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程油子乡义门村,当地方言称其为“里门”。 该村有一块碑文记载了义门村名的来历,《安平县地名资料汇编》中这样写道:“北魏时(公元386年),门文爱在朝为官,家中九世同居,被皇帝知道后,封为孝义旌其门。故为义门。”用安平方言发音,义门二字很拗口,说“里门”拖腔带韵却很是好听。“里门”就是传统小吃“锅炮(bao)肘子”发源地。相传此菜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紧挨着滹沱河北大堤的义门饭店就是因为锅炮肘子而闻名的。 锅炮肘子源于农家办喜事摆的宴席,它的创始人叫门金听(音,约光绪年间生人)。门金听的厨艺远近闻名。一到冬天,庄户人家娶媳妇办喜事的就多了起来,门金听常被人请去制作喜宴。据老人们说,门金听善良实在,有钱的没钱的,他都给人家把宴席办得有声有色。有钱的他把菜肴做的丰盛,没钱的他给人家把宴席做的花样繁多,使主人不失体面。被人请去帮忙做饭,俗话叫“撺忙”,无论谁请他帮忙,他都分文不取。农家喜宴除了八盘八碗等规格还会特意添加鸡、鱼、肘子、肉,意喻吉庆有余和表达一片盛情。肘子是其中一道最受欢迎的菜肴,有多种做法,比如:清炖肘子、红烧肘子、酱肘子、扒肘子、锅炮肘子等,锅炮肘子是门金听的拿手菜。门金听的儿子门大丑(约民国初年生人)最不爱做饭。因为做饭很费事儿,门金听一个人忙不过来,有人请他“撺忙”,他便带着门大丑,让儿子给打打下手。门大丑十分不情愿,凡事都叫父亲的徒弟门洪瑞(和门大丑年龄相仿)盯着。门洪瑞知道门大丑的脾气,洗菜、配菜打零杂,是事儿都跑在前边。年轻人不知道烹饪技术的珍贵,他俩一个光知道玩儿,一个光知道干活,却不知道好好学习技艺,尤其是菜肴的制作关键。到了门小辉和门永进跟他俩学徒的时候,他们只能是把从门金听那里看到的如数教给两位徒弟。门小辉和门永进却是有心人,他们把老一辈传下来的技术认真记在心里,并用于实践当中。他们也和师傅一样到乡亲们家里“撺忙”分文不取,因此人缘好,备受尊重。他们虽然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在改革开放后还是被人请到安平县城各自在饭店当大师傅。一次偶然的机会,门永进把一个剩下的肘子按师傅的传授做了一个锅炮肘子,人们一尝格外好吃,从此饭店便添加了一道传统“新菜”。 连庆余是门金听的朋友,听说县城有了锅炮肘子,特意过来品尝。肘子上桌,他瞧了一眼便叫服务员把门永进叫过来,先问了门永进跟谁学的手艺,再问肘子是怎么做的。门永进见老者鹤发童颜,道骨仙风,白色长髯垂落胸前,自是不敢怠慢,上前请教了名字,询问了辈分,按乡俗称呼老者,这才回话,说道,把猪肘子的茸毛刮洗干净,放入清水盆内,用小刷子刷洗。将肘子的边缘切成半圆形,再用尖刀在肘子的里部横竖各划两刀,深度划至接近骨头为止,使肘子自然弯曲,呈蟠桃状,放入沸水中汆一下,捞出。把肘子码放到锅中,放清水、花椒、大料、葱、姜、蒜、盐等作料,旺火煮开锅,改小火炖一个多小时直到软烂熟透,捞出,去骨,要把骨头去干净,肉面挂鸡蛋面糊,肉皮不挂糊,入油锅炸。旺火将花生油烧至七成热,轻轻地将肘子推入油锅内,改小火,用勺子在锅内托着点儿,以防粘锅炸糊肘皮,炸至肘子有飘浮的感觉,油温差不多上升到八成热,翻个炸另一面,慢火使其炸透炸焦。捞出来控干油,撒上花椒面,用刀横着切五六段就行了。连庆余边听边点头,等门永进把话说完他才说,门金听的锅炮肘子,你才做了前半部分,后边还没有做就端到桌子上来了,那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门永进性格温厚待人谦虚,听老者这样说他急忙请教。连庆余说,做锅炮肘子不能在锅里炸透炸焦,等油温到九成热时就得把肘子捞出来,是谓软炸,先控油,再放到另一个炒锅内用虚火干炮,把肘子内部的油脂慢慢炮净,炮出来的油要及时控出去,颠勺翻个,炮另一面,两面炮焦至金黄色,香脆并无多余油分,此时才能撒花椒面,上桌。这才是真正的锅炮肘子。新出锅的锅炮肘子不用切,用筷子一拨即散,吃起来外焦里嫩有粘度,不油不腻,酥香无比。门永进按着连庆余说的方法试验,果然肘子比过去做的好吃多了。再后来他和本村的门小尧合作开了义门饭店,锅炮肘子也不断改进,比如铁锅炖肘子改用高压锅炖,如今这道菜口味已经非常纯正,非常有名了,其香味吸引众多美食家不远百里前来品尝,就连博野县等地的人们都开着车过来吃肘子。 锅炮肘子似肉饼,但不失肘子之形,可以出锅即食,入口酥香;也可以卷玉米面饼(用玉米面烙的大饼,安平特色小吃)夹葱丝食用,吃起来香辣味厚,满口留香。 民间素有“无油无盐吃死不甜”之说。锅炮肘子的做法和工艺非常简单,说起来除了家常调料,就是油盐,再是掌握火候,这样简单的菜式就是一个字:香!香得让人食而不忘。这道菜肴经过师徒、父子传承已经是第四代了。门永进的儿子门祥涛和父亲一样不爱说话,但做锅炮肘子的技艺却非常娴熟。
义门饭店还有锅炮兔子,做法和肘子略有不同。鸡肉闲食和鸽子饼也属于锅炮系列菜肴,这些都是在传统小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义门饭店的特色菜肴。
来源:新浪博客--丁一冉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