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人们印象中那个开疆拓土宾服四夷的盛世唐朝在经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已然由盛转衰,尽管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仍运作了150年左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安史之乱并不是李唐王朝凭借自身力量镇压下去的,实际上导致安史之乱最终失败的因素更多的是叛军内部的纷争。在这一纷争过程中安禄山死于儿子安庆绪之手,安庆绪又死于史思明之手,史思明死于儿子史朝义之手,最后叛军的主要将领又叛变了史朝义。所以所谓安史之乱的被平定其实只是镇压了以史朝义为核心的势力,而原属叛军系统的河北藩镇势力并未受到打击。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

相反李唐王朝为拉拢地方藩镇打击以史朝义为核心的势力还进一步封官许愿,这就使地方藩镇的权势进一步膨胀。藩镇割据就此成为晚唐时期的常态化现象,不过藩镇割据并未此时困扰李唐皇室的唯一难题:吐蕃、南诏、回鹘等外族势力的入侵;宦官集团的专权干政;朝廷大臣之间持续不断的党争......公元859年唐宣宗李忱驾崩后带走了李唐王朝中兴的最后一丝希望,此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两代的胡作非为迅速掏空了唐朝最后的家底。就在唐宣宗李忱驾崩的第二年位于今天云南省和缅甸部分地区的南诏政权两次入侵唐朝的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2)

长期以来唐军的主力被用于应对北方的河朔藩镇以及回鹘势力,所以南方的军事力量一直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不得不临时从中原抽调兵力前去征伐南诏。战后的咸通四年(863)一批从徐州、泗州一带征发来的士兵奉命驻防桂林以威慑南诏,当时朝廷与士兵们约定三年后期满轮换。可三年之期届满后朝廷却像忘了他们的存在似的,压根没调新的部队前来轮换的意思,就这样这批士兵在桂林又驻守了三年。到了咸通九年(868)朝廷为节省调兵的经费再次选择性失忆,这下再也不能忍受的士兵们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率部北上还乡。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3)

朝廷闻讯调集十道兵马将这次起义平息下去,但义军残部就此混迹各地,成为当地的不安定因素。公元875年五月在今天的河南长垣爆发了王仙芝起义,同年六月随着黄巢的加入起义军声势更加浩大,一时间昔日的庞勋旧部也纷纷投奔起义军。直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才被镇压下去。这时唐朝的统治根基已完全动摇: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嫡系部队几乎在战争中消耗殆尽,因此朝廷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不得不授权地方藩镇自行募兵,所以藩镇势力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大唐天子已沦落到和昔日的东周天子一样要看诸侯的脸色行事的地步。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4)

可以说这时的李唐皇室已只剩一个名存实亡的空架子,这个空架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公元888年唐僖宗李儇之弟李晔继承了兄长的皇位。李晔不像他的父亲和兄长那样昏庸,相反他对国事政务颇为上心。然而这时的唐王朝甚至连长安附近的地区都已无法控制:凤翔、邠宁、华州三镇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李晔头上。这时的李晔不仅受制于地方藩镇,甚至在他的宫廷之内还要受制于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势力。面对这一切感觉无可奈何的李晔只能终日借酒浇愁,对此看不下去的右拾遗张道古特意上书劝谏李晔。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5)

谁知李晔闻言勃然大怒之下将张道古流放蜀中。劝谏的大臣尚且落得如此下场,至于宫里那些小宦官、小宫女更是常被喝得醉醺醺的李晔无故责打,更有甚者直接被酒醉的皇帝当场斩杀。尽管李晔杀的都是一些没权力背景的小宦官、小宫女,可这还是引起了以刘季述为首的大宦官们的警觉。他们心知肚明李晔一直想除掉他们,只是没敢动手而已。万一哪天这位喝醉酒的皇帝把他们给砍了似乎也不是不可能。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势力出于这种担心就开始悄悄密谋。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初四宦官集团等到了下手的机会。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6)

