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平复帖简介(凭什么说国宝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1)

话说,《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曾独家邀请了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在我们国宝中进行一番艰难的取舍、思量、权衡,最后评选出了九大“镇国之宝”,它们分别是太阳神鸟金饰、西周利簋、秦石鼓文、《孙子兵法》竹简、《平复帖》、《五牛图》、真珠舍利宝幢、定窑孩儿枕、渎山大玉海。

这里重点说说其中的《平复帖》。

《平复帖》纵23.7厘米,横20.6厘米,不足一张A4纸大,只有短短9行84个字,却于2012年被估价值为8.8亿元,相当于一个字就有一千多万,让人咋舌。

实际上,以不懂书法的人的眼光看,可谓满纸狼籍,举目“火箸画灰,连属无端”,并没有特别的美感。

陆机平复帖简介(凭什么说国宝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2)

近代书法界的泰斗人物启功先生虽然也奉《平复帖》如金圭玉臬,但也从来不临摹《平复帖》的书法。

那么,《平复帖》的价值为什么这么高呢?

最大的原因,它被称为“传世第一帖”——通过对纸张形制等的考证,以及从字体结构判断,可以百分之一百确定其为晋人手写真迹,实乃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文人书法之一。

还有,其书法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章草向今草过渡的“活化石”,可以充分反映出中国书法由古体向今体过渡变革时期的真貌。

明代董其昌因此称之为:“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注:右军,说的是东晋王羲之;元常,说的是三国钟繇。)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出自名人陆机之手。

说起陆机,很多人是从中学教材《周处除三害》中那一句“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得知,周处时代的东吴有叫陆机和陆云的大文学家。

实际上,陆机、陆云都是非常牛叉的牛人,他们是同胞兄弟,共有一个比他们更牛的父亲,也共有一个比他们父亲更牛的爷爷。

他们的爷爷,就是在夷陵之战中火烧八百里连营,大败蜀汉皇帝刘备的孙吴大将陆逊!

陆机平复帖简介(凭什么说国宝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3)

他们的父亲,就是被誉为吴国最后大将的陆抗!

陆机、陆云兄弟并非将材,却都是“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人称“二陆”。

“二陆”与顾荣在一起,又并称为“洛阳三俊”。

陆机兄弟于太康十年(289年)莅临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注:“三张”指当时洛阳的三个文坛领袖张载、张协和张亢)

西晋的政治家、书法家张华这样评价陆机:“人之为文恨才少,而机患其多,至有见文而自欲弃其所学。”

陆机兄弟后来在大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里与潘岳、贾谧等诗酒唱和,人称“金谷二十四友”。

其中的潘岳和陆机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共同引领“太康诗风”,人称“潘江陆海”。

陆机不是将材,也不是政治家,缺乏政治眼光,这一点,是致命的。

他在“八王之乱”中辨不清形势,傻乎乎地在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当上了相国参军,并在司马伦篡位时受伪职。以至于司马伦垮台后,差点被处死,全赖成都王司马颖搭救,才得以身免,从此依附于司马越,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陆机平复帖简介(凭什么说国宝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4)

司马颖也是个野心勃勃的问鼎之主,他在与长沙王司马乂斗争中,任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

结果,陆机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想想看,《平复帖》既是晋人最早的墨迹,又原版纸质真迹,而且还是出自陆机这样一个大名人之手,可不是绝世之珍品?!

不过,《平复帖》上并未署名款,且年代久远,字迹斑驳,难以考证,凭什么说它就是出自陆机之手呢?

虽说通过科学鉴定,《平复帖》成书于西晋无疑,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唐朝末年,突然从收藏家殷浩手中流出,转存到了王溥家。在王家收藏了三代之后,被李玮买了去。李玮逝世后,进入了宋御府。

殷浩、王溥、李玮等人并没说这个帖叫什么帖,也没有说这个帖是陆机所写,但书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见了这个帖后,也不知道以何为依据,即用泥金笔写上了“晋陆机平复帖”书签,下面还郑重其事地钤双龙小玺,另有“政和”、“宣和”小玺,拖尾骑缝处还签上“政”“和”连珠印。

宋徽宗把这个帖称为《平复帖》,是因为帖的开头有“恐难平复”字样,取其中“平复”二字,称“《平复帖》”。

陆机平复帖简介(凭什么说国宝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5)

这么说来,把这个帖称为《平复帖》其实是不妥的,人家说“恐难平复”,就是“恐怕不能平复”的意思,您又冠以“平复”之名,不是反其意而为吗?

但帖的名称,只是一个代号,并不影响其价值。倘若宋徽宗取“恐难平复”中“恐难”二字称之为“《恐难帖》”,也没有任何不妥。

问题是,宋徽宗凭什么说这是“晋陆机”写的呢?

无怪有专家发牢骚说,宋徽宗说《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那大家都认为《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如果宋徽宗说《平复帖》是陆云的作品,那大家必定也都认为《平复帖》是陆云的作品了;如果宋徽宗说《平复帖》是张芝的作品,那大家也一定都认为《平复帖》就是张芝的作品。一句话,宋徽宗说是谁就是谁。

不过,早在明代时,也曾有人把这幅号称为“法帖之祖”的墨迹推断为陆机之弟陆云或更早一些的汉代张芝的作品,但缺乏确切的证据,数百年来,学者都沿袭宋徽宗的说法,把《平复帖》说成是陆机的作品。

既然都先入为主地认为《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那么,对帖中内容,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往陆机身上套。

《平复帖》是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上面都写了些啥呢?

