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金额数字大写是朱元璋首创的,因为在当时发生了一件重大贪污案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务之便勾结地方官吏,通过篡改数字做假账,私吞钱粮,其数量高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在当时可是相当于全国征收的总数相等,涉及的官员也不少朱元璋非常震怒,不仅把郭桓等数万人斩首示众,还制定了严格的法令,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成不容易篡改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数字的大写演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数字的大写演变(大写数字的来历和本意)

数字的大写演变

不少人认为金额数字大写是朱元璋首创的,因为在当时发生了一件重大贪污案。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务之便勾结地方官吏,通过篡改数字做假账,私吞钱粮,其数量高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在当时可是相当于全国征收的总数相等,涉及的官员也不少。朱元璋非常震怒,不仅把郭桓等数万人斩首示众,还制定了严格的法令,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成不容易篡改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然而,这种金额数字大写并不是最早出现在明朝的,因为在武则天时期所立的石碑上,就已经有很多大写数字。此外,那一时期的诗文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大写数字,比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不仅如此,宋代的官府文书所用的计数也都是用大写,这些可比朱元璋时期早了将近700年。

其实,大写数字在武则天之前,也就是更早的东晋时期就已经出现。这一点在上个世纪50年代新疆出土的《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县里正史玄政纳当年官贷小子抄》中就有记载:“崇化乡里正史玄政纳麟德元年官贷小子贰斗,其年十二月叁拾日。”虽然偶有发现,但却足以说明在武则天之前的东晋时期,大写数字就已开始使用。

只不是之前的这些大写数字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到朱元璋的时候,才得到了完善和规范。

大写数字的本意:

壹:专一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

译: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很快就会有成就。

贰:变节,叛变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译: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叁:“参”的另一种写法,加入,接见

肆:任意妄为

伍:古有“五人为伍”之说

柒:漆树或漆料

捌:聚拢谷物的没有齿的耙(有齿为耙,无齿为捌)

玖:黑色的美石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诗经·卫风·木瓜》

译:(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