这天李晔到城北的皇家苑囿打猎,当晚回到宫中的李晔又设宴款待群臣。这次他一如既往又喝醉了,又一如既往顺手杀了几个宦官和宫女。由于这晚李晔喝得烂醉如泥,所以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间他就没起来。这时刘季述对宰相崔胤说:“宫门紧闭,圣上也不来上朝。我看昨晚圣上喝得不省人事,怕不会出什么意外吧?万一真要有事,那么咱们做臣下的又何以自处?不如我们现在进去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情况”。不知其中有诈的崔胤也就同意了。刘季述随即调集千名禁军裹挟着崔胤进入宫中。一进入宫中自然就看到了昨夜被李晔所杀的宦官宫女尸横遍地的惨状。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7)

刘季述趁机对崔胤说道:“皇上如此荒唐如何能君临天下?倒不如废了这昏君,另立太子为善。江山社稷为重君为轻,你我为国家社稷着想也顾不得许多了”。这时周围都是刘季述的人马,所以崔胤一看这架势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刘季述随即以宰相的名义召集文武百官签署了一份罢黜李晔的联名状。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刘季述用一根银手杖指着李晔像训斥小孩一样前前后后数落了几十条罪名,然后就把李晔软禁在少阳院。刘季述离开时命人把少阳院关门落锁并将锁眼以锡水封死。堂堂大唐天子竟沦落到连院门都出不得的的地步。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8)

当时李晔随身所带的物品极其有限,甚至连换洗衣服都不够。刘季述命人在少阳院墙上凿了一个小洞,让人通过这个小洞往里面送食物,但严禁往里面递送除食物之外的东西,即使李晔和他身边的女眷们想换新衣也不被允许。刘季述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李晔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囚禁了李晔之后刘季述又带着人马直扑太子所在的东宫。太子李裕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刘季述等人裹挟着登上皇位,李晔被尊为太上皇,少阳院也改名为问安宫。宫廷内的这次变动很快被那些手握重兵的藩镇军阀所得知。藩镇中势力最强大的朱温已开始该如何盘算利用此事了。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9)

光化四年(公元901年)正月初一宰相崔胤联合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刘季述等人,随后拥戴李晔复位。然而在经过这场风波之后朝廷已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这时宰相崔胤犯了一个和东汉末年的何进类似的错误:借朱温的力量诛杀宦官。刘季述死后内廷的权力落入大宦官韩全诲之手,他一得知崔胤打算和朱温联手诛杀宦官就立刻和岐王李茂贞联合:请来李茂贞的几千兵马驻守京城。半年后朱温领兵讨伐韩全诲,韩全诲便迫使李晔一起出逃到李茂贞控制下的凤翔镇。朱温则率兵把凤翔城包围起来,这一围困就是一年多。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0)

结果李茂贞守得粮草用尽,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一千人。身为天子的李晔在宫中弄了一个小磨,每天靠磨豆麦喝粥勉强维持生活。宫人们每天有三四人死亡,民间更是出现了吃人的现象。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实在没法再守下去了,于是在和李晔商量之后将韩全诲等二十多名宦官斩杀,将他们的首级送给城外的朱温,同时将李晔也交给了朱温。从此李晔完全成为了朱温手中任意玩弄的木偶傀儡:朱温决定将李晔迁往洛阳以便就近控制。李晔尽管心不甘情不愿,可面对手握重兵的朱温又能为之奈何呢?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1)

最终李晔还是在朱温的胁迫下被迫前往洛阳,长安百姓也被朱温胁迫着一同迁往洛阳。朱温为断绝李晔回銮的打算拆毁了长安所有建筑,将木料投入渭水顺流而下,用来修建洛阳的宫室。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在顷刻间化为废墟,由此结束了长安城绵延数千年作为都城的历史。李晔坐着车向洛阳进发的一路上随时可以看到那些被迫随性的啼饥号寒的长安百姓。百姓们见到李晔之后仍跪在道旁山呼万岁,然而李晔却对他们说:“不要再跪了,朕已不再是你们的天子”。很显然李晔已意识到只要自己一到洛阳也就意味着再也无法摆脱朱温的控制。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2)