老实说,上面的字并不好认。

现在,大家都是采用书坛泰斗启功先生的注释来理解。

其释文为: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按说启功先生的释文,此帖大意为:彦先患了很重的肺痨,体虚弱得厉害。要想恢复健康恐怕很难了。以往初病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病情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但还未危及生命,这也算是一件幸事了。这个唯一能够继承家业的男子,兴许能够恢复健康,但谁也难说得清楚。前些时还忧虑着呢。吴子杨初次来见,我怠慢他了,等我要往西方远行的前几天,吴子杨又见到我,他穿戴整齐,仪表堂堂,浑似一个美男子,思索着此前见到吴子杨而产生爱意。按照原来执行的恒定规矩,吴子杨是可以使用的称职之人。至于夏伯荣,在寇乱之中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帖文的意思,大致如此。

来看大家是怎么把帖中内容往陆机身上套的吧。

陆机平复帖简介(凭什么说国宝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6)

他们说,“彦先羸瘵”中的“彦先”,就是与“二陆”并称为“洛阳三俊”的顾荣!

查《晋书•顾荣传》,里面赫然有“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的字眼。

这恐怕就是宋徽宗说《平复帖》说成是陆机的作品的最大依据。

但是,在陆机的朋友中,表字为“彦先”的人,除了顾荣,还有贺循和一个姓全的全某。

要说“彦先羸瘵”中的“彦先”是顾荣,还不如说他是贺循比较合适。

因为查顾荣相关记载,并没有提到顾荣身体不好,长年累月生病不愈的情况,反而《晋书•贺循传》里记载有“循有羸疾”的字眼。

但贺循卒于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比陆机晚死十六年,不像是《平复帖》里那个将死未死,挣扎于病榻的人。

当然,也可以认为这个“彦先羸瘵”中的“彦先”就是另外一位姓全的全某。

反正怎么说都行。

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先生写了一篇《陆机〈平复帖〉商榷》,着重通过“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中“寇乱”一词进行分析,认定晋人所言的“寇乱”,指的就是“永嘉之乱”,而陆机在永嘉之乱前九年即已被杀身亡,即:《平复帖》的作者不可能为陆机。

陆机平复帖简介(凭什么说国宝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7)

说到底,曹先生这一依据终究太薄弱,经不过推敲,但他的当头棒喝,也喝醒了许多人,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不要盲从古人。

谢光辉、徐学标两位专家受曹先生启发,从另一个研究方向入手,紧扣住《平复帖》中所提到的三个人物:子杨、彦先、夏伯荣——尤其是子杨,展开深入研究。

谢、徐两位先生觉得,帖中第四行首字(也即“子杨”前一字)墨迹剥落,仅下半部分依稀可辨。从草法上来看,与启功先生所释的“吴”与墨迹不符,应该释为“侯”才妥。

两位先生的理由是,根据草法,“吴”字就不应该有左下突出的一撇,但该字右下方竖画中间的折笔释为“侯”比较合适。

而且,遍查史书,晋代没有叫“吴子杨”的人名,却有叫“侯子杨”的人名。

“侯子杨”是谁呢?

《晋书•石季龙载纪上》载:安定人侯子光,弱冠美姿仪,自称佛太子,从大秦国来,当王小秦国。易姓名为李子杨,游于鄠县爰赤眉家,颇见其妖状,事微有验。

即侯子杨原名侯子光,曾改名为李子杨,在后赵石虎朝举兵称帝,事败被斩后,世人称其为“侯子杨”。

以《晋书•石季龙载纪上》中“弱冠美姿仪”的“侯子杨”对比一下《平复帖》里所描述的“吴子杨”——“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二者何其相似!

还有《晋书•石季龙载纪上》中的“侯子杨”以“妖言”煽惑信众,“事微有验”;对比《平复帖》中的“吴子杨”“思识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称之”,说的应该就是同一个人。

那么,侯子杨是后赵石虎当政时期的人,被杀时只是“弱冠”之年,且距陆机之死已有三十四年,那么,《平复帖》就不属于陆机所书。

陆机平复帖简介(凭什么说国宝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8)

至于《平复帖》里提到的“彦先”,谢、徐两位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在古代非常流行的人名或表字,粗粗一查,除了顾荣、贺循和全某表字“彦先”之外,南朝刘宋的傅劭,齐的丘景宾,梁的刘藻,北宋的孙思恭、高登、赵觉等;以及曹魏的贺彦先,北魏的裴彦先,刘宋的顾彦先,唐的杜彦先、裴彦先、何彦先,宋的许彦先、李彦先、王彦先等。那么,可想而知,不属于名人的普通人,叫“彦先”的人更多,并不能作为《平复帖》是陆机所书的依据。

综上所述,《平复帖》并不一定是陆机的作品,其书法成就并不像人们抬得那么高,但其在考古学上的分量,还是非常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