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多屏”时代与媒介融合背景下,观众观看的媒介、行为方式的改变,引发业界关于电影“叙事模式”“文化表征”“电影本体”等的多重思考。尤其是蓬勃发展的新主流电影改变以往固化的创作手法,其突出特征表现为“集锦式”的电影创作。“集锦式”电影又被称为“拼盘电影”“集锦片 ”,是以“同主题短片合集”为主要特征的电影亚类型。新主流“集锦式”电影通过快节奏、短时长和日常视角的创作表征,建构“家国”叙事,从而通过文化编码缝合集体记忆。
关注中国新媒体传媒的发展和短视频制作对于集锦式电影的发展和传播至关重要;所以集锦式电影为什么在当今如此之火就当从多方位角度来剖析分解。为此,本文将集锦式电影置于短视频和中国社会发展视角之中,借鉴中国短片电影和短视频发展史等多学科理论。结合现实收集数据对集锦式电影进行艺术表征、创作机制、发展脉络、受众原因、发展途径和得失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深挖中国集锦式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其表达含义。
一、新主流集锦式电影的概念辨析
1.集锦式电影的起源
集锦式电影是我国电影行业独创的一种故事影片类型。所谓“集锦”,就是由一个剧组里的演、编、导等电影创作人员合作摄制的系列短故事片,他们分则独立,但和则一体。虽每个故事短片拍摄手法和创作风格不同,却又统一于一个影片的总主题里。由于集锦式电影突破了一般故事影片的创作模式,以一种别样的方式集演、编、导众家艺术特点,又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扩大了影片的表现内容,最终可以使集锦式电影达成观一片而览一家电影公司的多有著名电影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在大众观影界里广受观众认可。
1934年10月摄制完成由8个独立的小故事构成的新形式的影片《女儿经》是我国最早的“集锦式”电影。创作手法借鉴古代的折子戏,折子戏又名“插一出”“零出”“散出”“集戏”等,是指一场或几场组成的、有独立体系、几出或别具特色的故事组成的完整的戏。
2.新主流集锦式电影的创作
主旋律电影,主题表达大多集中在对中国20世纪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回溯与再现上。主旋律电影主要目的是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宣导的功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深入,主旋律电影也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和票房“危机”。1978年至1989年间,基本奠定了主旋律电影的题材,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大渡河》(1980)《开国大典》(1989)等;表现伟人传记片的《彭大将军》(1988)《周恩来》(1992)等;表现工农兵题材的《焦裕禄》(1990)《离开雷锋的日子》(1996)等。
源自20世纪主旋律电影的故事“叙事模式”,通过处理“个人与集体” “家与国”“小我与大我”等矛盾冲突 ,也为新世纪主流电影确立了创作准绳和制作标准。具体来讲则是将一套硬性标准的“中国话语”通过观众可以接受的叙事模式嫁接到电影人物的言行之中。其目的是使银幕上的这套规范与行动准绳能够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其关键点在于“文化编码”和“缝合叙事”。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逐渐成为电影市场主力,其中不乏现象级的电影如《战狼2》(2017)《长津湖》(2021),《我与我的祖国》(2019)《我与我的家乡》(2020)《我与我的父辈》(2021)“三部曲 ”等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热门话题 。新主流电影“集锦式”的创作表征作为一种热点现象受到学界的关注,背后的原因则是市场、观众、文化等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影创作工作照(图片来源: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
二、快餐文化:集锦式电影的观众接受
1.“集锦式”电影的行为逻辑
在此次报告中,我在网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四川、北京、上海、广东、武汉、广西等13个地方收集了158份问卷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结果显示:
您更愿意在手机上看短视频还是长视频?
