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易学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已发展衍生出颇为庞杂之体系与众多流派。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易学归于思维科学的领域,重视的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灵感思维的结合应用,实则是一门兼跨艺术、文学、数学、哲学、天文、地理、占筮等诸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具备极高的理论价值与实用功能。然而,在某些大众的刻板印象里,似乎提起易学就是玄幻唯心的“算命”伎俩,这不得不说是这门宏大学科的悲哀。

导致这种乱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众对这门学科缺乏客观的了解,某些无良之人利用大众“趋吉避凶”的侥幸心理,打着“易学”的幌子招摇撞骗、装神弄鬼。久而久之,便使这门学术蒙上了受人诟病的迷信色彩。

周易的逻辑推演(简单拆解看似深奥的周易)(1)

假借易学招摇撞骗之人

抛去少数业内乱象与外界偏见,平心而论,易学文化在华夏民族的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方面具有极为深远的指导意义,甚至在海外华人范围内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传统文化复兴潮大行其道的今时今日,了解易学文化已经变得十分必要,甚至已被纳入国民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为了对易学文化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首先了解一下整个易学学科的体系框架与发展历史,如此才可能将这门预测学术更好地用到实处。

从功能框架来讲,易学大致可分为“象、数、理、占”四类,其中“象”和“数”侧重于对有形世界的归纳描述,“理”和“占”侧重于从形形色色的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中提取规律,并反过来利用这些规律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指导。

周易的逻辑推演(简单拆解看似深奥的周易)(2)

易学功能分类示意图

从发展源流来讲,易学可以说是我国预测学术与信息科学的起源,据说源于远古先民以图形、数字传递信息、祭祀祈福等行为。我国最早与易学相关的图形与数字,要属河图洛书,其本质是以阴阳八卦类比世间万物。

周易的逻辑推演(简单拆解看似深奥的周易)(3)

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八卦示意图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处的“图”与“书”皆指八卦,其中河图对应的是先天八卦,它模拟出人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洛书对应的是后天八卦,它模拟的是人们主观上认知的时空环境。

先天八卦模拟出的自然界中的往来顺逆,其宫卦分布为:乾为天,在上端;坤为地,在下面;离为阳,自东起;坎为月,自西起;兑为泽,为浅水洼地;艮为山,为高原山丘,二者共同代表自然界的地理起伏;震为雷,巽为风,二者共同代表自然界的气候变化。 若按从乾一到坤八的顺序将各卦依次连接起来,则构成一个类似oo的螺旋形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人体基因的螺旋体形状。可见,自然界中的往来顺逆,也恰是世间万物构成与运行的本质形态,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周易的逻辑推演(简单拆解看似深奥的周易)(4)

先天八卦概念示意图

后天八卦据传是由周文王所创,因此其具体内容也带有明显的那个时代的印记。周文王当时的封地相当于现今中国的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从地域上看,他的(封地)北边是黄河流域、严寒之地,因此将五行属水、代表寒冷的坎卦放在九宫中的正北方位;东方是春雷滚滚,振聋发聩的方位,通常又伴随着万物生长,因此把代表雷与木地震卦放在正东;东南地带也为草木繁盛之地,又易遭遇台风飓风,故将代表木与风的巽卦放在东南;南方是最为炎热之地,因此把代表太阳与火的离卦放在南边;西方多高原高山、沼泽湖泊,因此又将代表水泽的兑卦,代表山川的乾卦分列在正西与西北方位;东北方位也为广阔山脉(以太行山脉为主),所以将代表厚重、稳固、静止的艮卦与之匹配;西南方为大片的低洼盆地,沃野千里,因此将代表大地与收藏的坤卦放在西南方位。

周易的逻辑推演(简单拆解看似深奥的周易)(5)

后天八卦空间方位示意图

将先后天八卦的认知融合起来,便得出一个天地合一,宇宙全息的立体空间模型。我们人类处于其中,便构成了易学观念中的“天地人”三才。由此可见,易学的本质描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天地间的关联关系。

至于易学文化的占卜预测功能,则是以图书卦象、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符号为工具,以时空信息为切入点来揭示事物的显像与潜象,透析事物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相关状态。它侧重于将人或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搬上台面。至于我们如何理解这种客观规律,如何对其加以运用,却关乎每个人的主观抉择。因此,所谓科学的易学预测观,其实是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客观运势”与“主观抉择”的问题,可以说是一场“知运”与“履命”之间的博弈。

有鉴于此,我们可知,即便透析了易学命理之事,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人生运机,凡事也还需遵循客观规律,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如能做到“知天命,尽人事”,遇难不卑,遇喜不亢,该争时当仁不让,该避时敬谢不敏,长此以往,终将结其善缘,得其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