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少年的你》成了票房黑马,校园霸凌问题再度回到公众视野,成为热点话题。
在为“胡小蝶”、“陈念”的悲剧心酸时,人们不禁再三发问: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才会教育出“魏莱”那样内心阴暗的孩子?到底什么样的顾虑,让“胡小蝶”“陈念”面对霸凌不敢发声?面对孩子,我们还有哪些短板要补齐?
2019年8月,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受理了一起未成年人霸凌案件,经严审细查后,依法对1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值得关注的是,本案中其他人员均为花季少女,尚未成年。
校园霸凌,这绝只不是电影中才出现的桥段,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校园中!只是,有些霸凌现象,我们选择沉默应对。
作为检察机关的我们,并不只是办完1个案子、批准逮捕1个侵害人,就算尽到了社会责任。
以下,是我们结合检察办案工作,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事件的一些理解与体会。
这不是“打闹”,是霸凌!
在校园,霸凌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同学间起外号、言语侮辱、推搡拉扯,这些现象常被老师、家长误以为“开玩笑”。“不就是孩子吵吵架吗?怎么会这么严重呢?”这样的误解太普遍了。
事实上,这些都是霸凌现象。
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语言霸凌
指的是用残酷的、粗鲁的、欺凌性的词汇持续地辱骂、威胁、评论别人,包括一个人的外貌、种族、身体缺陷等方面。
2.肢体霸凌
指的是具有强烈攻击性的人身威胁,包括打、踢、推、幽闭,以及用不必要的和不恰当的方法触碰。
3.社交霸凌
指的是排挤、故意阻止一个人加入某个群体,成为这个群体的一部分。
4.网络霸凌
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传播侮辱人格的语言,散播谎言和谣言,内容涉及到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方面,直接或间接针对孩子。
受到欺凌的危害有多深?
霸凌之后,被欺凌者可能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孤独以及低自尊,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到他们成年以后。研究发现,那些长期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成年以后比没遭受校园暴力孩子的犯罪率高6倍,他们也更有可能会体罚或者虐待自己的孩子。
甚至,如果受害者得不到帮助,很可能会采用极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自杀。这样案例也比比皆是,不仅国内存在,国外也很普遍。2016年,一位母亲发表文章《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文章称,自己10岁的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甚至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此后,因为处理不当,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并被诊断成急性应急反应。
这只是几个
“熊孩子”的问题吗?
未成年人霸凌现象绝非个案,分析诸多案例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霸凌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1.学校因素,“驼鸟教育”成主流
过多的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将素质教育放在次要位置。学校因专业判断采取不同的管教方式,会导致“教育家”和“霸凌者”的差别。态度正向、行为积极的教师,和态度负面、行为消极的教师会教育出不同思维的学生,这些思维上的差异决定学生成为“好学生”或“霸凌加害人”。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严重掉线
校园霸凌虽源自社会学习却始于家庭教育,孩童的人格养成与家庭生活有密切关联,尤其父母,通常是孩童的第一个重要人。家人对孩童的身心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少或从未给予孩童关怀的父母,其子女极可能成为霸凌加害人。
3.学生因素,熊孩子行为向成年化暴力升级
学生是非明辨能力不到位,甚至于一些学生年纪小小就出现了崇尚暴力的倾向,对于违法犯罪意识十分淡薄,而同时受害方不及时寻求帮助、默默隐忍的选择更是进一步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
4.社会因素,“大社会”不良之风笼罩“小社会”
校园霸凌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的外露:电视荧屏到手机网络游戏,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传播时刻充斥在学生们的周围,缺乏对信息的监管和过滤的相应规范制度,处理霸凌事件的制度建设方面尚未健全。
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当明确知道孩子遭受了霸凌之后,父母一定要学会的是:如何做才能保护孩子,帮他重建安全感。
1.反复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被霸凌的孩子,内心充满自卑和恐惧,无法接纳自己。假如父母再雪上加霜地说:“谁叫你这么懦弱!谁叫你平时不听话!谁叫你爱惹事!”等等的话,孩子就真的走投无路了。
2.教会孩子有效的社交方法
树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才能最终帮助孩子打造自己的支持系统,让孩子有勇气和资源来应对霸凌威胁。比如,面对霸凌时,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或者,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
3.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校园霸凌带来的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变成孩子一生的阴影。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守护花开,远离犯罪,
检察人一直在努力
在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2013年成立了有一个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部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未成年检察办公室的检察官,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他们走进校园,给孩子们送去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法治宣传课,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校园霸凌”,“校园霸凌”有哪些危害,又将面临什么后果。还告诉孩子们,当遭遇“校园霸凌”时到底该怎么办。
他们走进看守所,在查清案件真相,打击犯罪行为的同时,既要保护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开展进一步的教育感化工作,让这些失足的少年能够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他们走进被害人的家庭,倾听孩子的哭诉,提供最温柔的心灵抚慰,用他们的关爱,为这些受到伤害的孩子扫去心头的雾霾,重获童年的快乐。
守护花开,拒绝霸凌,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1.校园是预防霸凌的关键一环
学校应定期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帮助家长及老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校内行为,更关注他们校外的表现,对学生的校外行为表现进行管理。此外,加强人性教育才能从源头上“疏”解引发暴力的诱因。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2.家长是孩子最可靠的保护伞
与其恐惧、担忧或以生命为代价暴力还击,不如也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霸凌未发生前防患于未然、在霸凌发生后给予孩子最有力的保护,帮助孩子们重建内在的安全感,让孩子们强大起来、远离伤害。
3.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公、检、法、司以及团委、妇联等部门,可与心理咨询、社会救助等公益机构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协作,制定校园周边违法行为防范与打击举措,并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到场、法律援助、社会观护、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专业支持,全社会合力为祖国的花朵撑起一片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