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两人喋喋不休地吵了起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代骂人不带脏字的金句)

网络上,两人喋喋不休地吵了起来。

她们因为某位明星侃侃而谈,结果双方都不满意对方所说的话,她们就在微信上争吵了起来。

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双方都各显神通,一口一句国粹。

似乎像似嚼了炫迈,根本停不下来。

争执

如今,吵架骂人,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我们离不开它,也不能抛弃它,连几岁的小孩子都可以来上几句,这样的辱骂文化甚至传到了国外,连外国人也跟着牙牙学语。但它的作用往往不只是骂人那么简单,它可以是出于好意,出于爱心、善意,不要从否定他人的立场来骂,最好是从积极面来说,如:你要有良心,要学圣贤,要讲究做人的道理等等。。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情绪想骂人的时候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

而这样的文化,是从古人口中直至现代慢慢简化演变而得来的,自古文人相轻,古代文人和他们的拥趸也会互相撕逼吗?是不是骂人不吐脏字?

密码告诉你,他们骂人也会互相battle,甚至还会写上诗词,不吐为快。而古代骂人不带脏字的金句,没有点文化还真听不懂!

庄子:夏虫不可语冰,笃于时也

庄子是战国期间的政治家,思想家,根是道家的代表人之一,他最擅长的就是把晦涩难懂的人生哲理,用最简单的言语描绘出来,而“夏虫不可语冰,笃于时也”这句话,出自于他的自传《庄子·外篇·秋水》翻译过来就是:不能和夏天的虫子说夏天的雪,因为它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甚至无法去体会冬天的寒冷。这句话看似是一句哲理的言语,而其实他就是一句骂人的话!等同于“对牛弹琴、井底之蛙”。

言外之意就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你又会怎么知道呢?即是告诉你,你也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更理解不了你所表达的意境,因为你天生格局小,也成不了大事也,无需在于尔其说教。

杜甫:尔曹身形俱泯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谓“轻薄为文”的时人之评,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初唐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些人如今人死灯灭籍籍无名,却阻止不了人家都文章像江河一样万古流芳!跳梁小丑终将自取其辱,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证明。

诗圣出手果然非同凡响,虽骂得不脏但积恨所发,酣畅淋漓,古今难及。

孔子: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宪问》,这是孔子骂人所说的一句话,要知道以孔子的身份即地位能说出这种话,说明当时孔子已经愤然作色,这应该是孔子说过最难听的话吧。

这句话的由来源于孔子在去参加一位妇人的葬礼,其中看到一个人,他面如死灰,没有一点悲伤的表情,要站没站相,坐没坐像,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孔子怒道:“幼而不孙第,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就是说,你年纪轻轻就这样不孝,等你长大了!老了!也不会有什么建树可言!老而不死就是世间的不幸!

李世民:田舍汗

这三个字是出自于《隋唐嘉话》卷上:“太宗 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

据传唐太宗时期,李世民常常被魏征管得透不过气,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他起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帐下的谋臣。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杀死。夺权成功后,李世民召见魏征,责问他为什么以前离间他们兄弟的关系?于是忍无可忍朝他骂道:田舍汗!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乡巴佬,指的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

田舍汗

此外,在明清时期,通常用匹夫或者村夫来讽刺他人粗鄙无知,这些骂人的话在小说和杂剧中也经常出现。

张飞:三姓家奴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据史记记载,吕布因父亲早逝西去,便认刺史丁原为义父,但后面叛变,归降于董卓,便杀其丁原,随之又拜董卓为义父也,再之后为了西施貂蝉,又不惜于董卓反目成仇,取董卓性命。

这样看来,吕布只有一个生父,两个义父,一共三个姓,俗称“三姓”。而古代却讲究的是“善”、“孝”、"忠“,像吕布这样的行为简直不知廉耻,在张飞的眼泪他就犹如一条狗一样,挥挥手就过去了,于是便骂道“三姓家奴”。

后记

其实古人骂人无论在史书上都很少有记载,而且再加上文人的修饰,文人的表达形式,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很文雅的,比如古人骂人,最狠的莫过于“汝母婢也”,意思是说“你妈是小老婆”。

而古代骂人最有名的词大概是“竖子”了,这词原义是:“儿童、童仆”,引申为“愚弱无能的人”,而“竖”字又多有矮的意思,骂人“竖子”也显示了古人鄙视身材矮小者的心态。

鸿门宴上,范增绞尽脑汁劝死要面子的项羽宰了刘邦,可是怎么也得不到采纳。气愤之余,范先生骂出这么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对着身材高大的项羽骂竖子,范增所知的脏话还真是有限!

虽然从古至今,骂人其实都是不被提倡的现象,但就算圣人也有憋不住的时候,孔子不仅讲德,讲礼,还讲修身养性,可他还是说了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小人”一词用作自谦的例子太多了,以至于这句话听上去不像骂人的,只不过是骂得有涵养些罢了,不信你跑回那个时代对女子这么说,她不生气才怪。

把女人与小人合在一起并讲,说明小人和女人都不好教养,事实上,许多人都被表面的字里行间所迷惑,认为小人与女人都是喂不到家的白眼狼。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在劝告别人,小人与女人都是容易迷失自我的存在,女子的温柔与妩媚很容易让男人们动心而失去自我,而小人会忽悠人,他不仅狡猾,甚至没有诚信,可这句话的用意也是小人容易迷途从中忘记自己是谁,这也至于这句话被后世简单粗暴的曲解了。

孔子不仅会骂别人,也会骂自己的爱徒,一视同仁。一天,夫子看见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没有学习,于是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亵也”。

孔子把这句形容成,一块腐朽的木头,他不但木质疏松,甚至根本无法进行雕刻制作,而且一碰就碎了,根本发挥不了价值,唯一的用处就只能拿来烧柴。孔子指明一个人不求上进,颇有烂泥扶不上墙的道理,这句话也与粪土之墙不可亵也正好相呼应,不得不佩服孔子“斥骂”的独到之处。

骂人的词儿频频出现的文学作品恐怕只有《水浒传》和《红楼梦》,但这也不是能和今天的词汇量相比的,正史记载更不用提了,少之又少。

古今相同的一点就是骂人大多不是无缘无故的,很多时候人都是被逼急了或者因为有需要而故意去骂。《世说新语》中有一段说“张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同时我们能发现,古人已经习惯于用动物来骂人了。从一方面来讲,骂人用语愈加生活化,不似更早的人们,骂人的字词上天入地写得没有气势,但却赋予许多人生哲理。

而骂人也是一种表明憎恶的方式。古人信奉伦理纲常,那些违背伦理纲常的人往往被骂得很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浒传》中常骂得“这厮”“鸟”之类,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让一群绿林大汉变得可爱起来。

可见,古人骂人不但是一门学问,如能像文人一般,骂人不爆粗口,让被骂者无话可说,让他憬悟,而骂人并非那么简单,它可以是出于好意,出于爱心、善意,不要从否定他人的立场来骂,最好是从积极面来说,如:你要有良心,要学圣贤,要讲究做人的道理。

古代文人骂人的智慧该如何去学习,就只能靠读者自己领悟了。

谢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