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有关黄梅戏的经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有关黄梅戏的经典(不能因流行而扭曲经典原本面目)

有关黄梅戏的经典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经典黄梅戏曲目《女驸马》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最近这首戏曲却因被某网红魔改而在网上掀起一股热潮。该网红利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略带矫揉造作的唱调演唱经典黄梅戏曲目,之后被央视痛批不尊重国粹,而后此网红做出道歉解释并以流行唱腔重新诠释。通过这一事件,笔者不禁再度审视流行与经典这一辩题,二者是水火不容还是互相成就?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看问题要追根溯源,才能抓住本质。该网红一味地迎合当今的流量时代,利用新颖的方式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博人眼球,获取流量。看似已经乘上流行的快车,实则偏离了流行的本质,扭曲了经典原本的面目,所以终究经不住时间的检验,很快被拉下流量的峰头。在当今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和乐观的文化环境下,尤其是年轻人更多追求的是快节奏的生活和刺激新鲜的快感,所以还未辨清其面目就单纯地追随流行。但其实对于优美动听、喜闻乐见的黄梅戏,人们的心中依旧保持着那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与敬意。要不然在爆出该事件后,国家就立即引导流行的正确轨迹,而人们也立即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维护经典。

而且之后此网红歌手重新又以流行唱腔诠释,似乎不敢再冒名戴上经典的高帽。那么,这是否说明流行只能是流行,经典就只能是经典呢? 从其本源上看,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共同由人类创造,共同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丰富的色彩。纵观历史,曾经的黄梅戏在当年就相当于流行歌曲,它经过一代代人的发展与弘扬踏过时代的鸿沟,跟紧历史的长河,在如今成为了经典。又看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与具有流行元素的音乐相融合,擦出闪亮的火花。所以流行与经典甚至是可以转换,共同进步。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时代的发展,经典则扎根于现在甚至未来。魔改黄梅戏只是一时有些变形的流行,终是人们所抛弃。只有引导正确价值观,符合主旋律的流行才能经过历史的沉淀扎根于社会,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终究成为经典。

有人又说该网红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弘扬了传统经典文化,并不需要打击。可为什么却被央视暗示批评?笔者并不否定魔改黄梅戏这种方式,引起了人们重新对黄梅戏再度关注,但错误的唱调、单薄的人物塑造以及偏离的情感表达是不能传承发展经典的。经典可以借鉴、结合以及创新流行更好地发展,重要的是不丢弃经典的经典之处,不忘坚守经典的初心。

总而言之,通过该事件,我们需正确对待流行与经典,不能追随变了味的流行,不能打着经典的旗帜狐假虎威,而要让流行与经典伴着文化主旋律共同谱写中国文化华章。

文/胡丹桂(三峡大学) 指导老师: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