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1)

图|陈士榘将军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也就是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开国上将、时任工程兵司令员、特种工程兵司令员兼政委的陈士榘回到北京。

毛主席一见他,兴奋地拉住他的手说:

“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你们做窝(指建两弹基地),你们立了大功!”

为两弹做“窝”

1958年下,黄河中下游爆发了自1930年以来最大的洪峰,到7月17日,黄河冲垮了位于郑州黄河大桥11号桥墩,造成了京广铁路停运,南北交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河南省委迅速上报了有关灾情,当时在河南郑州开会的周总理汇报了情况。

周总理一听心急如焚,立即与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渠、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交通部部长吕正操以及河北省委视察黄河大桥。

由于交通中断,当时郑州火车站内挤满了滞留的乘客,加上天气炎热,有不少的人因喝不上水而中暑,周恩来心情十分沉重,立即指示河南省委:“你要想办法解决大家饮水问题,不准死一个人。”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2)

图|抗战时期陈士榘

周总理将情况紧急汇报给毛主席后,考虑到河南郑州、新乡滞留了大批的乘客,因此决定临时修建一座浮桥,让乘客先从浮桥离开。

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集会议,会议决定,出动工程兵一面抢修黄河大桥,一面修一座浮桥供人同行。

陈士榘接到任务后,立即抽调4个舟桥团、1个工兵团和三个工程兵学校的4个学员连紧急赶赴。

经过几天不眠不休地抢修,工程兵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这次行动中,工程兵展现出了过人的素质,和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多年的努力是分不开关系的。

早在1952年,陈士榘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

工程兵是历史较为悠久的兵种,事实上通俗的解释来看,工程兵就是指在战争过程中,遇山开山、遇水架桥,保障己方部队快速机动,顺利抵达作战区域的一个兵种。

随着现代化军事的不断建设,工程兵也成为了现代化战争中国,不可或缺的兵种之一。

随着各大军区工程兵部门的领导日趋完善,随即而来的则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3)

图|1948年3月,陈士榘和陈赓在洛阳战役时

1958年,陈士渠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原子弹、导弹试验基地的建设任务

为了找到合适的地方,陈士榘向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要了一架飞机,和钱学森一起勘察选址。为了保证安全,核试验区的要求是,要在方圆两百公里的范围内没有生物。

一直到1959年初,才选定罗布泊西北地区为核试验区。

选好地址以后,一支代号为“7169”的工程兵部队开赴开赴罗布泊地区。

建设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困难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而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荒无人烟、环境极度恶劣的大戈壁。

陈士榘后来形容罗布泊恶劣的气候环境为:

“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吃水贵如油,四季穿棉袄”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4)

图|陈士榘(前排右二)担任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时与工程技术人员合影

除了恶劣的环境艰苦外,参与建设的工程兵日常吃穿用度也存在很大问题。陈士榘带领大家一起挖地窝子、住土坯房,还带领全体工程兵战士一起挖野菜、摘骆驼刺补充食物。

当然更加必不可少的还有水。

戈壁滩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水,寻常战士们不要说洗漱,就连日常饮用水也很少,面对一切困难,陈士榘和普通战士一样,每天限量两杯水,实在不够喝的情况下,就搜集雨水雪水饮用,这样搜集来的雨水、雪水里有很多虫子,可是口渴的战士们有时候也顾不了许多,只能连水带虫子一起喝下肚子去。

有时就连陈士榘也不得不感慨一句: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那样艰苦也不曾没有水,现在戈壁滩连水都没得喝。”

陈士榘的身体原本就不是很好,缺水少食的环境更加重了他身体上的病症,有时极度劳累的情况下,还要往返两个建设基地视察。

甚至一度晕倒在建设基地,可即便如此身体稍有恢复的陈士榘还是立即投入到了工程建设当中。

前后六年的时间,陈士榘与他率领的工程兵吃了无尽的痛苦,最终得以完成建设任务。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5)

图|1988年原7169部队党委部分常委以及机关部队同志合影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作为亲历者的陈士榘,每次回忆起这件事,心情总是十分激动。

