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JVC HP-DX1000这副大木碗耳机,我是第一次有机会放到店里仔细听. 感谢Vineland版主慷慨出借此耳机给我. 在此致谢.

为报答Vineland版主的慷慨,我决定趁拥有这副耳机的几天,对它做一个听评,并与店里的样机天龙D7000,铁三角W5000做一对比.

艾利和ca1000搭配什么耳机(日本JVC顶级耳机DX1000亲身听感)(1)

这是DX1000耳机的包装盒,说明书等物.

这是铁三角目前最高型号W5000耳机和DX1000的对比.

艾利和ca1000搭配什么耳机(日本JVC顶级耳机DX1000亲身听感)(2)

用来比较三副日本木头耳机的前端系统是: DENON DCD2000AE EAR HP4. 大家知道HP4是一台以驱动低阻耳机著称的良好耳放,恰好三副日本木头耳机都是低阻(DX1000阻抗为64欧),故用它来担任耳放,是非常合适的.

艾利和ca1000搭配什么耳机(日本JVC顶级耳机DX1000亲身听感)(3)

三副耳机里,W5000是比较特别的一个耳机,换言之,D7000和DX1000颇有些相似之处,而W5000,是属于另外一派的.

W5000的耳机在与D7000,DX1000相比下,显示出3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在这里我不用"优点"或"缺点"这种词,因为这3个特点视聆听者的口味,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

第一个特点是: W5000的低频是相对最薄的.

第二个特点是: W5000的中高频泛亮. 比D7000和DX1000亮度明显提高. 长时间聆听的话,我必须指出,W5000是最容易引起疲劳感的,特别是对那些对高频发亮过敏者. (我这副W5000使用了3年,不要说没有煲开.)

第三个特点是: W5000声音的修饰感最重. 相比之下,D7000和DX1000都是声音更"正",修饰感较少的耳机. 下面谈一些我对这三个特点的想法.

第一个,低频较薄,这就是个个人口味的问题. 喜欢低频较浓厚者,丰满者,或者低频很有力者,就要注意一下,W5000也许不合你的口味.

第二个,中高频泛亮的问题. 这其实是造成W5000难以驱动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W5000这副耳机大家知道除了原配HA5000耳放之外,很难找耳放,事实上它用大多数耳放声音都是偏亮的. 用音色柔和软调一些的放大器是比较合适的,比方莱曼,NX-03,RPX33等. 如果是在同一个前端下比较,那W5000中高频的亮度是显著高于DX1000和D7000的.

第三点,修饰感,其实这是W5000的主要卖点. 特别是W5000演绎的女声,清甜婉转,音色鲜活,结像突出,具有一种所谓"磁性",相比之下,DX1000的人声就显得不够鲜活和突出,经常是和伴奏声音混合在一起的. 从我个人的口味来说,W5000这副耳机的卖点就在于它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修饰感. 它的音场表现不象DX1000,D7000那么轨整,音色也不象DX1000和DX7000那么纯正而朴实,这使得它在演绎古典音乐方面,虽然以铁三角耳机的表现而论属于很好,但我个人不会选择它播放古典音乐. 或者这么说,只要我手头有DX1000或D7000,W5000就不会被我选来听古典音乐.

欣赏流行歌曲,特别是女声,仍是W5000的主要亮点,和我愿意使用它的场合. 这是一副很特别的耳机,音色清甜鲜明,细腻而精致,是一副表现东方式修饰美感的代表性耳机. 对这副耳机喜欢者和讨厌者必定同时有,而且都很多. 一分为二地看,就是: 我会拿它欣赏流行女声,但不会拿它播放古典音乐. 说完了W5000之后,让我把笔墨集中到DX1000和D7000这两副耳机.

前面我说过,这两副耳机大致可归入一派(和W5000不同的一派),这是怎么样的一派呢? 我认为是声音比较纯正,健康的一派.

铁三角W5000适宜用纯正,健康来形容吗? 我觉得不是很适合; SONY SA5000适合用纯正,健康来形容吗? Sorry,我也觉得不适合. 常见的日系高档耳机里,适宜用这四个字形容的,就是天龙D7000和JVC DX1000这两副耳机.

当然这两副耳机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A/B切换着听,还会感觉听感很不一样,但我仍觉得它们的共同点是,声音比较纯正,健康,没有明显的修饰感,没有明显的染色,加工,矫饰,扭曲. 没有.

这就使得这两副日系高档耳机都能较为完满地播放古典音乐,纯音乐,并且在前端支持的情况下,得到非常出色的效果.

相比之下,我个人觉得D7000的音色还是更为中性无染一些,在前端良好的情况下,它给出的是高度中性,透明,细腻,柔和的声音,细节异常丰富,瞬态毫不含糊. 是的,D7000是令人叹服的,它的绝对素质之高 ..... 我必须承认,略在DX1000之上.

DX1000的声音比起D7000略多了一些温暖感,声音比较蓬松,不象D7000那么结实紧密. 注意一下DX1000的结像力,就不难发觉,和D7000鲜明结实的结像相比,DX1000有些过于注重音乐整体的"浑然一体"感,而人声和单件乐器的结像有些松软. 我细听之下,也注意到D7000的细节再现能力,稍强于DX1000. 这应该得益于D7000更好的两端延伸. 而DX1000的两端延伸应该说并非其突出亮点. 我注意到网上一些关于DX1000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的密度不够. 其实我不认为DX1000的声密度有问题,用我的话来描述,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它比较松软和蓬松的结像. 通俗地说就是结像不够结实和鲜明. 应该说用HP4驱动它已经没有明显的问题,但如果把它和素质强大的D7000直接A/B,差距就出来了. 和W5000及D7000相比,听流行歌曲时,DX1000的人声确实过于和伴奏音乐浑然成一体了. 我估计大多数发烧友是更喜欢那种主唱人声鲜明玲珑地凸现在伴奏音乐之上的感觉.

是的,用挑剔的眼光看,DX1000的两端延伸可以挑剔一下,结像力可以挑剔一下,但其他方面就很难去挑剔它了. 这不是一副类似SA5000那样立志要把频响做到十多万赫兹的耳机,不是一副立志要做到最高解析力的耳机,或最大动态爆发力的耳机. DX1000的设计本意,应该是造就一副声音健康,温暖,蓬松,能使人舒适欣赏音乐的耳机. 我认为如果是这个意图,那JVC做到了. 是的,D7000的绝对素质高出它,但DX1000比它多一些温暖敦厚感. 在素质强大的D7000面前,DX1000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DX1000耳机作为一副六七千价位的耳机,虽然灵敏度高,阻抗低,但注定也不是随便可以驱动好的. 根据它的特性和实际的聆听,我觉得中等价位,最适合驱动它的,仍是我们熟悉的SOLO.

一是SOLO的高频延伸和细节还原比较出色,正好适合两端延伸略有些保守的DX1000,第二点是SOLO的人声结像比较鲜明锐利,正好能使得DX1000在演绎流行歌曲时,中间部分的主唱人声,稍微凝聚和突出一些.

差不多价位的莱曼和NX03,驱动DX1000明显不如SOLO.

---------------------------------------------------------------

喜欢乙迷的文章就订阅“乙迷”吧,每天都有精彩的HiFi资讯呈现给大家哦!

同时订阅乙迷更有器材租赁活动,每日一谈最新乐理也能及时分享给大家

还不快行动起来,搞起!!!!

乙迷网imclubyimi(或公众号搜索“乙迷”)

乙迷网新浪微博:乙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