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会看到寺、庙、宫、观等这些古代建筑,为什么都是宗教建筑,却会有寺、庙、宫、观的不同称谓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庙和寺的区别庙小寺大(寺与庙宫与观叫什么原来是有区别的)(1)

佛教的寺和庙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能够深深扎下根,并且枝繁叶茂,绵绵不绝,与遍布九州的寺院有很大的关系。在清朝之前,寺院并不仅仅是礼佛的所在,也是教育的所在。这个传统今天在泰国还仍然保持着,泰国很多的男孩在成年之前,都要到寺院出家几年,其实这几年就是去接受教育的。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是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大 理寺的主要职责是专门审核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冤枉者,推情详明,务必刑归有罪,不陷无辜。它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 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凡未经大理寺评允,诸司均不得具狱发遣。大理寺审理案件,初期置有刑具和牢狱。弘治以后,只阅案卷,囚徒俱不到寺。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称为“寺”的机构还有: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光禄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太仆寺(掌管皇家车马仪仗的机构)。

洛阳白马寺

永平十年,汉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 位法师迎请到了中国,开始就是鸿胪寺负责接待的。后来因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欢迎,就把两位法师留在了中国。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按天竺 僧伽蓝摩(该梵语的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样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这些房屋依照当时的习惯,也被东汉王朝称为“寺”。因为寺内的经书是 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它的目的就是翻译经典,再一个 就是指导大众共同修行。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而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庙和寺的区别庙小寺大(寺与庙宫与观叫什么原来是有区别的)(2)

上海城隍庙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庙”在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象大家都知道的: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道教的宫与观

庙和寺的区别庙小寺大(寺与庙宫与观叫什么原来是有区别的)(3)

宫在古代是对房屋的通称,并没有特殊涵义,《尔雅·释宫》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秦汉之后开始给“宫”赋予了特殊尊崇的涵义,成为封建帝王住所的专用词,并出于对长生的追求,竭力模拟先秦观念中的仙山神府,其建筑往往华丽异常,表现的是帝王所住宫殿就好似神仙居所,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观:据《尔雅·释宫》,观谓“宫门前之双阙”。因此“观”也是一种建筑形式,即大门两边供眺望的楼阁,古人又称之为“阙”,汉代祠庙、陵墓门外侧多立双阙,即“观”的象征,成为祭拜祖先神灵的入口建筑,以此通仙。显然,“观”与奉“祖先神灵崇拜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道教庙宇是祀神之所,一些由帝王兴建的庙宇和规模较大的庙宇,经过帝王的颁赐名额亦可称“宫”。封建帝王提义兴建的庙宇,自然是“敕建”的了。如唐玄宗作太清官以祀老子。

庙和寺的区别庙小寺大(寺与庙宫与观叫什么原来是有区别的)(4)

西安重阳宫

道教称宫的庙宇,一般都是要经过封建帝王的特许或“赐额”。宫是道教庙宇最隆盛的称谓。元太宗乃马真皇后执政时的第三年即公元1244年,山西永济县的永乐祠被烧毁,朝中大臣们议论,认为永乐祠是吕纯阳的仙迹,“祠而祀之事涉简陋。可改为纯阳万寿宫”。命李真常选道望隆盛,人所具瞻者,前往修建。李真常派潘冲和前往,以几年时间建成,直到现在还称作“纯阳万寿宫”。由于该宫地处永东镇,故俗称“永乐宫”,是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纯阳宫的全称就叫做“敕建大纯阳万寿宫”。

金·明昌六年即公元1195年,“朝省新法,以祖庵无敕额,例没于官”。当时毕知常住持祖庵,他于承安丁已年即公元1197年到山东去见邱祖,邱祖把所有资财倾囊尽付给他,并且亲作疏文,叫他作重修建的准备。公元1198年春天。毕知常来到北京,当时王玉阳正被征召在北京,玉阳通过一些关系,“买祖庭为灵虚观”。到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的七月间,经李真常的奏请,改祖庵灵虚观为重阳宫。西安八仙宫,原名八仙庵,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和光绪皇帝逃难到西安,曾临时住过八仙宫,经李宗阳方丈的奏请,钦赐“敕建万寿八仙宫”匾额,遂由庵升格为宫。

庙和寺的区别庙小寺大(寺与庙宫与观叫什么原来是有区别的)(5)

北京白云观

道教庙宇称“观”始于陕西周至县古楼观,即终南山楼观台。《渊鉴类函》居处部四。观一,引《释名》曰:“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周康王闻拜为大夫。以司观望,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即观之始也”。《稗史》:“周穆王好神仙,召尹轨,杜仲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因号观,由是奉神仙之地皆名观”。《史记·封禅书》:公孙卿日:“仙人可见……。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蜚帘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这就是道教庙宇称观的由来。

观,也有些是皇帝诏命“敕建”的,尤其是宋代,实行一种“祠禄”制度,于各路、府、州著名宫,观,“概置提举、提点、管勾等官,以臣僚任之,为养老投闲之职,授以祠禄,谓之奉祠焉”。宋真宗作玉清昭应宫,以夜继昼,七年乃成,凡二千六百一十楹,王安石就有上乞宫观的札子。其《乞宫观第一札子》云:“乞以本官外除一宫观差遣,于江宁养疾”,南宋朱熹也曾受“主管云台之命”。虽然当时华山下的云台观,地属金朝管辖,朱熹未能实际管领,但他曾说:“愿为希夷直下诸孙”。在他的著作上尝署名“云台外史”或“云台真逸”,可见他受命以来对云台观的向往。

,