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人口增长,那意味着还有红利。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也是如此,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增速已经在快速下滑,2021年我国人口净增长才48万。全国人口增长才这么一点,那对于很多省份和城市来说,必定会出现人口负增长。实际上,过去几年时间,很多二三线城市就发起了“抢人”大战,通过各种福利政策来吸引人口流入。

人口密度小的城市群(拥有2个直辖市的城市群)(1)

2021年,人口增长第一大省换了,浙江取代广东,以72万人的净增人口位列第一,其次是湖北、广东,分别增长净增54.7万人、28.1万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城市人口变化,2021年武汉常住人口增长120.12万人,高居全国第一。而全国人口增量前20名,竟然全部是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中,广州以7.03万的人口增量排在第21名。

按道理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流入就越多,毕竟工作机会多,收入也就越高。从北到南,我国沿海地区有三大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按经济规模,长三角城市群由于地域大,经济体量排第一,其次是珠三角,京津冀。

长三角城市群的杭州人口增长23.9万,排全国第三,宁波增长12.4万,嘉兴增长10.5万,南京增长10.37万。珠三角城市群的佛山增长9.38万,广州增长7.03万,东莞增长5.32万。看得出来,这两个城市群的人口依旧在增长。然而,京津冀城市群,坐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过去的一年,人口流失了30万,到底怎么了?谁“赶走”了打工人?

河北流失16万人

数据显示,2021年河北常住人口减少16万。实际上河北出生率并不差,去年出生人口为53.3万人,位居全国第四。出生人口50多万,常住人口却负增长,说明流出的人口规模更大。

人口密度小的城市群(拥有2个直辖市的城市群)(2)

河北为什么留不住人?还不是因为北京的强大集聚效应。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的优质资源非常多。不但有最多的央企,还有很多外企总部,以及互联网巨头。总之,无论是国企、民企、外企,都是数一数二的。

相对来说,河北就没什么好的产业,以及好的机会,所以大量的人口必然会流入北京,毕竟距离这么近。

天津减少13.6万人

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天津曾经有过辉煌,在上世纪80年代,和北京的差距并不大。90年代滨海新区的建立,更是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天津GDP一度逼近深圳、广州。

然而,如今天津GDP跌出了全国城市前十名,不如杭州、南京、武汉这些城市。2021年天津经济增长也只有6.5%,远低于其它城市。毫无疑问,天津已经掉队。

人口密度小的城市群(拥有2个直辖市的城市群)(3)

实际上,放大到10年以上来看,天津人口增长似乎还不错。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天津常住人口增长了200多万。然而,从2019年开始,天津人口就出现了大幅减少,2021年更是减少了13.6万人,在全国50大城市中,位居第一。

天津人口流失为什么这么多?主要原因还和天津的产业结构比较旧有关,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民营企业,还是以重工业为主,而互联网、信息产业却很薄弱。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机会太多,隔壁的北京更加具有吸引力。

北京少了0.4万人

作为我国首都,一线城市,连北京人口都减少了0.4万,发生了什么?按道理来说,北京的优势非常多,是其它三座一线城市所不能比的,竟然还会出现人口流失。

其实,北京人口流出主要和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关。过去一年,有多家央企总部搬出了北京,转移到了其它城市。比如三峡集团搬到了武汉,中国电子集团迁到了深圳,中国船舶集团到了上海。

人口密度小的城市群(拥有2个直辖市的城市群)(4)

央企总部迁走,必然会带动人员流出。所以,减少这么一点人口也正常。不过,北京的高房价,高入户门槛,也造成一些人口流失。比如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留在北京的不多,很多都去了上海、深圳等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失严重,与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不足有关。除了北京,华北地区其它城市发展动力都不如很多南方的城市。所以,未来不排除人口继续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