罗洋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信息网络流量为主导的“微”时代已然到来,能在最“快”的时间获取最“多”的内容,成为了国人当前快节奏生活下,最认可的高效生活方式之一,由此孕育了一批微时代下的新媒体平台,例如“微博”“微信”“微视”等。微时代的特点较突出,具有传播内容精良,信息容量大,推广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受众互动性强等特点。它不仅迎合了人们对短 频“快”的需求,更孕育出了“快餐文化”,让其成为新时代下媒介传播的文化主宰,进一步取代了传统慢节奏文化的地位。从上表得知,在158份问卷调查中显示,有66.46%的人更加愿意在平常使用最多的电子产品中观看短视频。从这个信息中得知“短视频的影响力逐渐超越了长视频的影响力”短视频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下,开始逐渐占领了当今的网络。
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受众不愿将精力投入到一本书籍的阅读、几十集电视剧的观看。相较之下,追寻短暂的视觉快感和高浓度的情感体验,已成为当下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仅如此,开倍速观影已成常态,观影速度更是从1.25倍、1.5倍到如今的2倍。越来越快的播放节奏,显露出受众对于快节奏的需求。因此,碎片化阅读、轻量化视频正成为微时代下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调查当中也发现了大众选择短视频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您觉得短视频在哪些方面吸引到您?
2.“集锦式”电影的生理逻辑
从以上观点和事实数据中可以得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中国快时代,快节奏的前提下,长视频、长剧和长电影已经不再适合大多数国人的生活需求,他们需要更加快速短小的新闻去吸收各地所发生的事情和观看笑点更加密集的喜剧短视频来缓解生活的压力,也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面得到一丝乐趣。同时集锦式电影对比起短视频来,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集锦式电影每一篇都是以短时长呈现的,这适应了如今短视频热潮下观众们的碎片化习惯。而且集锦式电影也会使用明星演员参演而带来更多的“明星效应”,这更有利于电影影片收视率的提高。并且不管是多么复杂的叙事结构,还是多个独立故事的拼接结合,集锦式电影的成功在于多个故事各自完整的同时,还保持着主题的一致,也可以体现不同导演的风格和创作能力。
从科学角度的方面来说,短视频和集锦式电影的短时间多密度的转折点,是使观众对该方面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多巴胺在维持脑的基本功能(精神、情绪、意识等),控制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运动、知觉、呼吸)等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多巴胺在各种机体活动中能有如此广泛、复杂的作用依赖于它与神经活性的协同作用。这包括两方面的问题:神经兴奋性对于多巴胺分泌的调控;和多巴胺分泌对神经兴奋性的功能。
对于当今的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现代的中国走上了高发展道路,而高发展的同时也会必然带来工作上的高压,当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多时,就要寻求更多的刺激来帮助自身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来帮助自身缓解压力。这正是因为短视频和集锦式电影对多转折点的压缩,造成不间断的感官冲击刺激着神经单元而让身体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来使自己身体兴奋。
从158份问卷调查中,我们也能论证以上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您觉得您更感兴趣的是普通电影还是集锦式电影?
(集锦式电影: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等多故事拼接成为的电影)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人还是更喜欢对于自身来说更加新颖的电影形式“集锦式电影”对于选择集锦式电影人中,还有更加详细的问题询问了这些人,也给予了以下回复。
您对集锦式电影的哪些方面感兴趣?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知,对于集锦式电影的观点,多数观众更加喜欢比起普通电影更加新式的电影,而且集锦式电影的叙事节奏快,转折反转多。也更加符合当代社会进程,适应当代民众的喜好。由此可知,集锦式电影的大火是有据可循的。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下的网络世界,短视频平台在其中的影响尤为重要,在资本范围之内收购各类视频平台进行整合规划形成一个影响力更大,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的融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微视等”。在这些平台的传播下,任何的事物都会快速传播在各类人群和各地方之中。而集锦式电影在这些平台的影响下进行前期宣发,进而达到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大幅度提升,从而原因走进电影为该电影贡献票房。总而言之,新时代融媒体平台的发展为集锦式电影打造了良好的传播平台,从而积极带动了集锦式电影的发展。
(特邀作者:钟微,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讲师,从事影视艺术研究)
责编:勾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