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1)

豆最初是是古代的一种盛食器,后来也成为礼器。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商周时豆多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较多,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有盖可仰置盛放食物,亦有方形的豆。

“这种食器自从古人发明桌椅以后就被淘汰出局,仅仅用于祭祀典礼。桌椅发明之前,人皆席地跪坐进食,不能俯就盘飨状同猪狗,所以食器非有高足不可。豆盛食物部分碗形,加盖防尘。豆本木制,也有陶制的,即《尔雅》说的“瓦豆谓之登”。登亦食器,若用来照明就变成“燈”(简作灯)。” (摘自《白鱼解字》,流沙河著)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2)

陶豆


(188)豆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3)


字形演变: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4)


本义溯源:

我们今天说的“豆”,是指豆科植物,包括黄豆、绿豆、赤豆、扁豆等,可供人们食用。 但是要知道造字之初,作为豆科植物的“豆”并不叫豆,而叫“菽(shū)”。

造字之初的“”,是指一种高足食器,或有盖,或无盖。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5)

有盖的青铜豆

甲骨文“豆”就是对这种高足食器的轮廓描摹,食器中空部分或有一短横作为指事符号,表示其中用来盛放食物: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6)

甲骨文“豆”多数上面没有短横,到金文时上边都有短横,表示盖子。说明最早期的这种食器可能是没有盖子的,而到后期大多变成有盖的了: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7)

小篆字形沿袭甲金文而来: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8)

小篆“豆”

隶变时,下部高足部分变成“丷(倒八)”了,此字形一直延续至今: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9)

隶书“豆”

作为汉字的基本字根,豆还是许多汉字的构字要素,比如“登、短、豎(竖)、豈(岂)”等字。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10)

楷书“豆”

那么,“豆”又是怎么替代了表示豆科植物的“菽”呢?大约是因为古代油灯也采取了陶豆的形状,而油灯的灯焰外形看起来像黄豆,颜色也像黄豆,因此借用作表示黄豆,进而表示各种豆子形状的食物,久借不还,随着高足食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豆的本义便隐匿,变成专指豆科植物了,“菽”反而被排挤出局。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11)

油灯

由此可知,“”的本义:古代的一种高足食器后假借指豆科植物的籽实

至于被排挤出局的、原本表示豆科植物的“”,必须连带着“尗”、“叔”等字一起解读,需另着笔墨,留待今后详解吧。


衍生含义: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12)


延伸了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什么样的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13)


其他汉字解释:

宝 、 宾 、 采 、 产 、 稻 、 封 、 甘 、 婚 、 进 、 里 、 弄 、 为 、 物 ......

更多:“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系列之便捷检索


本号其他文章分享:

谈谈过程法(4) —— 消除不增值活动带来的浪费

谈谈过程法(6) —— 高效解决问题的八步骤

谈谈要素法(2)—— “商业模式画布”讲什么

麦肯锡“7S模型”竟暗合《孙子兵法》

......

汉字源流字典哪个版本好(越原始越深刻)(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