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学

墙角的蒲公英的人生启示(散文墙角的蒲公英)(1)

墙角的蒲公英的人生启示(散文墙角的蒲公英)(2)

墙角的蒲公英的人生启示(散文墙角的蒲公英)(3)

阳光暖暖地照着,路过院墙拐角我发现了一簇耀眼的黄。那颜色纯净充满朝气,我停下脚步仔细端详才发现是几株花开正艳的蒲公英。蒲公英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挨挨挤挤地斜着身子,根深深扎进土里给人一片生机。齿裂明显的叶子上黄色的叶脉清晰可见,叶子簇拥着数量不等的花葶,黄色的花高高在上,有的花瓣微微张开,有的傲然开放。看着蒲公英我想起了童年往事。

教室里,一群吊着鼻涕的毛孩子神情专注,老师声情并茂地读着:“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每读一句,我们摇头晃脑跟着读一句。那时正值春天,窗外阳光灿烂,一板一眼地跟读中我感觉自己也有一把降落伞,正在如画的春天里随风追逐远方。读书声忽然停了下来,老师拿起教鞭在我头上敲了一下,我才明白原来自己正在走神发呆。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倒对蒲公英更加敬佩了。

小时候上学,学校里每学期都要搞勤工俭学。春季,学校里安排的创收项目就是挖蒲公英了。虽然家乡的山上,河畔沟渠边到处都可以看到蒲公英的影子,但是我身体单薄,要完成二十多斤的采挖任务还是非常困难的。

每天下午放学后,赶着牛,扛上䦆头,我们就进山放牛挖蒲公英了。牛在山坡上吃草,我则到处搜寻着蒲公英。好不容易看到一棵,别的小伙伴一拥而上却没有我的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蒲公英,我高高抡起䦆头,落地时却挖偏了。有时候拿不准,一䦆头下去,一个蒲公英中间开裂碎了,我懊丧极了。对于八九岁的我来说,挖一棵蒲公英是一件难事。有时为了一棵蒲公英,同伴之间争执打架也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挖着挖着我就忘了自己的任务。我们三五个聚在一起,青蛙跳井、狼吃娃娃玩得不亦乐乎。至于挖了多少蒲公英,牛在哪儿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所以,牛不见了踪影,糟蹋了庄稼,回家屁股上挨两巴掌是常有的事。

后来,父亲见我人小扛个大䦆头挖蒲公英太困难,于是上集专门给我置办了采挖工具。一米多长的䦆把,七八寸长的䦆头握在手里轻重正好合适。有了这工具,我挖蒲公英就容易多了。开始头两天,我拿着自己新䦆头,心里感觉特别美,挖起来也特别带劲,所以收获颇丰。随着新鲜感逐渐消退,我挖蒲公英的业绩一天不如一天。最终我的勤工俭学任务在母亲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看我实在不行,母亲安顿好家里一下午就会挖几十斤回来。这些蒲公英晒干后不但可以帮我完成任务,多出来的还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在蒲公英开花的季节里,我奔波在家乡的沟渠河畔,山野路边,我以为自己通过努力就可以承担一份责任,但是最终还是父母为我撑起了一方晴空。那些出身卑微却生命力顽强的蒲公英最终在我的生活里成了一种象征,一种记忆。如今每每想起,我的心中总会升腾起一种怀念惆怅的复杂情绪。

就在我无限感慨的时候,电话铃声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说她挖了一些蒲公英,已经淘洗干净,让我回家来取。原来,由于长期用嗓过度我得了慢性咽炎。母亲听人说蒲公英泡水治疗咽炎效果不错,于是就早早为我准备了一些。接完电话,我的心里不是滋味,不知不觉两眼噙满了泪水。

看着墙角蓬勃生长的蒲公英,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年迈的父母,也想起了家乡蒲公英花开正艳的山坡草地。微风轻抚,我觉得自己也有一把降落伞,正在和蒲公英的孩子一起向着远方纷纷进发。


作者简介:

马宝学,男,生于1978年,小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延河》《散文百家》《中国青年作家报》《新疆日报》《联合日报》《宝鸡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中华活页文选》《华商报》等。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