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博

“春雷响,万物长”。雨水之后,大地随着太阳的回暖而变得酥松起来。在地下蛰伏一冬的毛虫、羽虫、介虫、蚜虫等都从睡梦中惊醒。百虫萌动,疾病易生。农谚曰:“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时代,为了吓唬虫害,关中乡村里在惊蛰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炒豆子的习俗,意为灭虫害、保五谷、祝丰登。

舌尖上的老西安 舌尖上的老西安(1)

所谓的吃炒豆子,就是吃炒玉米豆和黄豆。记得小时候,在故乡,每到惊蛰时,孩子和女人们都要忙活起来。此时,春节刚过去不久,家里一年准备的好吃好喝都已见底,田野里果园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可寻,这时,一捧炒豆子便能给孩子们打打牙祭,让一家人吃得开心。

舌尖上的老西安 舌尖上的老西安(2)

炒豆子,也是大有讲究。炒玉米豆要用斑斑土炒,炒黄豆要用糖精水炒,这样炒出来的玉米豆脆口不焦煳,黄豆干脆香甜,可谓是各有滋味。为了准备炒豆子,惊蛰前一天,村里的孩子们拿着布袋相约去拾斑斑土。所谓斑斑土,是当地的一种如鱼鳞般的黄土,其性酥松,就像流沙一样,不粘物品。这种土只有村后的塬下有,大家也不会多拾,多了没用。即使多拾了,也会分给村里孩子小没有空去拾斑斑土的人家。拾回去的斑斑土,敲碎用筛子筛去杂质,下面的细土备用。

铁锅烧热,将筛好的斑斑土倒进去。随着大铲挥动,锅里的斑斑土很快由腥红色变成褐紫色,并散发出一股焦熟的味道。然后,把经过挑选,颗粒饱满的玉米豆倒进锅里,不停搅动。锅底的火,不温不火,柔性十足。女人手中的锅铲不停地来回翻炒,锅里的玉米豆在斑斑土的温热中,就如秋天成熟的大豆,随着砰砰声开始爆花,又如放鞭炮噼啪不绝。这种炒制的声音,就像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富有寓意。不一会,便开满一锅花。然后,将炒好的玉米花倒进铁筛中,筛去斑斑土,便留下一粒粒白生生的玉米花,煞是好看。吃起来,更是格外脆响,完全没有土味。

炒黄豆和炒玉米豆不同。干锅加热,倒进金灿灿的黄豆,慢火炒制。火最好用麦秸烧,绵长而柔和。黄豆粒在滚热的铁锅中不停跳跃,发出爆响,豆皮便炸出一个个裂纹,自然成形。待要成熟时,洒入一点点糖精水,便成一锅香甜的炒豆子。

舌尖上的老西安 舌尖上的老西安(3)

随着有节奏的爆响和砰砰不绝的声响,整个村庄里都散发出炒豆子的香味。炒好的豆子,还没冷却便被装进塑料袋中,密封起来,这样可以吃上好几天。

牙口轻咬,咯嘣直响。惊蛰吃炒豆子,不仅让孩子们开心,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驱除邪气,身强体壮,五谷丰登,家庭幸福。这种美好的祝愿源远流长,唇齿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