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好不好(我们与恶的距离)(1)

最近趁着空闲,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台湾比较火的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5分的电视剧整体还是比较有看点,杀人犯的家人与被害人家属之间的冲突,究竟杀人犯的家人有没有罪?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杀人犯的家人没有罪,剧中杀人犯的妈妈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哪一个妈妈希望花二十多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杀人犯。在现代社会,无论哪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没有一人犯罪,全家受累的连坐法律。但是这些说法都只是对于我们旁观者来说,如果你是被害人的家属,你的心中还能不能保持这种观念?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好不好(我们与恶的距离)(2)

看到这句话,真的难过了很久。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我们一直都在善与恶中间盘旋。

前段时间,上海初中生从高架上一跃而下,结束短暂的生命。孩子的妈妈懊悔的跪在高架上痛哭,有什么用呢?你的孩子在学校犯了错,你需要教导,需要去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而不是把车停在高架上去指责。当我写出上面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我仿佛站在了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在分析这件事,殊不知我这简单的一句话可能会致人于死地。这件事情发生后,各种媒体的报道,舆论的压力纷至沓来,我看了很多的评论,绝大部分的人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几乎没有人站在这位的母亲的角度来想。没有人想象这一位母亲,白天要努力的上班,晚上还要兼顾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许,爱之深责之切,只是做法有些偏激。所有的新闻媒体好像都没有了后续报道,我想这位母亲的后半生可能随着孩子的纵身一跃也彻底崩溃,或许在那之后她也没有了后半生。

很多人经常会觉得说我不一定是个好人,但我起码不是个恶人。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这么来的。但是有没有想过这只是你觉得呢?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好不好(我们与恶的距离)(3)

作为一个单身惯了的人,我觉得我现在一个人的生活还是挺舒服的,但是总是时而不时的会有声音跳出来,“你怎么还不找对象啊,长太丑找不到吗”,“你都快三十了,还不着急找对象,打算打光棍的啊”,“就你这个人条件,就不要怎么挑了”巴拉巴拉一大堆诸如此类的,这里面很对话出自我们最亲近的家人。可能你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这是对我的关心,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可是于我而言,都是一些恶言恶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你想要的仅仅是你想的而已,与我何干。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好不好(我们与恶的距离)(4)

男子:宝宝,对不起。妻子:不要说这个,没事的。

上个月的新闻里,南京一个男子为了签单,被客户灌醉,醉倒在地铁站里,之后他的女朋友赶来,男子一句:宝宝,对不起。也是挺令人心酸的。这种喝醉的场景,很多刚毕业出来大城市打拼的人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喝酒能签单吗?不一定。好喝吗?不好喝。不好喝不能不喝吗?不能,老板说酒量有多大,业务量就有多大。能喝吗?能······我曾经也有过这种经历,去山东出差,一个人面对一桌人,小白羊对一群老油条,喝到断片还是坚持晃晃悠悠回到了酒店,趴下就睡着了,早上5点钟起来吐,拉肚子,然后洗澡洗漱穿衣服继续去谈业务。终于,肠胃不好了,油的辣的荤的都不能吃了,随身的包里除了常带的钥匙还多了一瓶药。

难受吗?难受。还喝吗?不喝了。不喝酒还怎么谈业务?不喝酒不能谈吗?事实上,不喝酒之后仍旧谈成了很多业务。不要做酒桌上的恶人,你不知道对面那个对你恭恭敬敬的小男孩对这个社会有多少的憧憬,不知到他是谁家的孩子,谁的丈夫,还是谁的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