,躺平潮的崛起和生育率的下降,根本原因是现代人认知水平的提升速度,远远超过口袋里钞票的增速。
今天有太多年轻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就算没读过大学,今天那么发达的自媒体,有个手机,能看到那么多信息,过去的那套故事,再也忽悠不了我!
新故事虽然喜欢,但我不傻,仔细一算,就现在这收入水平,这工作强度,再看看房价、物价、教育费用,还有未来养老看病的开销……
实现财务自由至少还要奋斗100年,但再这样拼下去,不出10年我就要过劳死!
算了,我不奉陪了。
越来越多认知高,收入低的年轻人,既没勇气回老家农村,过着山泉有点田(农妇娶不起)的反现代化苦逼生活,也失去了为民族主义自我感动的冲动,只能回到虚无主义的温柔乡中,自我麻痹。
你希望我掏空六个钱包买房,我就不买;
你希望我结婚生娃,我就不结不生;
你希望我多多消费,拉动经济,我就不消费,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天天宅家上网追剧打游戏。
这,也是一种价值观。
——》
走完这场思想之旅,再回头看你最初逼自己看下去的目的——找到快速积累财富,获得安全感,把控人生命运的方法——是不是有全新感悟?
如果把苦逼赚钱和各种消费去掉,请问,你今天的生活,还剩下什么?
如果有一天真实现了财务自由,无需再为金钱出卖时间,请问,你那时的生活,还剩下什么?
——》
你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后天行为,想要做出更正确的选择,最好的方法是大幅提升你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建立芒格推崇的多元知识模型,从多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更容易看透现象,直击本质,做出最智慧的选择。
想要让努力更有效,最好逼迫自己走出大脑舒适区,坚持刻意练习。
即使天赋一般,只要坚持刻意学习,达到中上水平还是不成问题。
——》
最后,请允许我再安利一次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康德。
很多时候,掌握再多知识,也无法帮我们做出准确判断。
比如新冠疫情还会持续多久,下半年大盘会不会涨到4000点……
知识只能在理性范畴内,解决常规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超纲题”,我们还需要在知识之上,建立一层信仰。
对,就是愚蠢的人类现在还远远无法达到理解,只能选择相信的“故事”。
祝你早日找到基于理性,又超越理性,能无条件信赖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