年底一次联欢会上,毛主席高兴地握住张爱萍(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和陈士榘的手说:

“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他们(指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窝(指建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指爆炸原子弹),你们立了大功!”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也成为陈士榘一生最荣耀的记忆。

三将军聚餐,一抹口袋都没带钱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陈士榘都立下了赫赫功劳。

可即便如此,陈士渠也从来没有骄矜自满。

有关陈士榘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事儿。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6)

图|陈士榘将军全家福

五十年代的一天,陈赓、李克农、陈士榘到机场欢送东欧的一个军事代表团。送走客人以后,三位将军自感多年不见,想着应该聚一聚。

陈赓提议:“新街口有一家西安饭庄不错,陕西风味的,我们离开延安也十年了,到那里回忆一下当年的味道。”

三人赶到西安饭庄坐下后,开始点餐,那时候的点餐是需要先给钱的,不像我们现在这样。

服务员问了一句:哪位先生结账啊?

三人都不约而同地摸了摸口袋,坏了没带钱。三人又各自对视了一眼,十分尴尬。

陈士榘赶紧命令警卫员回家去拿钱,这才缓解了几个人的尴尬局面。

说起来这也只是一件小事,充其量只是偶然一次吃饭没带钱而已,可陈士榘对这件事的印象很深,后来还几次谈到了这件事:

“毛主席可能早就预料到有了权力就容易腐败,容易脱离人民群众甚至重新骑在人民头上,所以定下规章制度不许花公家的钱。不管你是上将、大将,要吃饭也不能从国家的腰包里掏。”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即便是以陈士榘这样地位的人,家里的开支一度捉襟见肘。

陈士榘第四子陈人康就曾回忆:

“在我们记忆中,父亲过去的收入很高,他是开国上将5级干部,月薪有430多元。后来毛主席带头减薪只拿4级工资以缩小贫富差别,其他领导干部纷纷仿效,父亲也主动减薪拿342元。”

虽然300多元的薪金在当时社会上算是很大的一笔钱,可对比家庭情况来看,就远远不够。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7)

图|陈人康与父亲陈士榘

陈士榘家里有六个孩子,还有一个养女,上面还有一个老人,日常的生活开销就要占很大一部分开支,除此以外,陈士榘还要抽出一部分钱来接济亲属。

陈士榘的秘书李柱江回忆称:

“陈司令孩子多,所以他也要节衣缩食,拿到今天来看,他家的生活水平也就刚够温饱。“

家里的几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喊吃不饱,陈士榘就在自家小楼前的一片空地上,养了一头猪,因为没饲料,养到四五十斤重时就宰了,还吩咐给周围的邻居送去一些。

陈士榘从来不愿意多吃多占,对纪律的重视,可以说是刻入骨子里的。

当时陈士渠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出行座火车是可以用一个包厢的,一个包厢里有四个软卧,而其他秘书就只能坐硬卧,可每次陈士榘都要让秘书做包厢,一来可以让秘书们睡好,二来也是为国家节省开支。

有一次,秘书代司令去领工资,结果领到手后发现少了26元,秘书去核对时,财务告诉秘书:

“陈司令用了一次中吉普车,是他让财务把费用从工资中扣掉了。”

陈人康曾称父亲这个行为是“严重到格式化的公私分明”。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8)

图|陈士榘与夫人范淑琴合影

1963年,陈人康跟父亲陈士渠一起到沈阳军区,当地部队首长为了改善一下生活,提出可以去打野鸡,接过直接被陈士榘拒绝:

“没有这个爱好,还是赶快下部队吧。”

到长春后,市委工作人员安排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时陈人康对此表示很有兴趣,于是悄悄对父亲说:“去长影多好啊。”

哪知陈士榘头也不回,直接一口回绝了儿子的提议:

“我们不是来玩的,是来工作的。长影就不去了,到一汽去,因为我们部队要用很多一汽的车,我要和他们探讨怎样生产工程兵更适用的车。”

