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苍翯

“周期表本身的调整反映了行业的指导方针更加科学化、动态化;新周期表中平均寿命较旧表长,意味着寿险费率可能下降,今后的寿险产品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相应的,年金险费率会上升,现有年金险在停售前可能掀起一波销售热潮,而新年金险如何营销值得思考;健康险特别是重疾险如何调整,值得我们观察。”中美大都会人寿魏征坦言。

怎样查看保险单的第三者保额(第三套生命表生效)(1)

2016年底,保监会发布第三套生命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编制生命表是我国保险业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据了解,目前行业使用的第二套生命表是2005年底发布,十年多来人口死亡率发生了明显变化,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保险产品类型日益多元,原有的养老和非养老两张表也难以满足产品精细化定价的需要,编制一套新生命表愈发迫切。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下,中国精算师协会2014年启动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第三套经验生命表编制项目”。项目组历时两年多的工作,完成了第三套生命表的编制,共收集了3.4亿张保单、185万条赔案数据,覆盖了1.8亿人口,样本数据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外,运用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利用自主开发的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了全部理赔数据中95%的清洗工作,且准确率高于97%,大大提升了数据质量和处理效率。针对不同保险人群的特点编制出三张表,进一步满足了精细化定价和审慎评估的需要。

北京非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培训部经理苏鹏对此表示,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可以参考第三套生命表所提供的数据作为确定预定死亡率的依据。如果第三套生命表对保险产品本身产生影响的话,也是对将来新设计的产品产生影响。至于预测新产品保费如何变化,是涨价还是降价,并不能一概而论,还要区分产品类别来看。

“第三套生命表与第二套生命表相比,从两张表变成了三张表,非养老金业务表分为了两张。在我看来,这是推动非养老金业务、也就是保障类产品的一个讯号。保障类产品是保险公司的根本,第三套生命表对于适用于保障类产品的表又做了进一步的区分,由此可以大胆预测,将来会有更多不同类型的保障类产品会被设计出来,客户在购买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苏鹏说。在第三套生命表中,居民的预期寿命比以前要提高不少,这一定会使得终身的年金类保险的保费厘定产生变化,涨价的可能性很大。只是,以上这些变化,并不会对保险销售现状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由现在的保险环境决定的。在几年前,利用某种产品要停售了、要涨价了之类的宣传进行促销,或许还可以收到成效,但是现在,这种宣传下的效果一般都不会太好,因为客户对于保险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险购买已经更加趋于理性。

对此,苏鹏建议,保险销售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对更多类型的保障类产品有更清楚的认识。在给客户做健康方案的时候,充分利用不同产品间的搭配,帮客户设计出“用最少的保费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产品组合。

“我认为第三套生命表的编制有着其三大背景,第一,相比2005年发布的第二套生命表,第三套生命表被保险人群死亡率有明显改善。第二,生命表只是寿险定价的影响因素之一。寿险费率除了要参考生命表之外还要参考疾病发生率、意外发生率 。寿险定价由“三元素”——死差率、费差率、利差率决定,各保险公司有自主的决定权,由于战略不同、产品不同,三元素的占比也有很大差异。第三,保险公司有权利选择继续采用老生命表还是新生命表,且考虑到市场竞争,保险公司对调价会比较慎重。在保监会实行人身险费率市场化之后,各家保险公司对于产品的定价自主权较大,因此本套生命表对于寿险产品定价影响并不大。”北京非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云生表示。

在了解以上三大背景之后,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对于营销伙伴销售产生影响的客户状况的几种改变成为大概率事件。之前买的长期寿险会不会受影响?什么险种有可能涨价?将来“人还在,但钱没了”咋办?

