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字从现在的平面二维空间结构来看是一个左右型结构的汉字“攻”字的左边是一个“工”字,“工”字在这里充当“攻”字的声旁,提示:“攻”字的发音与“工”字的发音相同或者相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汉字学习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汉字学习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汉字学习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攻”字从现在的平面二维空间结构来看是一个左右型结构的汉字。“攻”字的左边是一个“工”字,“工”字在这里充当“攻”字的声旁,提示:“攻”字的发音与“工”字的发音相同或者相近。

由之前我们学过的“工”字可以知道其定义:做功成器曰工。从这里可以知道三个因素。其一,工人,就是做工的人,古人称之为匠人或者是师某。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具体的是哪一个身份的人?具备何种程度的技艺?其二做工的对象,做什么器物或者器具。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把什么物件给制作出来?拿木匠来说,是制作板凳呢?还是制作桌子呢?其三,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去制造器物或者器具。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制作板凳或者桌子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做,高的、还是矮的?总得有一个考核的标准,太过于笼统也不好下手不是?

“攻”字的右边是一个由“攴”字变化而来的“攵”字,现在我能称之为“反文旁”。从文字字形上来看“攵”字与“文”字的笔画相同,字形相近。从细的方面看“文”字横上面是一点,位于横的中间。“攵”字的上面是一撇,位于下面像“又”字的左上角。由前面我们学习过“攴”(攵)字的结构与意义可以知道“攴”字的造字原理:手持棍棒之类的器械进行敲打。

“攴”字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面的“卜”表声,下面的“又”是古文字“手”字的形状。“又”字在这里表意,手持器械。从整体“攴”字来看,手持棍棒状的器械进行敲打。《诗经》记载:“八月剥枣”。“剥”与“攴”通假。只不过这里的“攴”,后来写作“扑”。“攴”字在现代文里很少使用,几乎不用。“攴”字是“扑”字的初文,“扑”字是“攴”字的后起分化字。

根据东汉许慎在其著作《说文》一书中的记载:攻者,击也。从“攴”、“工”声。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用武力进行攻击。依据《说文》体例:某字,从某,从某某,会意也;某字,从某,某声,形声也。可以知道“攻”字是一个形声字,属于左声右形。“工”字是“攻”字的声旁,“攵”字是“攻”字的形旁。

根据“攻”字进行的对象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意义。“攻城略地”之“攻”用于战争,那么发起“攻击”的是士兵,下达命令的是一国元首或者一国武将之统帅。比如墨家学派的墨子善于守城因此而造了一个词“墨守成规”由此而改变的电影《墨攻》很值得大家进行观赏。“学习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的“攻”是指“治学”,做学问。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人先学习,有的人后学习。有的人理解的比较透彻,有的人理解的比较浅显。有的人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的人学习某一领域。所以仁者见其人,知者见其知。

《考工记》,攻木、攻金。这里的“攻”犹如“治”也。木材的长短、粗细、曲直都需要进行丈量它的尺寸,按照一定的要求制作成相对性的器具。冶炼金属,需要一定的金属矿物质,一定的炉温温度,一定的铸范。从事的业务范围不一样,所需要的工作环境、工作设备也不一样。

孔丘在《论语》上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说明做事情不能偏激,要眼观大局,看到任何事情的两面性,从而趋利避害。同时做事情不能走歪门邪道,也不能剑走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