八十六岁大寿,陈士榘让人端来一坛清水

陈士榘不仅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里的几个孩子同样也是如此。

陈人康回忆起一件小事,妹妹陈小琴的学校离家有十几里的距离,每次来回走都很费时间,有一次生病发烧,女儿就向父亲提出,希望能用车送一下,这本来也是一个很小的要求,可结果是车不仅没有坐到,还被父亲责骂了一顿:

“车是给我用的,不是给家属用的,老百姓的孩子生病就不会想到用车。”

还有一次,妹妹陈小琴向父亲索要一块怀表。

这块怀表并不简单,是陈士榘早年在抗战的战场上缴获日本军官的,并且还是一枚镀着18K金的怀表,考虑到打仗时候有块表用比较方便,陈士榘就主动申请上级,将这块表留用了。

妹妹索要怀表,也并非是为了使用,而是那个年代,看样板戏《红灯记》中,里面李玉和总是揣着一块怀表,出于一种英雄情节,妹妹也很想拥有这样一块表。

结果不用多说,自然是又被父亲训斥了一顿。

一直到1979年,妹妹陈小琴考上了大学,父亲才郑重其事地将这块怀表交到了她手里,并且还为她题了字:

“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9)

图|1963年8月,陈士榘与雷锋班官兵交谈

六十年代初,家里几个孩子参加国庆烟火晚会,在观礼台附近见到了一个烟花降落伞,几个孩子都很高兴,结果东西带回家后,又被父亲批评了一顿:

“公家财产一分钱也不能沾。”

在陈士榘的严格要求下,几个孩子把这个烟花降落伞送到了工程兵军务处,军务处的同志接过这个烟花降落伞,笑着说了一句:

“陈司令对你们的要求也太严格了些。”

尽管陈士榘有很多老战友的关系,但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子女动用过,八十年代初,部队曾对高级干部的家庭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子女经商的情况。

陈士榘十分坦然的说:“我除去两个儿子没有工作,其他都是正式单位的职工。我已经没有权力可用,有权力也不会给他们用。”

陈士榘晚年时身体情况已经不是很好,尤其是发过几次心脏病以后,身体状况几乎是以肉眼可见般的速度下降。

1995年4月,陈士榘过86岁生日,几个老同志提议要给将军祝寿。

当时有关部门也表示了同意,只需要做个预算,然后再由陈士榘签个名字就可以。

工作人员做好过寿的预算后,拿着预算单找将军签字:“陈司令,给您做寿,您看看需要改进什么?”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10)

图|1964年,陈士榘上将向朱德元帅汇报工程兵大比武情况

陈士榘强撑病体坐了起来,戴上老花镜仔细的审视了预算单,眉头一皱,他十分不高兴的说:“这是谁让这样搞的。”

“这是大家的心意。”

“大家的心意?”陈士榘摇摇头,十分生气的说:

“我陈士榘什么时候这样干过?不要因为生日把我一生的作风改变了!我们党历来有纪律,不能用公款请客吃饭,我一辈子都遵守了。明知有纪律,还写报告要钱,这是给军委领导出难题啊。”

“我听说全国公款请客一年就要花去上千亿元,这还了得?我们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可绝不是为自己享受的。”

陈士榘还给众人讲了一个故事,民国年间冯玉祥将军也是廉洁奉公,拒绝奢侈,有个下属给他送来一坛清水,冯玉祥非常高兴,还告诉身边的人:清水是人最需要的,也最便宜。

韩复榘真实影像(95年陈士榘过86岁生日)(11)

图|1990年,陈士榘和迟浩田一起接见工程兵老干部

冯玉祥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下属:

“为官要像水一样清白。”

“我们共产党人为解放牺牲了那么多优秀的儿女,如果他们知道最终有一些领导重新骑在人民头上,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如果不从严治党,这样的人会把我们党搞垮,人民群众也会抛弃我们。”

过生日当天,陈士榘与几名老战友围坐在一起,秘书按照他的吩咐,端上来一坛清水,几人以茶代酒,谈天说地,陈士榘也在众人的祝贺中,度过了最后一个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