李晔为摆脱朱温的控制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尽管朱温此时已是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不过其他藩镇毕竟也有一定的实力,所以李晔暗中向李克用、王建、杨行密等各路藩镇送去了求救信。与此同时李晔以洛阳的宫室尚未完工为由滞留在陕州,试图在此地等待各路藩镇的勤王大军。李晔能想到的事当然也是朱温所能想到的,所以朱温亲自前往陕州觐见李晔。朱温向李晔表示自己将亲自前往洛阳监工以确保宫室早日修建完毕。仅仅一个月之后朱温就声称洛阳宫室已落成,要求李晔早日起驾前往洛阳。恰巧此时李晔的皇后产下一子。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3)

李晔以皇后正处于产后休养期为由要求延期动身,然而朱温哪会看不出李晔的小心思,于是他派部将寇彦卿赶赴陕州以武力催促李晔动身。李晔推托说天象显示近期东行不利,寇彦卿闻言直接把为皇室观察星象的司天监官员给杀了。这下彻底没辙的李晔只好随寇彦卿东行。李晔进入洛阳后实际上就已完全处于软禁状态,但朱温仍对他不放心。李晔从长安动身时带着侍奉他日常起居的侍从、供奉二百余人,朱温竟在一夜间将这些人全部杀死,随后用相同数目、年纪相仿的自己人代替。此举能瞒过别人,然而李晔怎会没发觉自己身边伺候的人被换了呢?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4)

李晔知道自己身边早已遍布朱温的耳目,从此李晔已是苟延残喘等死而已。公元904年八月十一日深夜喝得酩酊大醉的李晔在椒殿院中早早就寝。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宫内的宁静:河东夫人裴贞一闻声打开了宫门,然而迎接她的是全副武装的士兵杀气腾腾砍下的一刀。正在熟睡的李晔被宫人的惨叫声惊醒后穿着睡衣就想逃命,结果和昭仪李渐荣一同被害。次日朱温的手下蒋玄晖对外宣布:李渐荣、裴贞一等人谋害皇帝,现在已被处死。事实上这件事完全就是朱温一手自编自导的,随后朱温从李晔的九个儿子中挑选了辉王李柷继位。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5)

第二年为唐昭宗李晔下葬时朱温又命蒋玄晖把唐昭宗剩余的皇子灌醉后全部杀死。至此李唐皇族只剩下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皇帝。这时朱温已把篡夺唐室江山提上议事日程。这时朱温手下的谋士李振建议:残唐朝廷之所以混乱无能是被所谓的衣冠士族败坏的。这些人自恃门第高贵、精通学问,绝不会为新朝廷所用,所以不如斩草除根。朱温对李振的建议深表赞同,于是他上书李柷将朝中的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三十余名官员流放外地。当这些官员途经滑州白马县的白马驿时被朱温的手下全部杀死。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6)

这场被后世史书称之为“白马之祸”的大屠杀实际上已宣告了唐朝的灭亡:李唐皇族的成员已死得差不多了,忠于李唐王朝的大臣也遭到了大面积的清洗,只剩下小皇帝一个光杆司令已实在不足以被称为一个政府了。白马之祸以后朱温还展开过几次较小规模的针对朝臣的屠杀清洗,甚至就连李柷的母后何氏也被朱温杀死。名义上身为臣子的朱温能杀太后本身就足以证明李唐皇室的尊严早已荡然无存。在经过如此大面积的清洗之后朝堂上几乎空无一人,朱温又提拔了一些以前不得志的士人用以充点门面,然而在见识过朝廷上的腥风血雨后人人皆对做官谈之色变。

唐朝灭亡的经过是什么(唐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17)

如果是在平时升官当然是好事,尤其是那些长期郁郁不得志的士人更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上挤,然而朱温提拔的宰相杨涉竟在得知自己被升为宰相后对家人说:“世道崩坏,身陷罗网,真怕有朝一日连累你们啊!”不过朱温已不在乎这些了,因为他已迫不及待想要坐上皇位了。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朱温逼迫唐朝最后一代皇帝李柷“禅位”,至此立国289年的大唐王朝覆灭。李柷“禅位”后被降封为济阴王,随后被迁往曹州软禁起来。第二年年仅17岁的李柷被朱温毒杀。李柷死后的谥号为唐哀帝,而他作为唐朝最后一代皇帝的一生也确实折射了那个时代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