以上问题,丁云生给出了他的答案。首先,在遇到第一个问题时,营销员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他:购买保险本身是合同行为,如您已购买长期寿险,合同中已明确未来缴纳保费且不会随意更改,这一点各位客户大可放心。其次,第二个问题,由于生存期限变长,养老年金的给付期拉长,以生存作为给付条件的年金型养老保险、两全保险,新发产品的确存在保费上升的可能性。而最后的第三个问题,客户对未来自己越来越能活的老年生活开始担心。即使现实中这样的年金保险一时半会也可能不会调价,但未来咱们每个人预期的寿命延长的趋势愈加明显,过去的养老金的安排不足以应对越来越长的老年生活,小品里“人还在,但钱没了”的情况将越来越成为现实,随之带来客户对年金型养老保险的旺盛需求。

又论

生命表遐思

□黄明明

人们对于长生不老总是有诸多的幻想。

从中国古代的秦始皇派人海外追寻,到江湖术士的炼金吞服,或者是《西游记》等一些小说演义对长生的描述和渲染,都能够看到人们的想象和渴望。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长生仍然是人们的终极追求。从不同领域的现代科学的研究话题,这一点亦不难看出。例如黑洞藏有人类长生不老秘密,破解黑洞人类或可永生,这是天体物理学的命题;水螅无限再生身体的秘密或帮助人类长生不老,这是生物学的范畴;研究称2045年人类可长生不老,纳米机器人修正DNA,这是医疗科技进步后,专家们的乐观预言。

这则题为《医疗科技的进步将可能带给人类“不死之身”》的文章,自去年出现以来,就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在朋友圈中转发。文章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大脑,届时纳米机器人可以进入心血管系统中来治疗疾病,结合大脑皮层和云端联系的技术,使得人类能够“长生不死”。

但是,这一切毕竟都是预言,即使再乐观的人,也不会百分之百的相信。长生对人们来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最让人关注的,是人们的寿命能够延长,疾病能够治疗。

至少,寿命长了,才能有机会等到长生不老出现的那天。

人们寿命的延长是不争的事实。

去年底,保监会发布第三套生命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相比于2005年发布的第二套生命表,现在的人口死亡率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原有的生命表难以满足产品精细化定价和准备金评估的需要。

从男性来看,0岁男性在第二套生命表的预期余命为76.2岁,在第三套生命表中为79.8岁,预期余命增加3.6岁;在第二套生命表养老金业务表中预期余命为79.2岁,在第二套生命表中则为82.6岁,增加3.4岁。

过去的十年之间,我国整体死亡率下降,预期余命增加明显,新生命表的推出无疑给寿险产品的定价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同时也为我国预期余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生命表就像是寿险业的“灵魂”。

生命表中数据的变化,不仅让人们对于寿命的延长感到宽慰,也影响到人们更多长远的打算,比如在漫长的老年岁月中,如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能够保持高质量的生活。

谈论这方面话题,无疑不能避开保险。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生命表带来的是风险的差别化对待,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会面临某些保险产品费率调整、价格变化。

有分析认为,考虑到人身险费率市场化,且第三套生命表仅作定价参考,各家公司可根据自身的数据积累和经验分析来进行定价,因此新生命表的使用对寿险产品定价的影响并不大。

但针对于具体的某些险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养老类险种保费将上升。分析认为,通过前面与第二套生命表的对比后会发现,死亡率明显改善,使得预期余命增加,养老金给付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同等给付条件下养老保险产品的定价应该会相对上升。

寿命会延长,投保要趁早。

链接

健康险之变

□丁云生

1.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重疾的发生率会更高。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也显著增加。我国上海市的癌症发生率排全国第一,而上海人的平均寿命也排全国第一,在上海的癌症患者中,70岁以上的占45%。

另外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对于70岁以前初次发现的癌症患者,临床治疗上比较积极;而75岁以后才初次发现的癌症患者,临床治疗上就有偏保守治疗的趋势,而这时重疾险是给付而不是报销的功能,也就更明显。

尽管一直在强调重疾险是工作收入损失险,但在年轻客户发现罹患癌症时,重疾险的赔款还是大多用在医疗费用上,而不是为了让患者更容易挺过患病后五年的工作收入损失补偿上。

重疾险的保额提升是当务之急。

2.医疗费用的增加。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疾病、慢性疾病的出现越来越普遍,要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则医疗费用报销的保险需求越来越旺盛。

3.护理险。

不管是癌症患病后的五年内的需要,还是老年人慢性疾病需要护理的需要,护理的需求是当务之急。中国台湾2014年的护理险规模甚至比它的重疾险保费规模都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