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这体现了它自己的语言特色、命名原则和规律。我们在进行术语翻译时一定要遵循它们的特征和语言特色, 同时译者也需要深厚的服装业知识和翻译理论知识,下面衣联网小编为各位商家介绍一些服装术语的翻译要领。

服装基本尺寸英语词汇(服装术语翻译要领有哪些)(1)

由于中文的表述有其自身的缺陷, 造成一些服装术语译名不够准确, 比如家纺装饰布经常用的“ 麻棉混纺织品” , 大多数书刊上都表述为“ramie/cotton blending textile” 。这种译法不够准确。如果给国外客户介绍或用传真、电邮等通讯手段表述, 国外客户就会感到很茫然, 不敢轻易与你签订合同。原因在于, 国外客商除了需要提供样布外, 还要求了解样布的组织成分, 如果我们只说是“ 麻棉混纺” 的, 显然是不足够的。

应将中文是什么“ 麻” 讲清楚。“ 麻” 有“ 亚麻” 、“ 黄麻” 、“ 洋麻” , 如装饰布是用“ 亚麻” 和“ 纯棉” 织造的, 就可译为“linen/ cottonblending fabrics”;但如果是用“原色亚麻纱” 则应译为“flax”;如是“ 粘胶纤维” 交织的, 可译为“ramie/viscose blending fabrics”;如用“ 黄麻” 和“ 人造棉” 交织的, 就可译为“jute/ spun rayonblending fabrics”;但如译“ 洋麻” 和“ 粘胶纤维” 交织, 则必须要弄清是什么类型的“ 洋麻” 。一般译为:“dha/ viscose blendingfabrics” , 但也要弄清楚是什么来源的“ 洋麻” , 如:“India Okra”(印度洋麻)或“cana mode senegal”(古巴洋麻), 只有这样明确其原料的表述, 才能避免因笼统翻译或表述不清造成不应发生的合同纠纷, 甚至索赔, 从而又规范了术语的翻译。另外, 对于词汇空缺问题, 现在一般采用音译和意译的方法, 意译法与音译法是英汉互译时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法。

服装既是作为日常生活最为涉及个人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深深植根于特定时代文化模式中的社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物质文化的不同造成词汇的差异, 英语中有关服饰的词, 比如各种各样的帽子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beret,bowler ,topper ,panama ,Stetson,flatcap,fez,skull -cap,deerstalker .汉语里原本没有表达这些帽子的词汇, 只好采用解释性翻译把他们分别译成:贝雷帽、常礼帽、高顶礼帽、巴拿马帽、宽檐帽、扁软帽、红毡帽、无檐帽、猎鹿帽等。还有一些服装颜色词语, 如:khaki 译作卡其色,peru 秘鲁色,salmon 鲜肉色salmon pink 橙红色,beige 译为汉语的米色,navy 藏青色,pale goldenrod 苍麒麟色等要么采用音译, 要么采用意译。

由此可见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必然造成中西方人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对于汉语词汇空缺问题, 定名称创造新词(简作“ 定名翻译” 法)的做法有待进一步标准化和理论化;而用音译或解释性方法翻译术语(简作“ 解释翻译” 法), 也并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术语翻译问题。

服装批发上衣联网 轻松拿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